灯下的身影800字

灯下的身影

800字 六年级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盏灯,或许有些人心中那盏灯很小,很多人对这盏灯甚至一无所知。

外公外婆住在乡下,乡下的夜晚很黑,因而天上的星星总比城市里更显明亮,总是若有若无地闪着。每日黄昏末时,厨房的灯总会亮起。这盏灯不算亮,每次屋里动静大了,似乎灯也会“嘎吱嘎吱”地响。它的光很柔和,虽然是最不起眼的米黄色,却能刚好地照亮整个厨房。

外婆在这个时候总会从土灶台上取出两样小菜,再盛一大碗浓稠的白米粥。而外公则会从已经“嘎吱”作响的桌下取出一条长凳——这就是两位老人家的晚餐准备工作。儿女不归来的日子里,外公外婆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地过着平淡而古朴的生活。因为一天中也只有晚餐真正要“开火”,所以“餐”也成了他们对时间的计量单位,外公外婆总是说“又过了几餐日子”了。

这样平淡的日子,两个身影守着那盏昏暗的灯,屋内弥漫着温暖的气息。

但是今年,一场疾病打破了老两口平静的生活。外婆得了癌症去世了。

外公在送别仪式上没有掉过一滴眼泪,他始终沉默着,很多人都觉得外公不免有点绝情。

外公以前是军人,军人只要服役满一定年限就可以从农村转为城市户口,自然,家人也能跟着受益。外婆当年还是少女时,她一心想去城市。外婆是一名医生,她想去城里的大医院,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而不是每夜在乡下跑急诊。或许都是因为一个城市梦,外公外婆在媒人的介绍下走到了一起。可是造化弄人,外公因一场病提前退役了,老两口因不想分开,也就像吃反季节水果一样在乡村将就了。外公外婆的城市梦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外人看来或许他们并不算幸福。但他们就这样相濡以沫地走过了一生。

仪式当天黄昏,外公又点起了那盏灯,灯光微微颤抖了两下,照亮了那个小小的空间。外公盛粥的时候不自觉地多盛了一碗——那是原本属于外婆的份……

翌日,外公就搬去张家港舅舅家的新房子了,他想离开这伤心之地。但听舅舅说,外公经常晚上不声不响地在房间里流泪。新房子的灯是惨白的,特别亮,外公不想去点。有时深夜了,也只是摸着黑在房里走动,他说,这灯太亮,晃眼睛。

也许,在外公的心里,那盏老屋里的灯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在那灯下,是外婆熟悉的身影。

800字 六年级

那一盏灯依然矗立在那里,散发着淡淡的光。

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家在乡下,乡下夜晚的路很黑,尤其到了冬天,天黑得早,我又贪玩,所以总在天黑之后才想到回家,走夜路便成了家常便饭。但这并没有让我变得大胆,每次走夜路总让我心惊胆战。

那时候,乡间的小路并不平坦,路边也没有路灯。夜晚,年幼的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总是不踏实,四周黑漆漆的,安静得出奇,偶尔会传来几声狗叫,打破这长久的寂静。

那次,我摸着黑朝着熟悉的方向走着,因为紧张,双手紧紧地捏住衣角,手心微微发热,忐忑的心头却渗出阵阵寒意。突然,前面窜出一个身影,我吓得拔腿就往前跑,始终瞪着眼都忘了眨眼。这时,背后传来一声猫叫,原来是只猫啊!还好,还好。我心里松了一下,但仍然飞快地往前跑,头都不敢回一下,只想快点到家,却忘了路不太平整。我脚上一个踉跄,摔在了地上,我摸着生疼的膝盖,只好一瘸一拐急匆匆地往家赶去。

自打那次摔跤后,不久,路边便多了两盏路灯,那是外公装的两盏普通的路灯。灯很简陋,一根长长的杆子,挑着一盏灰扑扑的灯,风过时,总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

晚上,夜还是那样寂静,那么漆黑。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却远远就看见那橘黄的灯光。我来到灯下,静静地注视着:一顶高高的灯杆,灯杆顶上是一个普通的灯泡,灯泡上的亮光把灯杆照得亮堂堂,灯光下映出两个长长的影子,那是我和外婆家的大黄狗。它吐着舌头,摇着尾巴,见了我,它也友好地起身,鼻子里还“嗯嗯”直叫着来迎接我,见到大黄后,我勇气大增,就这样,一人一狗我们一起往前走去。

从此,每到晚上我回家,前方总有温暖的亮光微微闪烁,外公总打发了熟悉的大黄在灯下等待,如果天早它会在第二盏灯下等我,如果晚了,它就会在第一盏灯下等我。每当我看到路灯,看到大黄,我便想起外公点灯的善意,我仿佛便看到了勇气,看到了家的方向。

现在,回家的路平坦了,路上也多了许多漂亮的路灯。可我依然记得那两盏外公亲手做的路灯,记得那曾经在乡下走过的夜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