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漂流记500字

葫芦漂流记

500字 六年级 叙事

从前,有一户人家种了一些葫芦,葫芦藤上结了许多的小葫芦。

一天,老鼠洞里的一只老鼠爬出来,看见葫芦已经长了,就去喊它的同伴们一起把葫芦藤咬断,把一个小葫芦抬到了它们的洞里。别的老鼠正要吃葫芦,这只老鼠对别的老鼠说“不要吃!这葫芦还有用处呢!”说完,就叫它们把葫芦的头吃掉,又叫这个洞里最小的老鼠把葫芦里面的内瓤吃空。很快,老鼠们事情都办完了,那只老鼠就把它们的食物全都放进了葫芦里面。其余的老鼠见了,都说它最聪明,便给它取名叫“聪明老鼠”。

不久,老鼠们的食物吃完了,就让“聪明老鼠”想办法过河去找食物。“聪明老鼠”招呼同伴把葫芦抬到河边,让一只小老鼠趴在葫芦上,再把葫芦推下水去。葫芦在水中飘呀飘呀,小老鼠觉得自由快活、非常好玩,突然一阵狂风吹来,小老鼠被吹进水中,葫芦依然顺水飘去,到了一条不知名的小溪,小溪边有许多酒店,一个酒店的老板看见了,便把葫芦捞起来当作酒壶,店老板把酒装到葫芦里,用瓶盖塞住葫芦口,但酒仍不停的往外流,老板气极了,顺手一扔,葫芦被扔到了天庭。

葫芦在天上被太上老君捡到,装上了灵丹妙药。太上老君向玉皇大帝祝寿时,让他的徒儿保管好这个葫芦。徒儿玩弄着,一不小心,葫芦掉到了人间,又被子一户穷人家捡到了,他们把葫芦切成两瓣,一瓣成了饭碗,一瓣成了汤勺,葫芦就这样又落在了这户穷人家里……

感恩

700字 初三 议论文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心非金石所铸,岂能不知感恩。 

人生于父母,一箪食,一瓢饮,父母竭心尽职,以成其长,以育其德,以明其智,尔后乃成人,立于天地之间。世间百事,以孝为先,古有陆绩怀橘遗亲,黄香扇枕温衾,王祥卧冰求鲤,董永卖身葬父,传为千古佳话,吾辈应效之。 

吾尝闻古人有一牛,欲卖之于市,此人非不爱惜牛也,诚为不得已而为之。凡有前来问津者,其必问之:“尔待牛如何?”若人对曰:“如父母!”他必不肯卖,直至有一人曰待之如子女,其才忍痛卖之,此乃传为笑谈。可其中义理,所思深甚。岂人之待父母必不如父母待子女善邪?可怪也!可悲也! 

人之为人,应思恩图报。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此言对也。父母之恩,远甚于滴水之恩也,而子女之所以报必甚于泉涌。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终,乃人之子女义不容辞之责任也。况如今生活已趋小康水平,更应事父母怡享天年,安享晚福。 

吾辈才十又八九,吾父母又才中年,故吾辈之职责不在奉养父母而在发奋苦学业。吾辈竭忠尽智,尽展才华,不使父母操心,不让父母生气,出人头地,此乃正道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也。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闻道先乎吾者也。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重教,乃古之遗风。古有程门立雪而求师。更有汉明帝执政“犹尊桓荣以师礼”,曾往太常府,令桓荣坐东面,设几杖,聆听师之指教;桓荣病,明帝躬亲登门看望。今有润之回故里,为毛禹珠老师献酒。更有画家张乐平不忘师恩,登门以谢陆寅生教导之恩情。由此足见师之重也。 

学高而为师,德高而为范。师者,范也,吾师其学而范其德。既为吾师,又为吾范,吾岂有不敬之不报之之理。既为吾师,吾视之如父母,待之如长辈,报之如恩人。吾辈应怀感恩之心,感师传道解惑之累,教书育人之苦;感师以生命之光,照我人生之旅途。吾怀美好之愿,愿师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愿天下尊师之风盛行! 

人生于天地之间,必固其本。而父母、师长,人之本也,不事父母,不尊师长,岂非舍本而求木茂欤?故吾辈应以一颗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尊敬师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叙事
5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