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成为自觉650字

让读书成为自觉

650字 初三 记叙文

在以电子产品为主导的高速运的电子时代里,“书”这种最传统的阅读方式已渐渐被人们淡忘。温暖的午后,品一香茗,听一小曲,捧一本书,陶醉于文字的世界中,始终多么奢侈的享受。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若是没有书籍,社会将停滞不前,所以养成读书的习惯尤为重要。有了书籍,犹如拿起一把钥匙,领你通向文字的殿堂。

捧起书本,仿佛进入了藏宝迷宫,搜寻各种奇珍异宝。在《唐诗宋词三百首》中,仿佛穿越到了古代,与李白一起共赏月色,一起“举杯邀明月”。与李清照一起同享女子之愁,一起“东篱把酒黄昏后”。与苏轼一起兼济天下,一起“听穿林打叶声”。手执书卷,漫步于林间小道,看袅袅炊烟徐徐升起,听泠泠泉水激打石岸,寻觅诗人们从几百年前传来的声音,与诗人们的情感一起蹁跹。

流连于诗词中,心情安然恬静,享受着“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乐趣。进入小说世界,又仿佛来到了另一个地方。

我回到了三国时代,看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情谊深似海;观“草船借箭”的激烈场景,乱箭密如蚁;看诸葛脸玩“空城计”,敌军骗如巧。与无数热血男儿一起,过五关斩六将,开辟自己的天下。

我登上了黄岛,与鲁滨孙一起探险,一起盖房子,种食物,做桌椅,与野人“星期五”一起共同玩乐,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我走进了“红楼”,看林黛玉在落花残叶胖啜泣:“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看香菱一人在孤灯下苦读学诗,看宝钗在春光烂漫中与蝶共舞。捧起《红楼梦》,与楼中人同梦。

走进小说的世界,与故事中的人一起,同喜同悲,同笑同泣。

每每读到伤心处,潸然泪下;读到动情处,皱眉叹息;读到欢喜出,喜笑颜开。书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生活,照出了自己。让心灵沐浴于书香中,寻找一份超脱世俗的安静淡然。

在飞扬婉的文字中,寻得一寸方土,一片净田,畅游于繁华与宁静之中。让读书成为自觉,在书中品味生活。

让远山再空些

1000字 初一 散文

生性爱山。北方人大多如此,北方没有大江大湖,更见不到海,所以感情多只凝聚于山。山多厚重,不会跟水似的,流到哪儿算哪儿。北方的山也有多样:有延伸大漠的山,是光秃秃的山,一眼就能看见山体,上面没有一根草;也偶有江南那样的青山,碧绿的、亲善的、温柔的,但这样的时间不长,一年中至多是三四个月。到了飞沙走石的冬季,北方的山就彻底消失了绿色。 

等我中年回到了北京,等我知道自己此生再也不会离开北京的时候,我就越发敬慕起北方的山来。当然,这一二十年我不断到南方去,我由此也亲近了南方的水,它们是河,是江,是湖,是海。它们流动,亲善,温柔,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忘不掉北方的大山,庄严,伟岸,肃穆,凝重。它是我们民族的性格,更造就出不少国家的栋梁。 

中年回到北京更得以回到专业,我是为京剧活着的,我是为京城文化活着的,尽管我也要为一杯羹、一瓢饮操心,但大志不改,每活一天,力量和思绪就要集中在这上头用力。只有这样,才不枉37岁时国家把我从穷乡僻壤一步调回北京,调回到我当年学过的专业之中。 

事业应该是具体的,不能仅是一般的岗位、职务及工资,事业中必须包含学术,当然,也要包含正确、积极的审美。打个比方吧,也就如同我在北京或北方重新看到的远山一般――我看的不是真正的山脉,而是古画中的山,是故宫绘画馆中的山,它们庄重、沉稳、大气,山峰清晰,但山脚却围绕着岚气,颇为迷离与空寂。有这空寂与没这空寂是大不一样的。有了它,让我们增加了对攀登到山峰顶端的勇气与办法。因为它空寂,路途就在其中,而且是多种,我们可以尽情去选择与辨识。关于这,才是我中年回到北京观赏古画得到的新认识。终于,我获得这样的认识:画中的山比生活中的山更美丽,也更耐人咀嚼。 

干了一些年,情绪乐观,视野也越来越远。但,说不清是什么时间,我忽然遇到了阻障,前路不清了,视野迷离了,那山脚下的岚气不见了。这时,我的岁数也大了,我在闯生活上的勇气也萎缩了不少。大概没办法,这就是自然法则在起作用,我似乎不能再从山脚岚气中获得辨别与发现最佳路径的快乐。我信服一位女性前辈的话:晚年的自己只干那些只有自己最擅长的活儿。她带病进入西藏,进入那严重缺氧的高原,总算把分内的工作完成了。最后下了高原,回到氧气充分的平地上来,疾病却爆发了。当然,年岁与资历我差得多,但我的心气与她是一样的,我的心依然跃动,依然景仰着那活泼的年月。 

我也还大胆地怀有期待,我由衷希望远山再空寂些,尽量再多给路人以行进的自由,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与创造。同时,我希望天色再晴朗,希望视野更开阔,希望空气中的氧也再多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