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与读书》读后感600字

《夏衍与读书》读后感

600字 六年级 叙事

这本书把夏衍介绍的细致全面,也把夏衍对书的感情描绘的淋漓尽致。

夏衍的真名其实叫沈乃熙,“夏衍”是他在1936年4月发表话剧《赛金花》时开始用的笔名。夏衍3岁时,他的父亲身亡。他的母亲十分喜欢看戏,这影响到了夏衍。他不仅喜欢看戏,而且还喜欢弹词,旧小说等。夏衍由于成绩好,被浙江省保送到日本。在日本,他读了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高尔基等著名作家的很多文学作品,对文学的兴趣越来越浓了。不久,夏衍经孙中山的介绍加入了共产党,而且开始翻译外国作品,夏衍第一次翻译了高尔基的名作《母亲》,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他又根据鲁迅原作改编了话剧剧本〈祝福〉,根据矛盾原作〈林家铺子〉改编电影剧本。后来,他亲自创作了《狂流》,《上海二十四小时》,《上海屋檐下》等一些电影剧本,还创作了〈包身工〉,〈春寒〉等长篇小说。篇篇都产生了轰动。粉碎“四人帮”后,夏衍当选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这本书的最后一篇是“夏衍爱读的书”,接下面是一大串书名:〈母亲〉,〈复活〉,〈祝福〉,〈怎么办?〉,〈大卫.科波菲尔〉,〈林家铺子〉,〈春蚕〉,〈羊脂球〉,〈原野〉。现在,我终于明白夏衍能成为受万人敬仰的大作家,并写出轰动一时的作品的原因了,那就就是学识,夏衍读过的名著,在文中都有零散的提过,要是聚集起来,恐怕数也数不清。夏衍读过许许多多好书,把每本书中的写作手法汇集在自己身上,再加上他到过各地留学,见识广,也许这就是夏衍成为大作家,评论家的秘籍吧。记得李岚清说过:“这位文化巨匠高尚的革命情操、不朽的创新精神与崇高的人格风范,激励着我们进步。”是啊,我们正印着夏衍爷爷的脚印,向梦想的终点一步步前进。

中华瑰宝

5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中华瑰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称为“国宝”。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徽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在动物进化史上,大熊猫是佼佼者,在生存竞争中,大熊猫是成功者。

大熊猫没有固定巢穴,它们通常是边走边吃。喜欢单独活动,四处游荡,走累了就在大树下或竹林内卧睡,视觉较差,行动缓慢,但能快速而灵活的爬上高大的树木,并能泅渡湍急的河流。大熊猫长期生活在中国西部的高山深谷稠密的竹林中。过着秘密的“隐士”生活,而且还常常做些令人捧腹的傻事——喝水喝到醉倒。原来,大熊猫在喝水的时候,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还以为又来了一个同伴跟它抢水喝,于是就拼命的喝起来。喝着喝着,自己就被涨的昏昏沉沉的,就象喝醉酒一样,是不是傻的可爱呢?

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

、白豹

、?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虎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物种都以灭绝,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了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当然,大熊猫要继续生存下去还必须有人类的真诚爱护和精心管理。希望人类可以善待我们唯一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叙事
6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