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悖论》读后感_1500字1200字以上

《科学的悖论》读后感_1500字

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科学,这位赛先生,说起他来足可让鄙人滔滔不绝三天。  赛先生,他时而沉默寡言,又时而神经质地大笑哭闹,他们都说他是十足的怪人。  赛先生,在众人的眼光中总是能那样的不拘小节,甚至不修边幅。听,他们又开始议论他了,“嘿,你瞧瞧他,都什么样子了,头发也不理,胡子也不刮,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原始人呢?”“可不是吗,我那天去他家,房间乱的脚都插不进了呢”。  赛先生只是笑笑,又一头埋进那一堆器材,演算纸当中了。其实,赛先生很细心,他永远不会在那长到令人发指的数中点错一个小数点,他更不会在做标本时将属于自己的组织掉落其中。  赛先生,在众人的眼光中总是那样冷血无情。他时不时会从笼中抓来几只白鼠,捣鼓着一堆奇怪的东西注入那小鼠体中。终了,小鼠那温顺的眸子失去了生命的光泽。甚至,他还会美名其曰地进行什么“医学解剖”,实在是不堪入目啊。他,仿佛丧失了应有的人性关怀。  赛先生只是笑笑,其实,赛先生很温情。他用网络联系了每一个人的心灵,用改良水稻让孩子吃上饱饭,更用疫苗拯救了无数濒临死亡的生命。  他只是笑笑,他并不想对别人的错误看法解释什么。他用行动阐明了自己那冷峻不羁外表下的温情细腻。  《科学悖论故事》给了内向的赛先生向众人介绍自己的机会,一个温情趣味的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示在我们眼前。  在那或动人心魄,悬念迭起、引人入胜,或山重水复、云遮雾障,或柳暗花明、烟消日出的故事中我认识到其实科学本来是很有趣的,而那些伟大的科学巨匠本来也是有血有肉的,也是食“人间烟火”的,也有“七情六欲的故事”。  “悖论”其字面意思为“荒谬的理论或自相矛盾的话”。从逻辑上看,悖论性的语句具有这样的特征:如果假定这个语句为真,那么会推出这个语句为假;反之,如果假定这个语句为假,又会推出这个语句为真。说它对也不是,不对也不是,真是左右为难。悖论虽然看似荒诞,但却在数学哲学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可以说,悖论的研究对促进数学思想的深化发展是立过汗马功劳的。  集合论是数学观念和数学方法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最着名的是1901年的“罗素悖论”。它揭示了一个严酷的事实:集合论是隐含着逻辑矛盾的,如果把数学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之上,将会使数学大厦从根基上产生深深的裂痕,这种裂痕甚至有可能使整座大厦倾覆。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关于数学基础问题的论战爆发了。  众多赛先生以自己严谨的思维开始了一场高智商的争论。嘿,赛先生,你可真一丝不苟!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逻辑学的悖论吧。“蚂蚁与橡皮绳悖论”便就是一道让我的思维经受考验的数学性逻辑趣题。一只蚂蚁沿着一条长100米的橡皮绳以每秒1厘米的匀速由一端向另一端爬行。每过1秒钟,橡皮绳就拉长100米,比如10秒后,橡皮绳就伸长为1000米了。当然,这个问题是纯数学化的,既假定橡皮绳可任意拉长,并且拉伸是均匀的。蚂蚁也会不知疲倦地一直往前爬,在绳子均匀拉长时,蚂蚁的位置理所当然地相应均匀向前挪动。现在要问,如此下去,蚂蚁能否最终爬到橡皮绳的另一端?当然,如果按照数学逻辑,蚂蚁爬行的那点可怜的路程远远赶不上橡皮绳成万倍的不断拉长,不应是离终点越来越远吗!但是千真万确,蚂蚁爬到了终点,这真是太奇怪了!赛先生,你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不论“集合论悖论”还是“逻辑悖论”都是那样趣味无穷。赛先生,你可真是神奇!  谢谢一位位科学家的努力与智慧集成了这本《科学悖论故事》;  谢谢《科学悖论故事》,让我跟深入的了解这位赛先生;  谢谢赛先生这位可亲可敬的朋友、长者。  谢谢你,赛先生,我会永远爱着你,去追寻你的脚步,去探求更加广阔的未知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_800字

800字 高三 读后感

《不抱怨的世界》是我读完之后感触最深的一本书。我们都喜欢抱怨,但是又不喜欢听别人抱怨,我想这是人的共性。  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有时候,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不过,改变不如意的现状,也是人类的本性,抱怨带来的消极作用,人们意识到了之后,还是会有改变的欲望自然升起。当改变随着情绪上的抵触被带进了生活,就由“有意识的无能”踏入了“有意识的有能”。  我们开始留意自己的言语措辞,以沉默代替抱怨。这实在不是一个能轻易胜任的挑战,尽管抱怨和评断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环境,但习惯性的东西总是会带来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们常常在努力维持不抱怨与落回现状之间挣扎,改变自我的勇气、不懈地自我觉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长久以来封闭着的意识缓缓敞开。  对旧有习性的挑战必然带来生活层面上的某些变更,鲍温温和而又坚定地指出:在这场把生命导向光明、积极的内在改变中,如果其他东西的确是阻碍,工作,或者朋友都应该考虑放弃。  《不抱怨的世界》并非是一部阐释观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场“不抱怨运动”的发起、描述、记录与召唤。正是那些已经改变了全球数百万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蜕变流程。  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机构以任何名义窃取盗用。  所有的描述至多只是路标,真正的开始总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践行,如果坚持,已经足够造成改变的敞开,穿透我们杂乱无章、充满问题而又缺乏审视的生活。  《不抱怨的世界》告诉我们,不要抱怨,不抱怨就是一把钥匙,一把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改变的钥匙,让我们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可以有一份难得的宁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读后感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