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乐1000字

悠悠乐

1000字 初一 记叙文

——让悠悠来告诉你:有一种快乐不需要理由

穿过窄窄的村中小道,滚落在眼前的是一扇古老,却已败落的院门。墙角有那么一棵茂密的枇杷树,树下卧着一只光滑的大水缸。一颗颗鹅卵石镶嵌在泥地中,一切都在暖烘烘的日光下打着盹,像有人在哼着一首催眠曲。

握着锈迹斑斑的门环,轻轻扣在大开的木门上,厚重低沉的声音,似岁月在吟唱,仿佛魔力在召唤——老外婆颤颤悠悠地从家里走出来,拉平外公则慢吞吞地从摇椅上起来,满脸慈祥。而另一扇木门的阴影里,会“倏”地探出一个圆圆的小脑袋,一对黑玛瑙似的大眼睛中像凝着一汪清亮透明的山泉,闪耀着奇异的光芒。

她是悠悠,我刚满一周岁半的小侄女,住在外婆家的隔壁。

慵懒的阳光被乌黑的瓦片裁成两瓣儿,悄悄地粘在悠悠的脸上,捞起两朵粉嫩粉嫩的火烧云。陈旧的木门被风挠得痒痒的,“嘎吱、嘎吱”地笑。悠悠不知是为什么,也笑了,笑得像春天里含苞欲放的花蕾,仿佛会在不经意间,绽放一朵最娇艳的花朵儿。两瓣儿阳光这下儿可挂不住了,从悠悠的脸颊上滑落,兜在那个缀满了花边的衣角。悠悠垂下脑袋一瞧,更乐了,拍着云朵般的小手,在原地蹦跳起来,起起伏伏的脚跟,敲击着泥地,是曲悠扬的小调。突然地,像那滚落叶间的露珠似的,阳光也滚落了,在地上撞碎了,拼出了一幅优雅的碎花图。悠悠伏下身子,认真打量着那一群被“聚光灯”打亮的蚂蚁兵。“虫虫——虫虫——”地不间歇喊着,眸子里尽是对这些小虫子的喜爱,嘴角又不自觉地向上勾起,仿佛下定决心要与新月的弧度比个高下。

“呜——”旧水壶的鸣叫声划过空气,与此同时响起的是舅舅、舅妈(悠悠的外公、外婆)的声音——“悠悠,该洗头了”。

顷刻间,像按了键似的,悠悠的笑容就收敛地一干二净。我对悠悠同志抱有十二万分的同情与理解,你想啊,洗头时,你得一动不动地躺着,还得忍受一只大手对头顶那片“净土”的侵犯,头上常常顶着一轮明晃晃的太阳,让人看得发晕。最后,还得在吹风机下,接受热风的肆虐。这真是一件不愉快的事。

可是这也是件没法子的事。悠悠一会儿就被舅舅、舅妈拉上了“刑台”。算了,“既来之,则安之”吧。悠悠马上又学会了其中的“享乐之道”。不能动是吧?我悠悠偏动,我把脚丫子当做快板,互相撞着玩,你能拿我怎办?太阳晃眼?我就乖乖把眼皮盖上,让眼珠在底下不停地“噜噜”。我还要把所有的牙齿露出来,让它们和竹匾上的笋干一样晒太阳,和太阳比比谁更灿烂。于是太阳越来越猛,悠悠越笑越甜。最后,舅舅、舅妈一开心便赦免了最后一关,让头发在太阳下自然干。

悠悠从舅妈的怀抱里一挣脱,便跌跌撞撞地跑开了,一头的水珠被洒落在身后,在阳光下更晶莹剔透,犹若一张张烂漫的笑脸。

悠悠在她的无忧城堡中似乎永远快乐,因为她的快乐是那么廉价,不需要任何理由。

悠悠书香溢我心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书是一杯淡淡的香茗,使我们摆脱了浮华的尘世,变得清净,平淡;书是一把小小的钥匙,让我们打开了闭锁的心门,变得纯粹,简单;书是一座闪闪的灯塔,带我们驶入了向往的殿堂,变得从容,豁达。一本本薄薄的书就这样,被我们读得很厚很厚,抛开了灯红酒绿,逃离了荣辱得失,没有商场的你争我夺,没有权利的尔虞我诈,我们只是在书的世界里畅游,寻找心灵的那一片净土。

我从海伦凯勒的双眼看到了属于她的三天光明世界;我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视角看到了钢铁般的意志如何练就;我从高尔基的信中看到了给予永远比得到快乐。

读一部经典,引多少儿女为之倾倒。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一部《红楼梦》让我们对贾府的景象有了勾勒,也让我们对曹雪芹先生产生了无尽的仰慕。大观园的悲欢离合,贾府的兴衰,转眼间,曾经荣华富贵灰飞烟灭,只剩下,沦为阶下囚的凄凄惨惨戚戚。起初的繁华,起初的悠然自得,起初的高官厚禄,到头来,终究逃不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命运。那在贾府里叱咤风云的王熙凤,当她在操办秦可卿的丧事时,怎会料到自己会落得一张破草席裹尸的结局;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贾宝玉,享尽了贾府极盛时期的荣华富贵,却该不曾想自己会娶一个并不爱的姐姐,最终剃度出家,了却红尘过往;饱读诗书,德才兼备的薛宝钗该是这部经典中最悲惨的那个人,她本该找一个付得了她傲骨志气的男子,可偏偏,嫁了一个永远不会爱她的男人,结果,只能被辜负,只剩那一对红烛,在风中摇啊摇,催下美人泪;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该是料到自己病故的结局,却想不到长辈的意愿终是不可违抗,只得可怜,爱了,却散了。一部《红楼梦》,经过了多少代人的颂读,多少代人的追逐,如今,合上书页,却依旧能浮现骄阳似火的鼎盛,飘雪凄冷的衰败,一股淡淡的忧伤袭来,想必是曹雪芹当年的叹息。这样的转折,该是无奈,该是惋惜,该是身不由己,只是曾经热闹,欢乐的贾府,如今也只剩空空长廊,再也没有诗歌,再也没有笙箫,四周静得好陌生。读这样一部经典,将厚书读薄,只剩下“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读一些哲理,令多少人心明几净。

读,作者笔下的文字,渗透出那些字里行间的哲理。失败是因为无数次的尝试,尝试是因为想要成功,所以我们都想成功。在《居里夫人和镭》中,居里夫人曾说:“如果我知道为什么失败,我就不会对失败太在意了”。从小,我们就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可逐渐长大,我们却越来越害怕失败,越来越不愿意正视失败,可越是这样,失败就越如洪水猛兽,试图吞噬我们。我们会失败,可我们很少会总结失败的原因,我们只是在意一败涂地带给我们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如果我们总结了失败的原因,我们该不会这么在意失败这个结果,而是珍视每一个过程与经历,因为光鲜亮丽的成功总是靠无数惨淡的失败一层层堆叠起来的。

这个世界绚丽夺目,每一个瞬间都上演着精彩,而我们过于沉迷于她的奢华与喧嚣。贾平凹先生曾在《丑石》中写到“愿如丑石,耐得寂寞“。这个世界虽五彩斑斓,但当繁华褪去,寂静的世界却让人感到无所适从的孤独,人们说这是寂寞。我们在这纷扰的尘世中,太浮躁,浮躁得好像一睁眼就得与世界一起欢腾。何时才能在静夜伴着一杯香茗,品读先生笔下的丑石?终究,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

一点点的瑕疵总会让我们渴望能够做得更好,所以我们都追求完美。李黎在《缺憾》中这样写道“留些遗憾,以后才会想再来。”我们都有点完美主义,我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国,在那里,一切都是十全十美,因为从来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是完美,于是我们就越强烈的渴望完美。可是,断臂维纳斯也不完美,可缺憾却铸就了她独一无二的美。我们终会发现,原来,缺憾本就是一种美。莫言老先生在书中这样写“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是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月盈则亏,世上本无完美,留一点缺憾,倒会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给心留一片净土,如溪水潺潺流过,浅浅涤荡。

读一种浪漫,令无数儿女心生向往。

书中,我们读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的委婉哀伤;读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凄美决绝;读到“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的坚定坦诚。书中,我们看到林徽因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梁思成,“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书中,我们也看到张爱玲的温柔,“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在书中,我们总能读到这些关于爱情的浪漫,每一句言语都足以激起心中的千层浪,回荡良久。这些海枯石烂的誓言,都是爱情盛开时最美的见证。也想,有一天,像书中描绘的那样,踏着夕阳的余晖,牵手心爱的人,漫步于金色的沙滩,伴着海浪拍打着暗礁的声音,聆听那个最近的心跳,“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甜蜜的爱情,浪漫的承诺,一辈子的约定,好美,好耐人寻味。每一笔,每一画都好似染了蜜,书的每页都沾上了甜美的气息,于是,我们也会祝愿“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培根在《论读书》中这样写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书是引航的明灯;

书是精神的食粮;

书是进步的阶梯。

读好一本书,犹如品一杯香茗,沁人心脾,那番滋味,即使合上书,也久久不愿褪去。读一本好书,为心中那片净土播下希望的种子,期待结出累累硕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