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张家界森林公园600字

游张家界森林公园

600字 六年级

中秋假期,爸爸妈妈带我坐火车去张家界的森林公园游玩。我听了之后,可高兴坏了。

在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以及四个小时的大巴之后,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森林公园。我下了车,深深吸了一口气,哇!这里的空气里掺和着雨后泥土的芬芳,真是清新。进园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纵横交错、围在小路两旁的参天古木。我忍不住摸了摸它们,树干很粗糙,但并不扎手,而且是在青草包围的斜坡里一点点地生长,很是奇特。在树木后面挺立着一座座褐色的山峰,它们头戴翠树帽,身披青草衣,如手指般戳在大地上,就像一位位世纪老人在远眺美景。山下的丛丛树木就像老人已长大的儿女,在照顾着它们的母亲。高耸的山峰不断涌入人们的视野,我豁然发现两座山峰如利剑般破云而入,直插青天。可如果仔细看,你就会发现那看似粗壮的巨树早已全身裂缝;那看似雄伟的山峰早已划痕满身,这可都是它们饱经风霜的铁证呀!

正当我感慨之时,忽然感觉到徐徐山风从脸颊拂过,轻轻柔柔,就像一个吻。哗哗晃动的树叶、淙淙流动的水声,以及古木挥散的古老气息,青青小草散发的勃勃生机,令人心旷神怡。正当我陶醉时,眼睛无意间瞥到那清澈如明镜的小溪,水面上星罗棋布地放置着岩石,这条小溪似乎从我们进园时就一直流到现在,还不停地奔向远方,难道这就是“八百秀水”的含义?嗯,溪面上那两抹褐色的身影是怎么回事?原来是两只可爱的小野猴在溪边嬉戏呀!一只溪上岩石走,一只攀树荡秋千,那呆萌的模样直引来游人阵阵欢笑。

啊,张家界森林公园,你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明月光下思人间

650字 六年级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词《水调歌头》是东坡诗人苏轼所作。它诞生于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月夜,即丙辰年的中秋节。那段时间,苏轼被贬官密州,亲人也与他长期分离,心中烦郁,便在中秋月下喝得酩酊大醉。醉饮之后,苏轼突然对人间有了颇深的感触,吟下了这首流芳百世的好词。

苏轼这首词表达了他对人世间的不满和对现状的疑惑:为什么我会生活成这样?他在人间遭受了挫折,便去幻想天上宫阙。可天上过于清冷孤寂,又使他留恋热闹繁华的人间。天上和人间,到底何去何从?就在苏轼纠结时,突然明白:哪里都不是最完美的,天上太清冷,人间的烦恼又数不清,没有完美无缺的生活,只有不乐观向上的人。

词中“问”字看出词人酒醉后大无畏的精神,把酒问天:“明月几时有?”这,青天也难答。他又发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可以知道词人对生活的无奈,也包含了词人对人生的痛惜。他想天上这时也一定是个好日子,所以才要“乘风归去”。从“欲”字中不难看出,他当时的挫折之大。回到月宫又怕冷寂凄凉,怎么办?天上虽有琼楼玉宇也不及人间美好,这里矛头突转,跌宕起伏,可谓“神来之笔。”

下篇是词人想通看开,对人间的感慨和对生活的希望。词人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借月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对亲人的思念。词句洒脱,词人把人间的悲怨不平同阴晴圆缺的自然现象混在一起,这是多么奇特的构思!他把人生悟得的道理,告诉陪他酒醉的子由:要乐观向上,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余下的人生。

此词把幻想和现实混在一起,风格潇洒,格调奇拔,语言流转,是宋词中的绝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