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貌伴我行1200字以上

文明礼貌伴我行

1200字以上 初一 叙事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礼貌伴我行》。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在这阳春三月,春意浓浓、生机勃勃,意味着我们该有一个崭新面貌。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必有属于自己的骄傲与责任,为了营造出更加美好的世界,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刻刻讲文明,争做一名文明的中学生。

文明——它本在生活最最细微处。这不仅要体现在语言上,更要集行为文明、思想文明于一体,这样才能做一名真正文明健康的中学生,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争做文明中学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语言文明。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确保做到热情、主动、大方。与人谈话时要说文明话,切不可粗言粗语,恶言相向。为你知道吗,你不经意间的话语很可能会伤害别人,同窗好友因此反目的事例更是数不胜数。话不投机时,我们更要以微笑面对,体谅他人的难处,万万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这正如伟人卡耐基所说的:如果我们要交朋友,就要以高兴和热忱去迎接别人。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向文明中学生的标准更进一步。

其次,还要做到行为文明。行为是否文明,直接代表了这个中学生的文明程度。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中学生的你行为一定要规范,要时时刻刻做文明事,说文明话,而文明的行为就从你捡起一片纸屑,做过一件好事中流露出来。

对于文明的中学生来说,仅仅是语言文明、行为文明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做到思想上的文明。说到思想上的文明,我不禁产生一个悬念——面对漫天飞舞的纸屑,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弯腰捡起,而有的人却可以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这难道仅仅是行为的不文明所造成的?不,我想不是的。作为中学生,如果思想不文明,那么其他方面即使做到近乎完美,又有什么用呢?中学生的世界好比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而文明充当的角色无疑是春天里的太阳。对于中学生来说,文明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我们灿烂的明天,我们一定要远离网吧以及其他中学生不宜进入的娱乐场所,远离不健康的思想,从而追求精神思想上的纯洁、文明、高尚,不去干、不去想有背道德的污秽之事。

文明,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它已不仅仅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名词,更成为我们中学生多彩生活中不可忽缺的一部分。为了明天更加美好,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争做一名文明的中学生。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

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

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

当我们身为游客的时候,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是市民的时候,又是对随地吐痰、乱写乱画的现象深恶痛绝。

当我们和同学相处的时候,总会埋怨同学的“不拘小节”,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说话、借东西;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

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个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的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家里,如果家长能够带好头;在学校,如果师长能够带好头;在单位,领导如果能够带好头;在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带好头……推而广之,要在全中国推广、普及文明礼仪,如果首都一千多万人民能够带好这个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毫不疑问,我们的文明礼仪推广和普及工作,就会更加容易。那么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取得飞速发展。我们十三亿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人们都会生活在友好、宽容、关爱、温馨的社会氛围中!

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

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习,图的是一时之快,丢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别人还会尊重你吗?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700字 高三 叙事

翻开五千年的记忆,卷入眼帘,多少文人墨客留下深刻的足迹,多少情仇爱恨编织成无悔的记忆,透过这扇窗,看他们的传奇点缀历史,点缀璀璨的天空。

打开历史之窗,一阵松竹柏的青香扑面而来。在古老书桌上放着一杯花茶,多么令人神清气爽。起于炎黄,传于尧舜,经历于三皇五帝,不论是金戈铁马的春秋,还是一统的秦汉;不论是战火纷纷的三国,还是盛世的隋唐;不论是纵横千万里的广阔的蒙古帝国,还是明清的繁荣……五千年随着这运河漂流而去了,窗依旧古朴,晨钟暮鼓每天都在耳边萦绕着,听,似乎在倾听外面的汽笛声,似乎在哭诉着古往今来的感人事。

窗外,缠绵的昆曲还在唱着,透过这扇窗,让我看到朝代更替,宋齐梁陈,五代传……更是看到哭道城墙的孟姜女;霍去病勇战匈奴;三结义的刘关张;薛仁贵东征救驾……透过这扇窗让我更是懂得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挟天子以令诸侯;车同轨,书同文,天下一家……

这一扇窗,有多少逊骚文人对窗而读书,临窗而颂诗。李白对窗而说《静夜诗》;《水调歌头》对窗而得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过故人庄》临窗而得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李白隔窗而望,看到长江东流去而叹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杜甫临窗而看,探到大唐由胜转衰而说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范仲淹面对岳阳楼上的窗,俯视而下,看滚滚长江水,便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从窗外聆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那么专注认真。十年寒窗苦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

背对着的另一扇窗,又是另一种世界,满清王朝闭关锁国之策导致过早的衰败,因而爱新觉罗氏骄傲自大,不求发展,半个世纪,依然原样,自给自足,当大门被撬开时,圣神的土地被践踏了,血流成河……

而今,面向世界的窗打开了,一扇向世界交流的窗,向世界互动的窗,和平,交流,友谊的窗,让中国更多了解世界,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

一扇窗,一扇古典的窗,一扇魅力的窗,开启这扇窗,会帮助我们共同圆一个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叙事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