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为本 国泰民安_2000字1200字以上

以“和”为本 国泰民安_2000字

1200字以上 高三

【材料及话题】

200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词是:天地人和万事兴。请以“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三性,即时代性、社会性和生活性。因此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是我们始终必须关注的重点。

“和”这个话题,实际上包含了许多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和平,“和平”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如和谐,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社会,要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中央领导大力倡导的“和谐社会”内涵极为丰富,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民族关系的和谐等等。“和谐”,已成为时代的一面旗帜,而今年春晚的主题词“天地人和万事兴”以及几十个春晚节目正好体现了这一时代精神。由此可见,“和”这个话题的辐射面极广,宇宙、人类、自然等等都可纳入写作的视野。

考生作文时最大的障碍是看到话题找不到合适的材料。而材料是构成一篇文章关键的因素,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必须在准确把握话题内涵的基础上,迅速展开联想,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运用辐射性思维,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大千世界,古今中外,从广泛的材料中选择适合话题的材料;同时,展开聚焦性思维,将思维的触角集中指向话题的核心,在确定文章的主旨后,精心挑选那些典型、鲜活、切合主旨的材料进行写作。运用材料还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对原有事物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面对“和”这一话题我们只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也一定能找到大量典型、鲜活、切合主旨的材料。如要谈“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问题,则可联想到人类对生态的种种破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人类因此而付出的巨大的精神、经济损失,从而揭示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运用想象,我们可以用拟人手法,把某一生物人格化,从正面来写则可写其在生态环境改善后的行为、心理以及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等,从反面来写则可写其被捕杀的恐惧和痛苦,或记录其受污染后反常的行为和心理,以及因此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等。

【例文展示】

和谐

□李雨晴

方与圆

方:笔直的边,正规的角,给人正直威严的感觉。

圆:圆滑的弧线,动感的组成,给人圆润、细滑的感觉。

也许在自己的国度里,方永远跨着它雄迈的步子,圆永远跳着它轻盈的舞步,它们之间似乎永远隔着不可逾越的一堵墙。但是,当毕加索把那方方圆圆的几何图形构成一幅幅和谐的画面时,人们才发觉方与圆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微妙的联系,虽然它们不同类,却可构成和谐的画面;虽然它们各有千秋,但合起来似乎更完美。

羚羊与猎枪

羚羊:猎枪的目标。

猎枪:羚羊的断命工具。

整天,猎枪都四外寻找着羚羊这一目标,羚羊也四处躲避猎枪中无情的子弹;猎枪看到羚羊大笑,羚羊听到枪声哭泣。它们之间始终有一种敌对关系,一种捕杀与被杀的关系。它们似乎永远不可能和平共处。但是,自从刽子手看到母羚羊临终前的下跪,听到羚羊临死前的哀鸣,他放下了跟随自己大半辈子的猎枪,并且把它与羚羊葬在一起。羚羊、猎枪葬在同一片土地上,拥有着同一片蓝天,沐浴着同一缕阳光,呼吸着同一口空气,回忆着同一份感动。看似不和谐的场景,其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和谐。

全聚德与肯德基

全聚德:北京烤鸭百年老字号。

肯德基:风靡中国的西方快餐“巨无霸”。

全聚德的北京烤鸭,制作复杂,工序繁多。吃时也有意境,处在充满中国古典特色的环境中细品其滋味,其味无穷。肯德基的油炸鸡翅,制作简单,方便快捷。吃时无须什么意境,你甚至可以拿着它走在去上班的路上。当两种不同饮食风格的餐馆出现在北京这样一个充满现代气息而又饱含文化底蕴的城市里,你不会感到别扭,反而当你看到外国人学着拿木筷,中国人喝上可口可乐时,你会感到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的和谐。当你看到《大长今》和《还珠格格》同在湖南卫视热播,中国小城与法国小镇同时出现在《城市之间》的比赛现场,“黄皮肤”与“蓝眼睛”共同站在海啸救灾的前线时,你更会深感到国与国之间交流、合作、团结的大和谐。

自然需要和谐,人类需要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和谐——时代的一面旗帜!

【分析】

文章由三个章节构成,结尾加上一段议论,这段议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三个小标题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一线贯串,层层深入,使“自然需要和谐,人类需要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和谐——时代的一面旗帜”的主题得到具体生动的揭示。

作者运用辐射性思维,由“和谐”联想到“方与圆”、“羚羊与猎枪”、“全聚德与肯德基”,这种联想是个性化的,与众不同的,因而取材典型、鲜活,既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又有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交流、合作、团结的大和谐。

虽然结尾的议论有些简单化,但作为应试作文,这种紧跟形势、紧盯热点的议论往往更容易获得认可,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从而获得高分。

真心寻觅 不忘拥有_2000字

1200字以上 高三

【材料及话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就是不断拥有和寻觅的过程。不曾拥有,你会努力去寻觅;失去拥有,你又会四处去寻求;有时,拼命追寻,你却失去了原来的拥有;有时,你苦寻不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有这样的体验和认识吗?请以“拥有与寻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理解作文话题,打开思路,寻求立意的角度是写作的基础。“拥有与寻觅”是二元式的话题,这就要求作者要揭示两者的内涵及两者的关系。

材料阐述了这样一些内容:首先指明了“拥有与寻觅”是在人生的范围之内,并且与人生的成长相联系,这暗示了作文内容的主要范围;后边的两个并列分句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一个方面的意思:没有拥有会去四处追寻;再后的一个并列分句阐述了追寻与失去的一种关系:获得了某种东西,却失去了原来的拥有;最后一个分句阐述了追寻是获得的前提或追寻时早已拥有这个观点。后边四个并列分句阐述了话题三个方面的内涵,已经充分、深刻地揭示了话题两个因素的相互关系。

每一个方面都是我们写作的角度。如果要写一篇对话题整体认识的文章,这几个方面不是可以成为文章分论点的选择内容吗?不管从哪个角度立意,写作二元式的题目,内容要两者兼顾,最好能写出两者关系的深度。

要找好立意的角度,还需要进一步地思考:拥有什么,寻找什么?可以采用添加对象的方法。

(一)、在“没有拥有会去四处追寻”以构成人生这个方面:寻找拥有知识,寻找拥有美德,寻找拥有公共关系能力……

(二)、在“追寻拥有却失去了原来的拥有”这个方面:追求成熟,却失去了童真;追求知识的富有,却失去了过去的单纯……

(三)在“追寻是获得的前提或追寻时早已拥有”方面:

①追求与拥有成功:成功是靠追求而来,不断地追求,就能成功。

②寻找快乐:本身就快乐着,何必羡慕,何必寻找?

③寻找父母之爱、老师之爱,寻找幸福……可却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

……

通过上述的一些发散,选择一个好的写作角度就不难了。

【例文展示】

生命之寻

□王思敏

花开花落,年华逝去。晚春暖意融融的风,竟让我感到一丝微凉。

其实我并不知道花怎样开,又怎样落。我只知道,十多年来我一直苦苦地在这黑暗无际的夜幕中寻找光明,可清明的泪水总也洗不去眼中的混浊。我静静地坐在柳树底下,能感到柔长的柳条带着软软的柳叶轻拂着我的脸庞。

盲人——这是我一直不愿触及的词,但笼罩视野的那片黑暗却始终提醒我这是事实。

河边有个男孩在钓鱼。我听到了鱼钩入水时轻微的“噼啪”声,也听到了男孩低沉又略显稚嫩的咳嗽声。我苦笑,我“听”到了他的存在,却并没有看到。

我要找寻的是那个男孩眼中的世界,但我已厌倦了这无谓的努力。我认定,我的双眼永远与这花红柳绿的世界无缘;但我深知,那份渴望一直埋藏在心底。

像往常一样,我又陷入了沉思。我的一位盲友说过:世界是可以用心来看的。我从来不信,那只是安慰我们的美丽谎言。

一阵激烈的水花声把我从沉思中惊醒。盲人敏锐的直觉告诉我:有人落水了!果然,水的喧哗声夹杂着惊恐的呼救声。

那是另一个男孩。因为我听到了钓鱼男孩收起渔具匆匆走来的声音。我一把拉住他的衣袖,着急地问:“怎么了?怎么了?有人掉下去了吗?”他挣脱了我,颤抖着:“我没有看见。是的,什么也没有看见……”说完就急急地走远了。

我愣住了,而呼救声越来越微弱,水里的扑腾声越来越无力……我冲向河岸,忘记了我从来不会游泳。

入水的那一刹那,我有一种奇异的感觉,我以为我看见了光明——不是,我眼前仍是漆黑,脑中一幅画面却逐渐清晰:我看见一个小男孩在水中无助挣扎的身影。他望着我,惊惧的眼神充满对生命的渴望。我扑腾着向画面中那个小男孩游去。呼救声近了,是他!我一把抓住那只臂膀。在脑海的画面中,我居然看到了我的双手!

我拽着他向岸边扑腾。我不知之前我是怎样浮起来的,我只知道现在我在下沉。我用最后一点力气将小男孩托上岸。我肺里呛满了水,身体越来越沉——我不行了。

河水浸没了我的双眼。弥留之际,我清晰地看到了惊魂未定的小孩眼中的感激之情。

我用心看到了这一切。是的,我找到了光明,而我所找到的正是那个钓鱼男孩已经失去了的。

我的意识逐渐模糊——我却没有了遗憾,我找到了我想要的拥有……

【分析】

这是一篇优秀的文章。盲人渴望光明,哪知自己却拥有比正常人的“光明”更可贵的东西。这个主题深刻地揭示了话题中“已经拥有,何必再去寻找”这个深层的含义,并且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