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的印痕700字

地上的印痕

700字 初一

时间,摸不着、看不见,却能影响到我们周遭的一切事物。

时间会改变建筑的外貌。吴哥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斑驳发黑的外墙不经意间显露出了岁月流逝的路径,被树根交错缠绕以致碎裂的石柱、长在建筑物顶部的参天古树、躺倒在丛林中的废墟……这一切都是时间的杰作。

去年暑假我慕名前来,一睹她昔日的辉煌。吴哥窟的样子和我想象中相差无几,同样的布满青苔的墙壁,同样的破碎四裂的街道、同样的精美至极的佛教和印度教雕刻……唯有一件事出乎我的意料——在昔日荣光无限的大殿的地面上,我看见有几个直径约半米的椭圆形印痕。

这些印痕底部较为平整,中间低,四周却高了起来。我向当地向导询问,得到的答复是,这很可能是一千年前的僧侣打坐修炼时形成的印痕。

我不大相信,于是盘腿坐在了其中一个印痕上。神奇的是,印痕接近完美地贴附在我的臀部和大腿上。

我吃惊地做坐了半晌,随后站在印痕边上,伫立良久。

也许,在一千年以前,僧侣们就坐在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盘腿打坐,专心修炼。他们圆寂后,他们的弟子继续在他们曾经坐过的位置上打坐;弟子圆寂,又有接班人接过这柄火炬,再把它传给下一代。

我的眼睛不再看见四周的布满裂纹的石墙,而是看到了几位僧侣正手持佛珠、口中念念有词地盘腿端坐。那时的墙壁更为光滑,墙上的雕刻更为精细清晰,颜色更为鲜艳,而四周没有了青苔与藤蔓,没有了满地的落叶与交错的树根,也没有了穿着时尚的游客。

只有几个孤独的僧侣,打坐、打坐、打坐……永无止境。

然而时间跟他们开了个玩笑。如同玛雅文化一样,吴哥文化也神奇地消失了。但僧侣们没有,他们早已从废墟中走出,漫步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也许时间能摧毁一切,但它摧毁不了信仰。

我抚摸着地上的印痕,向它深深地鞠了一躬。

贝多芬——一个不朽的存在

450字 五年级 写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所崇敬的名人吧。这些名人呢,可能是伟人、或者是专家、明星等等……当然,我也不例外。

在我心中,最崇敬的名人就是贝多芬……

贝多芬,他是十八世纪以来世界最著名的音乐家。

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渐的恶化。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了!

虽然他双耳失聪,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所深爱着的音乐事业,并且于1803年还完成了《第三交响曲》,这种永不放弃,坚持不懈的精神正是我崇敬他的主要原因。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不仅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还有他那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他的九首交响曲像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我崇敬他的叛逆气质,崇敬他的坚强性格,崇敬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崇敬他对社会的责任感……

贝多芬,一个不朽的存在。

五年级:李佳慧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