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的孩子500字

战争中的孩子

500字 四年级 日记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情景,被记者拍下来了。那张记录着日本侵略者犯下滔天罪行的照片中,有一个正在哭泣的小男孩牵动着我的心。

这个孤独无助的小男孩,坐在横七竖八的轨道旁,正张嘴号啕大哭。他,三、四岁,原本有一个活泼可爱的模样。但眼前的一幕,不禁让我联想到他那痛苦的童年。照片中的男孩满脸污垢,破烂不堪的衣服上沾着血和泥土的污渍。再看看小男孩身前的景象,让我十分震惊:断裂的天桥晃晃悠悠,残存在房顶上的瓦片摇摇欲坠,废墟下不知埋着多少无辜的百姓。尸首遍布满地,火药味、血腥味四处弥漫。那些被炸得半死半活的人在痛苦得呻吟着,惊慌失措的人群在大声尖叫,寻找孩子的父母与失散孩子的叫声、哭声混杂在一起,场面十分狼狈不堪。

我想这个小男孩不是被眼前情景吓哭,就是因找不到父母而怕哭。他的父母应该是为了救他而身亡吧。小男孩一旦失去父母,他的命运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将永远得不到父母的疼爱,永远失去大家庭的温暖。此时的小男孩正在声嘶力竭地哭喊着:“我要爸爸!我要妈妈!”小男孩子的哭喊声与隆隆的爆炸声,不停地在我耳边盘旋,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让我们呼吁:“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和平之花’永驻人间!

指导老师:何天运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的红楼梦

550字 初一 应用文

我不仅对《红楼梦》爱不释手,还百“吃”不厌。

我总认为《红楼梦》最伟大、最成功之处在于它是一种败落凄凉的美,不管是家族、爱情、仕途都在逐步走向没落。

红楼里,最引我注意莫过于林黛玉。黛玉是个生性娇弱的女子,没有宝钗的落落大方,没有李执的粗粗咧咧,正像宝玉所谓“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施胜三分。”也许,她因病而死是我早已预料到的后果。我没想到一个人从小到大受人关心疼爱的她死时,没在见到贾母、王夫人、宝玉,人转眼间变得可真快。死神的到来,使黛玉的悲剧终结,对于她来说是不幸的,但对于作为读者的我来看这很好,很好。因为她死去后,不会再为葬花悲哀,不会再为传情的手帕兴奋,也不会再为焚书而哭泣。有人说黛玉最后是被气死的,的确,她是含恨而终。可我反对,黛玉自幼多病,本身注定的后果,又怎能改变呢?我想,“含恨而终”只是黛玉无顾死去的最佳原因吧!

初读红楼,我与冰心奶奶的想法一样,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人厌烦。甚至给我的一种明了的感觉是:在纸上白话,浪费纸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苦。红楼最吸引我的是什么地方?人物?诗词?内容?我想应该是结局吧。我并不是嘲笑它的结局有多么悲观,我只是觉得让受苦的人升天,让可恨的人出家,让可恶的人惨败,结局不错,真的不错。当然,如果没有曹老先生的煞费苦心,绪者高鄂的构思,这也不会成为人们去评价,又被列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四年级
日记
5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