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滋味作文800字1200字以上

什么的滋味作文800字

1200字以上 初三

【篇一:画的滋味】

作者:肖橦

我渴望拥有一间小小的画室,不需要多么亮堂,只需要一束细细的阳光,恰好打在我的画布上,照得满屋满室都是流光溢彩的味道。

画家,是最神奇的职业。手中握着那么一支画笔,似乎就拥有了些堂而皇之的理由,能把今天按下暂停,能把明天拒之门外,能把烦恼轻拿轻放,自己却混入另一个时空,且做了这天底下第一大甩手掌柜。我于是也想做个画家,也想一尝那变幻万千的人生百态,究竟是何滋味?

画架已经搭上,画布已经铺好,使用方格衬布包一点太阳的金、深海的蓝,调我一盒最纯净的颜料。欧罗巴的画家是最大胆的诗人,他们奋力把色彩撞在一块,把洁白的画布切割成鲜艳的碎片。云朵是填空的留白,山河是大地的油彩。享用着最后一顿晚餐的耶稣,是否悲伤如意大利雨夜的街头?梵高的向日葵绽放的时候,是否狂喜如荷兰晴朗的草场?大悲大喜,无需掩饰。

点一盏古色古香的铜灯,燃一炉淡淡的香,煮一杯青涩微暖的茶,深宫的宫女对雪而坐,在这数九寒天,工笔轻捏,巧腕微转,一瓣红梅翩然落于纸上。“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人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于是女子伏安屏息,一勾一画,郑重地描下“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于春冬交际之时,怅怅然等待春天,小悲小喜,愁绪如丝,作茧自缚。消寒图,消的从来就不只是天寒。

也幻想自己是个手中大有神通的人,手拿一支画笔,好像也变成了执剑问道行走江湖的侠客,举手投足间,多少山河风光顷刻收入一纸生宣。随兴而起的写意、潇洒肆意的泼墨、鲜衣怒马的狂放,是富春山上戾天的鹰,是北海上飞跃的鲲,无悲无喜、嬉笑红尘。

画的滋味,亦是人生的滋味。游走在画中的画家,不知究竟是体验了人生,还是创造了人生,大笔点墨,便是三千世界。

【篇二:煎饼的滋味】

作者:李依霖

“功夫是什么?就是时间。”他缓缓说道,手中的小铲仍有条不紊地铲着。

在老家的巷口,有个卖煎饼果子的小摊,几十年了,从未挪过地方。姥姥说,吃他做的煎饼,总能吃出这条巷子最纯朴的味道。

煎饼的香味,常常飘出很远很远,飘进狭长的小巷,飘进每户人家的小窗,钻进我的鼻腔,氤氲着整条街道。大清早的,左里右舍都纷纷出来,在小摊前排起了长队,他也不紧不慢,精心做好一个又一个煎饼,笑着递到每个人的手中。

他的煎饼摊其实是个三轮车,车上加装了一个不大的玻璃柜,锅碗瓢盆和配料全部放在里面,所有的东西总是干干净净,玻璃也每天擦得一尘不染。

要做一锅纯正上好的煎饼果子很吃功夫,在我的印象中,他每次做饼都是娴熟、从容而淡定的。他先拿出和好的绿豆面糊,用勺子一舀,倒在平底锅上,再用一把小铲在锅中面糊上轻轻绕两圈,面糊马上均匀地铺平,正好盖住整个锅面。没过多久,他又俯下身子,在柜子的最底层取出两个鸡蛋,在锅边一磕,把鸡蛋往饼上一打,又用另一把小铁铲轻轻敲打着直到蛋与饼完全融合。最后,他用小刷往上面抹上一层薄薄的黄豆酱,将葱沫、香菜碎一并撒之,轻快地一卷,煎饼果子就做好了。我每次都会看得呆了,由衷地佩服这精湛的手艺,要练就这样的好功夫,少说也得十年半载。

去年回到老家,嘴馋的我便马上前往心心念念的煎饼摊。当时已是傍晚,他应该快收摊了,巷口已经没什么人了,我站在离他稍远的地方,看见他微驼着背,手中的小铲不停地动着,他又停下来一会儿,放下手中的小铲,用手对着锅中煎饼比划着。

我有些奇怪,便走上前去,轻轻敲了敲玻璃,他抬起头,表情有些局促,右手边放了好几张不太成型的煎饼。我也有些尴尬,便问:“您这是在练习吗?”他笑了笑,搓了搓手:“是啊,想着这会儿也没什么人了,就练练。”说罢,又开始做起煎饼来。“我老喽,眼力手力都不比从前了,得天天练,才能让大伙吃上好吃的煎饼。”

我愣住了,都做几十年了,竟还坚持天天练习!看着他生满老茧的手和被汗水浸得锃亮的木铲,一时说不出话来。他抬起头,缓缓地说:“什么是功夫?不就是时间吗。”

是啊!什么是功夫?什么又是煎饼的味道?不就是时间、汗水,一年又一年的坚持吗?这煎饼真正的滋味,我终于明了。

【篇三:笛声的滋味】

作者:黄启轩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题记

忽的一段生疏的笛声飘来,飘入了我的窗,轻声地唤着,空气中忽然多了分苦涩。

久之,未闻笛声。

幼时的家乡,还是一个热闹的村子。村里的人不多,只有几十户,但热闹的气氛总能使人忘记它的范围。村的中央偏南一点,有一座小花园,中间有一条小河穿过。园里的花草在夏季开得最为美丽,此时,姨妈就会叫上我,带上她的长笛,领我在园里散步。歇息时,便可以听她吹笛,她拿起笛,手不自觉地按着笛上的音孔,移至嘴边,轻呼出气——

“呜……”

笛声悠扬,以致百树摇绿叶,千花齐朝天,万家灯火映夕阳。周围嘈杂声散尽,衹余暗笛落飞声。每家每户此时都在炊烟缭绕,这时姨妈的笛声,无比清凉、甘醇,人们都伴着这清韵之音,愉悦地返家、合聚,人人都不禁为姨妈而喝彩……我看着这一切,心中亦无比欢欣。

要到城中上学了,临别时姨妈递给我一支木笛,纹路雕刻得精致华美,尾端有一个小红结。我不舍地离开,手中的木笛随手动着。

如今,我听到了幽夜中的一处笛声,心中却风生水起。我走到一个木柜边,掀开一个布盖,打开下面的木箱,抽出上面两层,拉开下面的一个小长柜,才找到了它——木笛。

我带着它,回了一次故乡,而眼望之处不免心生凄凉。热闹的村子归于冷清,七旬以上的老人们眼神涣散地坐在屋前的摇椅,手中一遍又一遍抚摸着儿女的照片。园子,也只余一株枯树、一潭小池。

我爬上家里的屋顶,看着手中的笛,亦看着一片荒凉,无奈地一叹。这时,一串悲哀的笛声从园中传出,那笛声,使枯树忽轻拂,落花乍起舞,败砖破瓦尽萧条……原来是姨妈,她回来了。她此时的笛声,似将空气带走,令我难以呼吸,一曲之音落,似乎道尽了家乡的万千事,抒出了家乡的落寞情。

夕阳还没落下,它想听这苦涩的笛声……

【篇四:风拂过的滋味】

作者:谭晓越

我喜欢风在耳边呼啸,就像你明明不在身边,却离我的心好近好近。

风有着夏天的狂野,追赶着下落的夕阳,带着奶奶的呼唤,夕阳下落至地平线,整个村庄笼罩在晕红中。广场上孩童们的欢笑,如银铃般回荡在村庄。我眼睛止不住往外瞟,“越儿——”我一个激灵,放下碗,提起鞋往外跑。六月的风躁动着,传来奶奶那粗放的声音,“这死丫头,又跑走了,碗都没放好呢。”“早点回来。”跑着跑着,我捂着嘴笑,这六月的风暖暖的。

风有着春天的暖意,伴随着又一年新生,带着奶奶的鼓励。梨花树上那一点点花苞,是都在等待着绽放吗?我牵着奶奶的手,走在一排排梨树下。“丫头,有心事了?”我望着奶奶,她眼中浑黄的光透着无限的温柔,我的泪珠再也没止住。奶奶握紧我的手:“丫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你看这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不也在等新生。”我抬头,望着奶奶,春日的暖风吹起她微白的头发,我从未觉得她美丽,可在那一刹,我感到这美丽的不是容颜,而是那颗心。风吹着,有着苦涩,夹杂着甘甜,却没有止住我的泪水。

风有着秋日的凄冷,卷起一地落叶,奶奶永远离我而去。唢呐声在乡间回荡,人们踏在落叶上,咔擦,咔擦,就如同踏在我的心上。两旁的树摇曳着,落叶如衰老的生命,它们回归泥土,杳无声息。起风了,奶奶,是你吗?这风怎么会是酸的呢?

风有着冬日的沉寂,一切都在蓄力待发,冬日将一切都埋起来,那冬风也是寒得刺骨。想起奶奶,她最喜欢梅了,梅正是历着寒骨,才美艳动人。是奶奶在告诉我,不经得严寒怎能开出艳丽的花。奶奶,我将永远记得您。原来,冬风也会带来暖意。

我喜欢风在耳边呼啸。因为你不在身边,在我心间。

【篇五:牛肉汤的滋味】

作者:许婧钰

世间美味繁多,深得我心的却是母亲的牛肉汤。热汽在口中蒸腾,绵绵淡淡的情绪在胸口化开,感觉像是自己被温暖小心地拉着。

童年时的我,是一个假小子,夏日在沙滩堆搭城堡、打滚真是一大乐事。

我正起劲,后面调皮的男孩作怪,往我身上扔沙子。我一溜儿地爬起,瞪着他还击,可假小子不如真男孩儿,他牢牢抓着我的衣领:“你也敢扔我?”我用力挣开,跑回了家。妈妈看到我,眉头深锁几下,随即舒展开。我看着她温柔的眼睛,里面的“我”似乎快满出来了。她细纹分明的手轻捧我的脸,擦拭着泪水和沙子,又擦擦我额头上的汗,说:“没事啦!妈妈煲了牛肉汤哦!”牛肉的油脂粘在嘴唇,萝卜的鲜甜在咀嚼的过程中慢慢化开,这汤最是回味无穷,醇香、甘甜的精华都浓缩其间,一口热汤入喉,舌尖的敏感细胞被鲜汤带动跳跃,妈妈总爱看着我吃,眼里流露着幸福的光彩,又情不自禁地唠叨我:“哎哟!看你的手指甲,全是泥,妈妈不老告诉你要先洗手再吃吗……”说着,又给我夹了几块牛肉,舀了一大勺汤。

夜色沉暗,冷冷的月光寂寞地倾泻在我身上,失落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风乍起,将我吹得狼狈,面对压力,我也只有叹气。

妈妈早在校门口翘首等待了。她个子矮小,总挤到最前,垫起脚尖,脖子伸得老长,紧盯着我来的方向。灯光斜斜地照,把她眼中的期盼给披露出来,脸上瘦出的骨头也更明显。一阵风吹起她的头发,白发的光泽很显眼,那风似乎把她的皱纹也吹深了。看见妈妈的笑脸,我知道,黎明前的黑夜,有人陪我走。

一到家,她便给我一碗牛肉汤,我畅快地喝着,还是那种熟悉的幸福,妈妈还是熟悉的姿态,坐在对面笑着看我。她老是捏我的手臂,拨动我的头发,再唠叨一大段……

妈妈递给我的,是如牛肉汤一般质朴的感情和幸福感,像一块盾牌,守护在我的灵魂左右,浓醇的滋味,填补我的痛与缺,拥有这样属于我的滋味,不惧天霜降至。

【篇六:风雨的滋味】

作者:曾浩轩

阴雨缠绵,连日地下着,心中也是一片阴云。

那时,我正将面临第一次钢琴考级。上天却是不公,付出了努力,收获甚微。一个个音符突兀地跳了出来,傲慢、轻狂,像是嘲笑,在我耳边乱成一团。我向窗外厚厚的雨幕吼道:这哪是音乐?

心烦意乱,我冲出房门,头也不回,只顾向前冲。雨中,倾盆而下的雨水无情地打湿了我,使我身上的每个毛孔都感受到了雨水的滋味。凉意从头顶渗透到脚尖,我是多么的狼狈、多么的挫败,风雨却冷酷无情,给受到挫折的我火上浇油。我渐渐筋疲力尽,停下了脚步,在风中、雨中,我体会到了被挫折种种打击后的滋味。

雨小了,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了一阵琴声,如银铃般悦耳,像风雨后的轻柔,穿透雨帘。咦,是《KisstheRain》,我伫足聆听这天外之音。远听,却似雨中青苔遗世独立,一尘不染;近听,恰如落地的花瓣,幽香黯淡。这妙韵似乎浸入了我的肌肤,像滴滴雨水。啊,这琴声散发着泥土的清香,轻如薄纱,风雨似乎与琴声融为一体,回味无穷,心中豁然开朗。

风雨看似是挫折,它打落树叶,吹折花朵,让自然万物经受磨砺。可风雨也是一种滋养。雨后大树依然茁壮,花儿争奇斗艳,风雨使它们品尝到生命的滋味。我所面对的困难,正如这风雨一般,只有苦尽,才有芬芳。雨后是晴天的太阳。

我回到钢琴前,身上还带有些雨水的气息,心底是阵阵清凉。雨已停,风已息,我心不平静,轻轻抚琴,我试图将心底对风雨的感激透过琴声,绕梁三转。如果不是经历了雨淋,听见那阵阵琴声,我又怎会勇敢面对挫折呢?琴声是优雅的,仿佛被雨水滋润过似的,带着些水汽。心中的困扰,也被风雨冲尽,只剩下风雨后新生的滋味。

风雨并不尽是挫折,风雨的滋味也并非完全是苦的。细细品味,风雨的滋味却在雨后。

窗外又是绵绵大雨,我期待着,那雨后大地的芳香。

【篇七:饺子的滋味】

作者:陈妍羽

腊月寒冬,窗外的风凛冽地刮着,在窗玻璃上发出指甲刮磨的难听的嗞嗞声。我搓了搓冻僵的手,没由来地想吃一碗饺子。跑到楼下的小餐馆点了一碗饺子,腾腾的热汽驱散了身上的寒冷,心里却怎么也暖不起来……

儿时,我最崇拜奶奶。她总是穿着旧旧的围裙在厨房里忙活,变出种种美味的食物,饺子,便是我的最爱。奶奶包的饺子又鼓又大,薄薄的饺皮包起来十八种材料的馅,似随时都要暴漏出来一样。每到冬天,奶奶总会端上一盘白白胖胖的饺子,咬一口,便温暖了整个冬天……

一天早晨,厨房传来咣咣咣的敲击声,我好奇奶奶在做什么好菜,偷偷一瞧,看到桌子上一叠饺子皮时,我便知晓今天中午的菜式,一时心血来潮,便偷偷看着奶奶做饺子。在奶奶的一刀又一刀中,猪肉变得越来越碎,奶奶时不时放下刀,揉一揉震得酸痛的手臂、搓一搓眼睛。我正发着呆,却被一声轻呼吓着,一看,奶奶手上有一抹刺眼的红!

奶奶疼得呲牙咧嘴,却只是简单处理一下,便咬牙继续做着。她的手因为伤口而微微颤抖,差点弄翻一盘饺子,她慌忙扶好后,紧张地看了眼厨房门,我躲在门后,心中五味杂陈。

在奶奶把饺子端上桌时,我眼睛止不住地往她手上瞟。奶奶似有所感,把受伤的手指又再往手心里缩了一些。我咬破了一个饺子,汁液和馅便争着往我的嘴里钻,香气充斥口腔。奶奶看我吃得满足,脸上的皱纹挤在一块,露出慈祥的笑容,我看了后,口里的饺子似又多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味道。

后来,奶奶住院了,半个身子不能动弹。“今年不能给乖孙做饺子了,真可惜啊。”她说。我握着她布满小小伤疤的手,不禁想到小时候吃的奶奶做的各种饺子。奖励我考试取得了好成绩的、安慰我跌倒的,或只是单纯想做给我吃的……那都是奶奶尽心付出的、对我的爱啊!顿时心尖酸酸的,滴下几滴泪来。

奶奶不在身边的第一个冬天,餐馆里的饺子瘪瘪的,没有奶奶做的饺子那种滋味。

奶奶的饺子是什么滋味?是溢满肉香的滋味、是有青菜清香的滋味、是如太阳般温暖的,爱的滋味。

可惜可能再也尝不到了。

【篇八:水饺的滋味】

作者:陆扬

下完一场雨的冬夜显得格外严寒,校园四周一片漆黑,只有警卫室清晰地亮着一盏白织灯无力地与黑夜搏斗。我向校门跑去,脑海里熟悉又陌生的水饺的滋味不断涌现。

我想起小时候常出现在餐桌上,那盆妈妈亲手包的香菇猪肉水饺。

妈妈做的水饺,洁白的外皮是透亮的,能看见里面深色的肉馅;入嘴是出奇的柔滑松软,舌尖只一挤,便从里面迸溅出喷香的肉汁;滑嫩的香菇猪肉馅鲜嫩,不塞牙,直在齿间翻滚,第一口水饺入肚,暖意便辐射全身。

一盆水饺背后,总凝聚着妈妈大半天的精心准备。清晨她便赶到市场买好材料,接着是几个小时的切馅、包饺子,暴露在寒冬中的双手常冻得直发颤,虎口处因剁肉被刀震得通红。

那时,水饺的滋味是饱腹的满足、是妈妈满溢的爱意。

可不愿想起的回忆又再一次倾倒在我的脑海中。

冬天总是年复一年地来临,寒冷的夜晚因香菇猪肉水饺的缺席而变得难熬。

妈妈的工作忙了,包水饺的时间似乎对她来说显得格外奢侈。冬夜里,落地窗后面的黑夜一望无际,呼啸着的寒风从阳台边上、门缝里泄进,侵袭着我孤独又无奈的心。

那时的我等待着,等待一盆滚烫的香菇猪肉水饺,我没有忘记水饺的滋味。她会有时间给我做的,我重复地对自己说着。

那通电话结束了等待,她在电话中说:“香菇猪肉水饺,我亲手做的。”期待填满了那些冬夜的空白,记得那个晚上,我不安分地在座位上细数时间流逝。

思绪回到了现实,我急速跑动着,冬夜的寒风将眼泪逼出我的眼眸。

我来到她面前,她细声问候,随后打开保温盒,香菇猪肉水饺的气味随蒸腾的水汽直冲入我的鼻腔,盒内躺着的水饺,是熟悉的洁白、透亮,我欣喜若狂,遂不顾滚烫地塞入口中。

水饺是那么柔滑,我习惯性地用舌尖挤动水饺,迸溅的肉汁开始流淌到舌根、口腔内壁,顺食道进入腹中,我分明辨出那一咬便碎裂的滑嫩的肉饺,我咬动着水饺,咽下吐中,暖意放肆地在全身辐射。不等口腔冷却,我不断地将水饺送入口中,童年的味道不断刺激着味蕾,鼓动着强忍的眼泪。

但最终眼泪还是冲出了眼眶,硕大的泪珠滚入嘴角,混入微咸的味道。

母亲从来没有改变对我的爱,没有忘记她给我做的那盘香菇猪肉水饺。水饺的滋味,是母亲沉甸甸的爱。

那个冬夜,寒风似乎收敛了几分锋芒,泪在两颊凝固,我夹起一个水饺,送入母亲口中……

【篇九:甘草的滋味】

作者:林诺彦

甘草,又叫甜草,刚刚入口时只能感到苦涩。慢慢地,一丝甘甜从甘草中散发出来,最后回味起来,就只剩下那带有清香的甘甜。

转念一想,成长的滋味何尝不是这样呢?苦涩中带有甘甜。

灿烂的阳光映照着鲜红的跑道,跑道上仿佛冒着一层热气,而我,在这鲜红而又炽热的跑道上奔跑,为第一次一千米考试做准备。

每一次跑完步,我都会拿起我妈准备的甘草水一饮而尽。甘草一开始的苦涩加上跑完步后的酸痛感充斥着整个身体,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苦。每次向妈妈抱怨时,她总会说:“苦尽甘来懂不懂,慢慢地你就习惯了。”一开始总认为她在骗人,但到了那一丝甘甜从甘草中渗透出来的一刻,到了我跑完步后感受到了痛快的时候,我开始感受到了那苦中带甜的滋味。

很快,第一次体育考试就到了,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我们争先恐后地冲到第一道,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我跟着与我实力相当的同学跑,状态还不错,甚至还超过了不少同学,跑到了队伍的前部分,但可能一开始加速太快,脚上感到了一丝酸痛,像极了刚入口的甘草,带有微微的苦涩。

慢慢地跑到第二圈,体力消耗得越来越快,我重新调整自己的速度。这时,一丝疼痛从肚子里传来,难道是刚刚突然减速引起了不适?我感到一阵疼痛在我肚子里翻滚,脚上像被绑了沙袋似的,十分沉重,调整好的呼吸变得混乱。看着后面的同学一个个超过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有一种被苦涩充斥全身的滋味。

“加油啊!最后一圈!”老师站在终点线喊道。不能放弃!我强忍痛苦,重新调整自己的状态,望着离我越来越近的终点,我咬紧牙关,闭着眼睛,强忍着痛苦的滋味,做最后的冲刺!终于,我做到了!

最后看着我满分的成绩,我十分高兴,端起甘草水慢慢喝下去。咦?之前的那种苦涩好像已经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有清香的甘甜。苦尽甘来!对,我妈说得没错!回想之前劳累的训练,再看看现在的成绩,之前的痛苦一吹而散,只剩下了成功的喜悦,只剩下苦尽甘来的滋味。

再喝一口甘草水,成长的滋味何尝不是这样呢?在成长道路上,充满了无数荆棘和困难,但在这些的背后,有着甜蜜的果实和丰富的宝藏,只有用心体会,坚持下去,才能感受这成长的滋味,体会这苦尽后的甘来。

这就是甘草的滋味,亦是我成长的滋味。

【篇十:中药的滋味】

作者:胡茵楠

我用手掐住鼻子,想要阻止那任何一丝一毫的味道进入鼻翼,咕咚咕咚地一口气将这碗棕黄的液体干了下去。唔,好苦!苦涩的滋味从喉头漫了上来,这就是中药的滋味吧。

中药的滋味,是医者的仁心与坚守、是流芳的医德和傲气的医骨。这是我不知第几次走进这个小巷了,踏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弯弯折折地向上,耳边总会响起那清脆的风铃声和卖零碎杂物的吆喝声。红色瓦片搭在房檐上,几条零落的电线就搭在上面,墙上的砖片也爬满了密密匝匝的青苔,“沈家”二字木匾挂在最亮眼的位置,沈氏长子端坐在木凳上,清茶冒出腾腾热气,悠悠香味与淡淡木檀香交织。聆听脉动,这最靠近心的声音,医骨仿佛要逃出他的身躯。他听脉,将食指中指轻靠在手腕内侧,嘴中呢喃,目光坚定,眼镜反射出阳光,似医者独有的智慧。他写单,白皙的手指滑过纸面,一个个药名及分量便自然流露其中了,仿佛浑然天成。医传三代,中医早已成了这沈家的龙脉。七八十余载,名声早已远扬,小巷悠悠,医骨悠悠,仁心悠悠。那枝头的黄鹂也唱起歌儿,仿佛在颂着这令人惊叹的坚守。中药的滋味,始于医者,始于心。

中药的滋味,是老头子的固执,是种种中草药的底蕴和魅力。记得开好的药单总要去小巷尽头的药铺子抓药,铺子里总是会点上一盏灯,微弱地闪着黄光。老头子总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从嘴角爬上眼眉的皱纹,还有眼中诉不尽的苦楚,衣服虽旧,却干净整洁。见有客来,他便起身干活,一排排的药柜子铺满了一面墙,他仿佛换了个人似的,又有了那容光焕发的模样。来去匆匆,用最原始的那种杆秤称,不用说,准是不多一分一毫。用牛皮纸分别扎好药,还不忘嘱咐几句注意的话。都说岁月是把锋利的刀,磨平了棱角,却没有带走他对中草药的执着。巷子里,他被叫做“糟老头子”,他不在意,可在我眼里,他是巷子的精灵,他是那个执着的抓药人,内心里藏着中草药的底蕴和无限魅力。

中药的滋味,是熬出来的,多道工序,诉说着这门技术活,还有母亲的劳累。家中有二三十个瓦煲,专门为中药供应,母亲将炉子打开了,倒入中药,和一定量的水混合,在黑瓦缸里不断翻滚,仿佛在跳着一曲优美的华尔兹。不到一会儿,便飘出一连串的白烟,还有阵阵草药的清香,布满了整座屋子。母亲搬上小凳坐在炉子前候着,不时调调火候,煮出的中药不多不少刚好盛满一碗,刚没过碗沿。中药的滋味便在母亲殷切的目光下慢慢熬出来了,小烟飘飘,母爱浓浓。

一碗中药来之不易,从开方到熬煮,有多少番滋味,道不尽、说不完的是中药的滋味,究是苦尽甘来,苦尽甘来……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

1200字以上 读后感

【篇一: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

温凯琳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这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读完《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我觉得确实如此。

这篇课文讲的是居里夫人的经历。她发现了镭,并成为第一位登上法国科学院的女子。但她视名利如粪土,因为她重视的是科学。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居里夫人提炼镭的那一段。“三年又九个月”、“成吨”、“0。1克”,这些数据,让我深深感受到这位女子的坚强与执着,还有她的美丽。

正是居里夫人这种可贵的性格,让她能够为着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地工作。她的科学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我被她的执着深深地打动了。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有这种执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不禁回忆起那次军训。暑假后,我们就开营,还是骄阳似火。我与其他同学一样,在操场上,顶着烈日站军姿。汗溢出来,流过脸边,滴进耳朵,浸湿衣服。总感觉脸怪痒的,想挠一挠。心中犹豫着:是打报告呢,还是坚持一会儿?正想脱口而出的“报告”,最终还是被我咽进了肚中。军训过后,我也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

居里夫人在研究时,镭射线也让她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但她并未因此而放弃,只是默默地工作,直到离开人世。这样一位献身科学、执着追求的女子,难道不是最美丽的吗?

【篇二: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

高浩源

春风和煦,微风拂过。我捧着语文书,在暖暖的阳光下,静静地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

这篇文章讲的是法国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为了提炼出纯净的镭,日夜工作,不辞辛苦,整日在烟熏火燎的地方工作。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她的肌体,她最后光荣离世。

读到这儿,我的心情何曾不是五味杂陈呢?在发现镭的那一刻,居里夫人明明可以用她那聪明的脑袋将镭申请为专利,便可以好好地大赚一笔,来补贴一下不是十分富有的家庭。可在金钱与奉献这道难以选择的题目面前,她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奉献,这是需要多么强大的意志力啊!到后来,居里夫人告诉她的朋友缺少一克镭,她的朋友何曾不是惊讶呢?并且,她还获得了十项奖金、十六种奖章、一百零七个名誉头衔,还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要知道,诺贝尔奖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许多人一辈子也换不来的。可她视名利如粪土,将奖金全部资助给祖国,把奖章给女儿玩,这是多强的奉献精神与爱国精神啊!

现实中,我们不也需要这样的人吗?比如那些慈善家,他们虽然有许多财富,可他们并没有只用于自己,而是无私地奉献给山区儿童,让山区儿童也能过上像我们一样的生活……

我们必须要记住一个名字,她叫——玛丽·居里。

所以,让我们与玛丽·居里同行,与奉献同行,让世界充满爱与奉献吧!

【篇三: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

杨嘉仪

以前,我对“美丽”这个词的理解只是浅浅的表面认识,仅仅代表外貌表面楚楚动人罢了。但是,在今天,我学习了梁衡写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之后,我不仅深入了解了玛丽.居里,还从她身上对“美丽”这个词有了新的认识!

玛丽。居里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拥有一头金黄的长头发,白净端庄的脸庞,微微内陷的大眼睛,高挺笔直的鼻梁,薄薄的优美唇形,无不体现了她那美丽的容貌,再加上她苗条适中的身材,简直是成了美丽的标准,美丽的代言人。

世间有一句俗话说:“山美不在高,而在景物;人美不在貌,而在思想。”居里夫人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容貌而得意,甚至在工作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执意把她一头金黄的长头发剪去,保持一种朴素的状态。她身上善于思考的品质是美丽的。只要遇到她不懂,或者疑惑的问题,她总会散发出“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好比一个贝壳,别人只是玩玩一下而已,可是居里夫人一定要研究一下,这个贝壳是怎样生长,怎样冲到沙滩上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寻根。独特的思维也正使她有了独一无二的正确结论。她身上坚持不懈,艰苦奋斗,执着追求的精神是美丽的。是她经过自己的努力,提出放射线,发现钋和镭。但是,要发现镭是非常困难的。在当时,居里夫人和她志同道合的丈夫皮埃尔为了提炼纯净的镭,搞到了一吨含有镭的工业废渣。工业废渣,顾名思义,是又脏又臭的。这一点我不得不佩服居里夫人的不怕困难,他们在破棚子里支起大锅。把一吨工业废渣分成一锅一锅进行冶炼,这项工程是24小时,必须有人留在现场,居里夫妇轮流24小时工作。就这样居里夫人终日在烟熏火燎的实验室日复一日重复相同的工作。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1吨矿渣中提炼了0。1克镭。多么长的时间,居里夫人一直努力研究,努力坚持着。也服了实验时所遇到的多少困难,多么了不起!镭仅仅虽然只有0。1克,但它散发出了令人陶醉的美丽的荧光蓝,从中也融入了居里夫人不屈的信念!居里夫人无私奉献也是美丽的。千万别看她是区区一个普通女子,性格天生有一种无私奉献的劲儿。当她一发现镭,可以把方法保密起来,而她无私公布,让全世界的人民公告鐳的发现。丈夫却不幸被马车撞倒,猝然长逝。坚强的居里夫人没有倒下,依然献身科学事业。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更是美丽,她名满天下,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视名利如粪土,把奖当玩具看待,告诉自己不能被迷惑,不被盛名宠坏。

是的,这就是居里夫人,一位不仅外貌美,内心也美的伟人。正如歌德所说:“外貌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这便是“美丽”这一词真正的含义。

【篇四: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

刘书麟

读了《跨越百年的美丽》,我明白了:要想有所成就,就得学会坚持,如果半途而废就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

瑞丽。居里,作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登上法国科学院的女性科学家,她的成功并非没有道理。文中的居里夫人,就是明白了坚持的重要性,才能发现镭。如果居里夫人在实验一半就半途而废,就不会有这震惊科学界的重大发现,更不会成为科学史上一个关键的人物。

俗语说:“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这正是居里夫的一大品质。看到这,我想起了以前的我。我是一个不懂坚持的人,有些事情比较困难时我就想着要放弃。但是当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学会坚持,不坚持把事情做好,你怎么知道会不会成功?万一成功了,不就错失一次机会吗?

坚持也是成功的关键啊!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就不会有结果,没有结果怎么知道好坏?所以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半途而废还不如不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始有终,做到最后,即便失败也是一大收获,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也能积累宝贵的经验。

学习上也是如此,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上帝给每一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把握好机会,并坚持到最后一刻,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