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莫高窟记650字

游莫高窟记

650字 五年级

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佛教圣地,历史悠久。

进入莫高窟的大门后,就能看到一座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木塔,名叫“九层楼”,它的高度也真的有九层楼那么高,虽然外观是一座木塔,但里面被包着的全是大大小小的佛洞。

首先,我跟随人们的脚步,来到了一个名叫“卧佛洞”的洞窟。走进黑漆漆的洞窟后,我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释迦牟尼佛双目微闭,嘴角上扬,头枕着右手,神态安详地侧躺着,显然已经涅槃。再看看他的七十二个弟子,有的神情悲伤,嚎啕大哭;有的若有所思,微微笑着,似乎从中悟到了什么;还有的已悟得真理,就双手合十,闭着眼睛,口中念念有词,大概是对师傅的举动表示赞同吧……

顺着路,我又参观了一些较小的洞窟,里面大多是慈眉善目、普度众生的菩萨;还有一些面目狰狞、手持宝剑的天王。

看完这些内容题材大都相同的洞窟后,我快步走了一阵子,顺着台阶,下到了一个几乎伸手不见五指的洞窟里。借着微弱的亮光,可以看见墙上画着的五彩的壁画,这些壁画应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多是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好像缺乏一点故事性;而第二种的内容就丰富了许多,除了画景、描境以外,还加入了民间以及佛教流传的故事;第三种出现了揭露当时社会的题材,显示出了雕刻者对当时现实的不满情绪。很明显,第二种作品出现时,正值佛教文明的鼎盛时期,应该在初唐时期。而其他的两种则分别是佛教文明的早期和晚期作品。我抬头一望,猛地看到了窟顶上画满了飞天,有怀抱琵琶的,有手提花篮的,姿态各异,色彩纷呈。

不知不觉,太阳已落下地平线去了,我恋恋不舍地走出了莫高窟,同时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产生了敬畏之情,愿莫高窟成为我国历史长河中不朽的篇章!

老师的眼神

700字 五年级

我们的语文老师——宋老师,她的眼睛会说话。比如,她生气时,从不开口责骂同学,而是久久地凝望着这个同学,使他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羞耻感,以及承认错误的勇气。

记得那时我八岁,代表班级参加了一个经典诵读大赛。我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台,开始了激情洋溢的诵读。虽然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发挥得也很不错,但在获奖同学的名单里,并没有我的名字。当时,我的心里阴沉沉的。在回教室的路上,我垂着头,大脑一片空白,双腿也像灌了铅似的。到了教室所在的那一层,我一眼便看到了守在班门口向外张望的老师。我走到她面前,有些羞愧,低着头,不敢开口。老师叹了口气,用手轻轻托起我的下巴,就在那一刹那,我读懂了老师的眼神,她的眼里分明充满着失望;很快,这种失望又变成了怜爱,怜爱里又夹杂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郭家妤,别太难过了,老师知道你已经尽力了,找出失败的原因,争取下一次获得成功!”这时,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找回了自信,我高兴地点点头说:“知道了!”我的目光与宋老师的目光交汇在一起,我看到了老师会说话的眼睛,多出了一种东西,那叫欣慰。

第二次近距离观察老师的眼神,是三年级暑假里领取成绩单的时候,那时我考了99分的好成绩,位列全年级第一。当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去取试卷时,我还以为这是梦,宋老师拍拍我的肩,笑着说:“这次成绩不错,但不能骄傲,继续努力吧!”她半眯着眼睛打量着我,眼里是无尽的骄傲与自豪。接着,她又从办公桌里抽出一本作文书,整了整衣服,双手捧着这本书,递给我,眼里仿佛在说:“郭家妤同学,本次考试成绩优异,奖励一本作文书,以资鼓励。”我接过书,除了一声“谢谢老师”,就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老师,我读懂了您的眼神,更读懂了您的心,您变化着的眼神,教给了我许多道理。我要谢谢您的眼神,更要谢谢您的一片心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五年级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