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阿Q正传》有感650字

读《阿Q正传》有感

6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这个夏天真是出奇的热,没事干便倒在床上,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看――《阿Q正传》――不久从弟弟家借来的。于是随便翻开一页瞧瞧,不久,就被阿Q调戏小尼姑的情节吸引住了,逗得我哈哈大笑……于是我翻到了第一页……

我一口气读完了它,读完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又觉得可笑,又认为可悲。同时又佩服鲁迅先生的才华。《阿Q正传》它是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为背景,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主义压迫和毒害的不觉悟的农民形象。暴露出国民的弱点,写出国人的灵魂。从作品的宇里行间中,我能体会到作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作者也集中描写和痛彻批判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通过在辛亥革命中阿Q的表现和悲剧命运,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作品在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深广的背景和人物的命运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等糅合在一起,组合得十分成功。

阿Q这一当时国民性格的典型,他临死前,两件最遗憾的事情是:画押的圆圈画得不够圆,二是游街时,没有唱出几句戏来。这是多么的可笑,更是多么的可悲呀!这决不是临危不惧,而是愚昧至极,他毫无真正的精神世界,连动物都会同情他这一套的精神胜利法,阿Q没有灵魂,就是死了也上不了天,只有一幅欺软怕硬的躯壳,他的存在对别人来说毫无意义。多他不多,少他不少,最多会成为人们无聊时的谈资。

阿Q死后,人们的态度各不一样,有的说:“阿Q是坏人,被枪毙就是证据。”有的说:“枪毙没有杀头好看。”还有的却说:“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唱一句戏,白跟了一趟。”这些麻木的语言就是对自认比阿Q高一等的人们对阿Q最后的“祝福”,令人可悲!《阿Q正传》就像是一个凹透镜,当时的人们就像是一束光,这束光穿过凹透镜集聚成了明亮的一点,这一点就是阿Q,他的身上汇聚了所有当时的中国人的东西……希望阿Q会在现在的社会里消失,成为一个真正幽默的笑话。

《草房子》读后感

800字 高三 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草房子》这本书。这部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了或直接参与了一系列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少年与少年之间的那份纯真的感情,两位老师之间的缠绵爱情,孤寡老人在生命最后一刻展现的品德色彩,不幸少年在面对厄运时的坚强与勇敢……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一章是艾地。这一章写得为了建麻油地小学,政府决定把秦大奶奶的家搬走。可是秦大奶奶就是不走,因为这是秦大奶奶和他的爱人秦大几十年来汗水换来的。最后政府给她留了一小片地,秦大奶奶种上了艾草。

就在一个春天,小女孩乔乔想捡河面上的一朵小花,掉进了河里,秦大奶奶发现后救了她,但是秦大奶奶却掉进了水里。后来被人打捞上来,在油麻地小学师生的呼喊下醒来了。从那以后,去艾地的孩子越来越多,尤其是女孩子,一有空就钻进奶奶的小窝棚里,仿佛那是一个最好玩的地方,奶奶喜欢给女孩子们扎小辫,扎各种各样的小辫。到了秋天,女孩子们就请奶奶给她们染指甲,奶奶采了风仙花,放在陶罐里,加上明矾拌在一起,仔细地捣乱,然后敷在女孩子的指甲上,包上麻叶,在用草扎上。过四五天,去了麻叶她们就有了红指甲,透明的鲜亮鲜亮的红指甲,有了红指甲的孩子就是油麻地小学里最漂亮的女孩子,也是大家最羡慕的女孩子。

就在桑桑读完五年级那个暑假,秦大奶奶与麻油地的人们永远的分别了。她既不是病死,也不是老死,而是掉到水中被淹死的。上回她是为救一个孩子掉进水中,而这一次落水仅仅是为了麻油地小学的一个南瓜,下了一夜大雨,有一个南瓜碰到水面了,奶奶为了把南瓜拉出水面,让它躺倒坡上,她老人家顺坡滑了下去,也许是因为他太老了,没有一点挣扎,就沉入水中。这一回,她再没有活过来。永远的走了,看到这里,我流泪了。油麻地小学的全体老师都来为他守灵。奶奶是一个孤寡老人,但他的葬礼是油麻地有史以来最壮观的,我再一次流泪了。

读完了《草房子》,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那也许就是感动吧!

?一、

?主题内容(30分)

?二、

?体裁结构(20分)

?三、

?语言表达(20分)

?四、

?创新和亮点(3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读后感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