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沉思1000字

在当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沉思

1000字 高三 散文

放眼远观,在当下社会型时期的关键点,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一种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总逃不掉大自然和社会强加给自己的属性,这样我们就需要勇气来面对我们所遇见的一切事。就当下社会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总是处在一种很轻浮的状态,而我就在这样的边缘徘徊着。有时觉得自己总在虚无的境地里原谅着自己,不懂得如何处理身边的一些事,好像总在一种矛盾的价值观里追逐着自我的一种放纵。

而处在中国社会的型期,我们总是持着一种观望的态度迎接现实的挑战,有的人胜了,有的人败了。而我则是寄生于胜和败的漩涡里,时时想着哲学到底能给我什么?是一种现实的超脱?还是一种现实的沉沦?总在纠结着这样的一些不可名状的事物,在无所事事的偏激里,坚守着自己一向标榜的所谓的道德、仁、义、礼、智、信的理想化的世界里。中国禅宗的一句惯用语是“山是山,水是水”,到底包容了怎样的境界?难道真的会是我们只要做着寻常人的事,经过从迷到悟的过程,我们才能把自己肉体的性情放下,而进入一种超脱自然、进入禅定的境界?

我无所适从,只能在很现实的世界里品味着人间的酸甜苦辣,领略着人情世故。看着世事对我无知的嘲讽,我总沉浸在一种狂妄与虚骄自大的自我安慰里,一次又一次的原谅着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欺骗着自己,总告诉着自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话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我们应该坚信只要以乐观的心态迎接现实的挑战,总会得到一份满意的答复。

闲话说的有点多了,因为我的思想无法超出自我的范畴,只是一味的在为自己开脱。在当下中国,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社会焦虑症是最为突出的,当然这里所说的是思想领域的。社会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中国社会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本土化”的特征,民众对基础民生问题、对于未来美好并且是否合宜生活所表现出的一种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在这样的追求里,我们到底何去何从,到目前还是一个不为人知的悬念。

所谓的“标本兼治”真的能从思想的角度改变中国社会思想迷茫的现实?我觉得有点夸夸其谈。我们应该做的是从文化的角度正视当下中国思想的传统化与现代化的合二为一,开创出(从真正意义上的)一种中国独有的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从而为我们80后、90后从真正的意义上创造出一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以及“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用武之地。

这样,我们才能从虚无、自大、目空一切的沉沦里苏醒,也会从真正意义上创设中华文化的自由、独立、完美的风格,也将我们的文化传承与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

南昌大学哲学系大一新生高三:羽翼倾城

在心中埋下一粒种子

12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刚刚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我的心慢慢地温暖起来,我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所说的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给我的是似激流一般清澈的感动。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这本书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常常思考,在这繁杂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我带着这个思考,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饱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形影不离、却又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视、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又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被深藏上了锁的柜中。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因为它不仅仅是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生到性格都各不相同,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我这个中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让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在《爱的教育》中,把爱比喻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样,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追求不同,对生活、对爱的体悟是不会一样的。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向“希望工程”捐款、汶川之爱、舟曲精神……大爱无限!爱无所不在!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但我们没有理由相信爱会“泯灭”!只要我们更多的人去增强爱的意识,提升爱的艺术,从身边朴实无华的一言一行中感受深厚的爱,能在心中埋下一颗爱的种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自己的真爱带给更多更多的人,世界就会充满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散文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