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一班1200字

终极一班

1200字 六年级 叙事

马上就要毕业了,童年的时候多么快乐小学是多么的快乐开心,我你就要分别了,在六年的小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毕业的时候后你给你让我写的毕业留言,哪是你给我留下的最美好的纪念我会永远的记住的,美好快乐的时光就想光一样飞走了。

我还记得小的时候我们嬉戏打闹快乐的时光,那时我还小才读四年级。

半年前的那个夏天,我们毕业了。没有栀子花为我们流泪,没有青青草为我们悲伤。一切都以最原始最平常的情调在那个伤离别的暑假里流过,外表是前所未有的平静。

想到毕业前,班里总有一种平时显现不出的异样气氛,就像在火山爆发之前给人带来的恐惧感。可能是我们太天真,城府不深,虚伪太少,每个人都无法压制这种异样的感觉,忍不住使它露出答案。就这样,火山爆发了。同学录一下子像雨点一样从天而降。问电话号,问QQ号,制作“联络网”成了最流行的活动。我们似乎都想要老师看看我们是多么团结。然而,每个人再毕业前都将原形毕露,将被心的疯狂释放到最极限。那时做什麽事也不再有顾忌了,于是班里的暴力倾向瞬间增加到最猛。几乎每天都有男生打架,女生吵架。班长也不再去找老师了,把门一关,我们集体看“戏”。不过我认为这只能说明我们太纯真,像一个个无忧无虑的天使在这个即将有伤感的时光里飞翔,每个人仿佛知道却又不知道毕业悄悄来了。毕业了,一句“再见”结束了六年的生活,这又一次让我感到我们那时是如此的天真呵!但我相信那两个字是发自内心的,不会说那些“以后我们的心就要分开了”“我们将看不到同一片天空”等之类肉麻而浮华的话语。于是,小学的记忆就此凝固。墙上写的“…喜欢。。”的话语,还有暗恋的痴情,还有我们闲暇时做的梦,还有我们奔跑的身影,都在时间里定格。当初一切的烦躁与生气的事都成为回忆的美好。这个暑假是名存实亡,也是半个月,我们就要上初中了。让我很高兴的是,上那所学校的选择权归我掌握。我很想去市中心的那两个学校之一,那里有许多我的亲朋好友。但我却做了一个让我自己都弄不明白的选择,我在一所市郊中学报了名。后来想了许久,才算为自己找了一个合适的理由。毕业后,我的精神有些恍惚。在毕业的巨大压力下,反倒使我成熟了许多。尽管心里像刀割一样,但没有流过一滴泪。就像开头说的,班里的一幕幕乱景逼的让人想毕业,甚至不重感情的人都想疯了。但真的来了,却有一万个不舍,这可能应了那句“离别了才知相思”。我忽然发现我的心衰老了,皱纹变成伤疤在心口处决裂的粘贴。我照了照镜子,外表还是朝气蓬勃的样子啊?怎麽表里却如此不一?可能心衰老了,人却在成熟,我好象学会了伪装。心在衰老,意味着我将做出理智却毫无天真的事。选择了市郊的那所中学,也就选择了遗忘,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就像我在军训时,即使谁都不认识,也不会主动跟别人交流。原因只有一个:我选择遗忘,我需要冷静。毕业的巨大打击,如若不选择遗忘,我无法冷静;如若没有了冷静,我将在幻境中迷失。就这样,选择了遗忘,遗忘了别人,别人遗忘了我。其实,我知道,我的心只会继续得到衰老……

毕业了,我却以近似疯狂的形式忘掉它。,这样做只会牢牢地将它记住。但是我想用这个举动找回傻傻的天真与纯真。毕业了,让我遗忘纯真,选择成熟。但是,我岂能心甘情愿?毕业了,感觉就像心在衰老……

六年级:易亮

终极密码

1000字 高二 议论文

罗伯特·兰登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历史学家和符号学家。当他背负上寻找圣杯的重任时,有无数的精彩紧张的情节紧随而来。他也一步步破解着密码,将故事引向始料未及的结局。

《达芬奇密码》是一部公认的伟大推理惊悚小说。一名教授在卢浮宫被暗杀,临死前用写在身边的乱序暗语和画在身上的五角星符号,将故事拉开序幕。当主人公将密码一次次破译到最后,才发现圣杯不是一个物品,而是耶稣的血脉,证明耶稣并非终身不娶的神的铁证。只要有这个作证,就可以让女性从宗教中的不平等中解脱。

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十余次的暗语破译,意料之外的转折,情理之中的发展,让人为作者丹·布朗的高超写作手法深深折服,也为主人公罗伯特·兰登的精彩推理暗暗称奇。而我不仅仅将它看作一本推理小说。在这本书里,还有对女性,对男女平等的世界的赞扬和肯定。

在全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话是罗伯特·兰登和一位学者雷·提彬的义愤填膺的对话。在他们的对话里,基督教在黑暗的中世纪里,将数百万有知识,有自由思想的女性以女巫的名义推上火刑架,目的是为了让世人笃信《圣经》中男性统治世界的说法。最终这导致数千年女性没能获得应有的地位。也就是因为这个,雷·提彬才不惜将自己的自由乃至生命作赌注,威逼兰登破解密码,试图使耶稣有妻子的真相公之于众,让信教徒到她墓前参拜,同时也让男性专权的世界土崩瓦解。

不论所提史料是否全部是真的,雷·提彬那种对女性的尊重也令我叹服。而如何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彻底终结,则是罗伯特·兰登始终没能破译的终极密码。

我们总说现在是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当然相对过去的确如此。可是对女性的种种偏见,总隐隐地充斥于社会中的各个角落。在偏远落后的农村,经常是生男会比生女带来更多的喜悦。而即便在发达现代的城市,女性依然被认为不如男性一样具有创造力和思考能力。举例来说当女高中生学习理科时,我们的确能听到不少赞扬的评论,但也不是没有质疑的声音。仿佛人们认定理科是女生的禁区一样。

究其原因,我觉得倒并不是所谓封建习气的残留,而是社会看人的目光导致的。科学家和社会学家通过研究共同得出结果,认为女性在数学等方面的天赋并不低于男性。可是当她们学习数学时,从来不能像男性一样获得更严厉的要求和更亲切的鼓励。久而久之,她们在数学方面便失去了本应拥有的自信。于是大多数女生的文科成绩好于理科,众人也就更加坚定不移地相信女生没有数学的天赋。

这时我想:书中通过“圣杯”可以扭转对女性的偏见,那么现实中呢?这样才能让这个世界变成真正男女平等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叙事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