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时如金650字

惜时如金

650字 初一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箴言。而对于“惜时”的意义,从古至今,不同的前贤先哲的身体力行,都有不同的见解和诠释。

我国的大文豪,伟大的民族魂鲁迅先生,从小就懂得珍惜时间。十二岁时,他在绍兴读私塾时,父亲罹患重病,彼时弟弟正当年幼,家里的重担,几乎全压在小小的鲁迅肩头,不足柜台高的他,常常往来于当铺和药店间,心中荷着重重的担子。尽管如此,他却依旧会挤出时间来读书,对自己的学业进行前瞻性的打算。成年后的他,不乏忙于工作无暇分身,在那种情况下,就算是最要好的朋友来找他,他也会毫不客气地推辞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这句话,其实并不是鲁迅先生待人接物的高傲,而是他懂得如何更有效利用自己的时间,以便可以有机会做有价值的事情。

将时光机器追溯到几千年前,西汉的匡衡,又是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出身农家,完全没有读书香火与氛围的环境中,这样世世代代务农耕作的传统,本可以造就一个按部就班的农人,但匡衡却偏偏爱好读书。因为无钱,所以,他只能白天为别人打工,夜晚就秉烛读书。尽管贫穷限制了他,有时候家贫,甚至连蜡烛都买不到用不起时,他只能想出一个点子,凿壁偷光去读书。匡衡的惜时与勤勉是让人感动的,懂得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增广见闻,哪怕条件再艰苦,都不能熄灭这样求知若渴的热情。

环顾周遭,大到国家领导人,小到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惜时的道路上勉励前行,是啊,时光易逝,若是不抓住当下,又怎能得到未来那些天道酬勤的收获。

或许,“惜时”这一词汇过于抽象,但光阴不等人,在你不懂得它时,一定要珍惜它的存在,不要等到以后它消逝之际,才去追悔莫及,怅然叹息。

故乡

900字 初一

红墙,青瓦,琉璃窗,胡同里的狗,巷子里的猫,骑着自行车散学的伙伴,都是故乡最清晰的印象。

村中心拐角处的面馆,生意总是最红火的,那时候它还没有招牌,只有门口的几张桌凳。偶尔家中大人干农活回来,身体乏累不想做饭了,便拉上一家老小去那里吃面。等面的时候,大人们聊起家常,小孩子们则在一旁专心致志地偷看别人吃面,用垂涎三尺形容可是再贴切不过了。

面上来了,用筷子一根根地挑起,劲道松散细如丝,小心翼翼的给面翻个个儿,便看到了藏匿着的一些碎肉沫,碗里还飘着蛋花,且金且银,旁边点缀着绿的如翠的葱花,再点一滴圆润如琥珀的香油,闻之亦醉,香飘十里。嘴里嚼着还含糊其辞地显摆自己刚背的古诗“此面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

吃完饭便回家悄悄拿上几根学校的白色粉笔,然后三五成群兴冲冲地在面馆周围的红墙上尽情涂鸦。在印着“清丰是我家”的五个大字旁边,有着年幼的我们留下的成长印记。

放假期间,偶尔遇见了村东头的大丫或是村西头的二胖,便嬉笑打闹着去村头小卖铺,他们常会用自行车载着我,一路上时不时朝石头上昏昏欲睡的老狗吹几响口哨。到站,跟小卖铺的胖婆婆打招呼,用仅有的五角钱买一包辣条,呲拉拉地撕开,便爽快地蹲在路边对辣条大快朵颐。

那时候最美的便是不吃饭,而是躲猫猫般来村头吃垃圾食品。若是遇见了恰巧下地回来的大人,便像是受了惊吓的软弱动物,慌慌张张地一口吞掉余下的零食,就屁滚尿流地蹬上自行车逃之夭夭,剩下无可奈何的大人气急败坏地笑。

有时候,天气恶劣雨下个不停,我只能别无办法地憋在家里,边啃着自家黑糊糊的烤玉米,边依偎在姥姥旁边,看她织给我最爱的粉色毛衣。她安静地织着绒线,只见那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化作了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的手上,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

当丝丝缕缕的阳光,暖暖地透过窗外斜射进来,落在藤椅上打着盹儿的花猫上,铺洒在它瘦弱的肩膀上,这时候,琉璃窗辉映出的它的容颜,与窗外粉色的桃花明灭掩映。那瞬间,我开心地跑出去,大喊:“天晴啦!天晴啦!”

后来啊后来……

面馆的红墙还印着“清丰是我家”五个大字,一碗面还是儿时的那个味道,小卖铺的辣条还是五角钱一包,粉嫩嫩的毛衣上,还画着一枚灼灼的桃花,还是红墙、青瓦、琉璃窗。曾经的人儿早已各奔天涯,而故乡的记忆,大抵永是晴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