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爱国之心,立青春之志900字

弘爱国之心,立青春之志

900字 初二 演讲稿

爱国主义,这是一个多么光辉的字眼。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有多少仁人志士,有多少科学伟人,有多少文学巨匠为它而拼搏,为它而奋斗不息!

大家都熟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他牢记母训“精忠报国”,带领岳家军,驰骋疆场,威震敌胆,击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南宋末年,宋朝江山土崩瓦解之际,文天祥奋起卫国,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他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诗句,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和誓死不屈的决心。

古罗马有一位叫马塞尔的英雄,当祖国遭受敌人的侵略时,他带领人民奋勇杀敌,在战斗中不幸被俘。敌人威胁他如不投降,就把他烧死。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马塞尔临危不惧。他慷慨陈辞:“为了祖国免遭强盗的蹂躏,我即使葬身火海也在所不辞。”马塞尔的生命被火神吞噬了,可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罗马人民努力奋斗。

正如俄国伟大评论家车尔雪尼夫斯基所说:“爱国主义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呀,在它的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就连人本身又算得了什么呢!”

让我们看看,从解放战争中的董存瑞、刘胡兰到抗美援朝中的黄继光、邱少云,从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到新时代的道德模范,他们哪一个身上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烁烁光芒?就说说我们敬爱的邓小平爷爷,他曾深情地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

如今,作为我们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未来祖国前途无限光辉灿烂,我们更应该具有爱国之情和树立报国之心。当远访国外参加演出的同学为了中国的主权毅然放弃时,我们不禁要对他们的行为肃然起敬;当我们的学生闻听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后,上街游行以示抗威时,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学生高昂的爱国热情,再一次从他们的身上感到了流淌着的爱国热血;当看到一个个海外归来的游子们,用他们的知识报效我们祖国时,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爱国情操的巨大动力。它才真正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念,它才真正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它不是与生俱来,但它是后激勃发;它不是上帝,但它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兴亡;它不是利剑,但它永远是对外最有利的武器。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爱国的丰碑,其实国家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真的不会奢求我们多少回报。当身边的同学需要帮助时,我们能伸出自己的双手;当贫困山区的孩子在饥寒交迫时,我们能够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当社区的爷爷奶奶在孤独寂寞时,我们能够主动联系身边的同学一同去给与问候和帮助,让我们用一颗爱国之心,一颗感恩之心,向我们的祖国献上我们自己特有的爱吧。

初二:凌翼ding

知识就是财富

1200字以上 初一 抒情散文

知识——当在隋朝时期,人们认识了它的重要性后,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学院、私塾,便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瞬间覆盖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而一大堆知识渊博的穷人,也摇身一变,成了一位位受人尊重的先生。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一所所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学校也出现了。“知识就是财富”,这句似乎早不再是一句普通的口号那么简单,而是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扑灭的真理!

早在隋朝大业元年(605

年)开始,隋文帝便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而隋炀帝时期就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了。这个制度主要是垄断了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的制度。让那些虽出身地位低微但有知识的人能够实现理想,当上大官。这时如果没有知识的人,即使你的地位再高,那这个时候也是不能当上高官的。

记得,著名的德籍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W=X+Y+Z。这句话中W

是代表成功,X

则代表勤奋,Y

则代表着正确的方法,Z

则代表不浪费时间,少说空话。我虽然不能否认这句话,但我认为这句著名的话还应该再稍微修改一下,最好能够改成W=K+X+Y+Z

。这其中的K

就是指Knowledge

,这个单词是“知识”的意思。因为我认为如果你没有一点点的学问,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那你就是花上比别人多上几倍的时间,比别人再勤奋好几倍,使用最为正确的方法,这样其实也是不能够成功的。

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同时也是知识爆炸的年代,这个时候,知识便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依靠知识解决了早已影响世界多个世纪的温饱问题。

他小时候就埋下了理想的种子:他幼年正值“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并逐步侵占华北和中国内地。国破家亡的中国人民遭受日本侵略军空袭,尸横遍野。这些悲惨景象,给袁隆平童年的心底,留下深深的民族创伤,也在他脑海里产生了一串串的问号:为什么中国百姓如此被人欺侮,任人宰割?为什么外国强盗在中国如此横行霸道?面对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使袁隆平从小就立志:他要依靠自己的知识,做一个能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

终于,他为祖国报效的时刻到了:以前,水稻单亩产量都很低,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当1960年那场罕见的天灾人祸发生后,严重的粮食饥荒便随之而来。当袁隆平目睹了这一场面后,心里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于是发誓要尽快培育出亩产超过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他要利用农业科学技术和他自己掌握的知识来战胜中国的饥饿!

从此他的创造生涯开始了,1964年6

月到1965年7

月,他和妻子邓则,找到了七株雄性不育的植株。又经过八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1975年袁隆平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10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杂交水稻为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袁隆平也因此曾先后获得十一项国际大奖,为中国人挣足了面子,让中国成为世界的焦点!

在现在这个时代,没有知识的人,是根本无法生存的,生活也是寸步难行。街上随处可见的乞丐,他们可能有的是古时显赫一时的贵族的后代,到后来由于缺乏知识的缘故,从而逐渐堕落了的。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最初出自于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之口的话,已经成为了一个现实。中国各地也响应着这句口号,看!全国各地的老年大学无处不在,而老年学员也是数以万计。现在,家家都奔小康,普通居民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家家也都富裕了。那些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而无法上学的老年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小时候上学的欲望,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也纷纷进入了老年大学,他们不愿做一个没知识,没文化的人,被别人嘲笑。

古今中外,有无数名人写过、说过关于知识的名言,像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爱因斯坦的“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明同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

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这一种人人必备的“特长”,将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所以,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们,快点加把劲吧!也许现在努力还来得及。而那些穷人们,也让你们的孩子去上学吧,别让孩子们重覆你们的路!因为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演讲稿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