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和那一个1000字

每一个和那一个

1000字 初三 散文

每次看到开家长会,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对象却总是出奇的不一致,相互之间的步调差距还是不小。比如老师总会关注班级里的整体情况,讲一些总体上的问题或现象,并就某些共同点作一些自己的阐述或要求。家长呢,则会注重在老师提到的这么多的问题或现象或赞扬中有没有自己的孩子,如果有,则会比较关心,反之,则显得无动于衷。看来,老师和家长之间始终存在着对象指向的不同,老师注意的是每一个,整个班,家长注重的是那一个,他的孩子。

作为老师,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也绝不放过每个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问题,因而总是希望在家长会上将这些问题能具体明确地提出来,并引起思考,最终达到改善学生各个方面素质的结果。作为家长,我在听讲的时候,又跟所有在场的家长一样,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的孩子是否符合上述的相关要求,是否具有某些方面的优势等。特别是听课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像其他任何一个家长一样关注着自己孩子的每一步表现,虽然没有像其他家长那么激动或不安,却也是对他的每一种举动进行着深深地思考。

这是教师和家长的不同之处,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我们常说班级是一个复杂的集体,由各种人集合到一起,在一起学习、生活,其间必定有需要互相交流的内容,每个人都是班集体当中的一员,是几十分之一,而这个一却是一个家庭的百分之百,是这个家庭唯一的孩子。因此,家长关注的都是那一个,而在老师那里却要准备每一个,他必须要知道每一个孩子的一些情况,以便于跟家长交流。家长或许对孩子的一颦一笑都已了然于胸,对孩子的各种脾性也早已掌握,知道孩子的喜怒与厌弃,也明白孩子的进退与动静。人们都说,孩子是自家的好,可见在家长们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无论多么调皮,也都是有可爱之处的,毕竟是看着他们一步步地长大的。而教师呢,或许更多地是将孩子当作其他人的孩子来看待的,尽管班主任会将自己班的学生当作是自己的子女那样严格地要求他们,但他毕竟不能代替父母来行使权力和发挥作用,他也只能是在职权范围内作相应的举动。所以,有时候对孩子的调皮,教师还是会从班级的角落来考虑的,而不是从孩子的个体去思考,他会有一个横向的比较,而较少孩子本身纵向的比较。

从家长们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子女中可以看出,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出人头地,可以成为佼佼者,却不顾其他人的素质、能力等因素,而只是泛泛地要求自己的孩子超越别人,只希望他能是最强的,等到发现自己的孩子确实只是一般的智力、能力的时候,才明白自己徒劳的事很多,孩子却会选择走自己的路。

如果作为班主任或者普通教师,能够多看一看自己的孩子,再想一想眼下的孩子,我们会明白很多,我们的工作也会因此而更多地想到孩子,想到那些将孩子托付给我们的家长,他们都是抱着极大的希望和期待的。

但愿我们班主任能够不断改进工作,最好将“每一个”都改成“那一个”,并也能自觉主动地去完成各类作业和各项任务。

(时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灌溉

1000字 初二 议论文

最近看到两则新闻,深有感触。第一则新闻来自美国密苏里州,主角是个3岁的小男孩乔丹。乔丹虽然只有3岁,但已经学会独立生活,与父母分开睡。这天晚上,熟睡中的乔丹突然被一阵刺鼻的烟雾熏醒,原来是床头灯短路起火。火苗乱窜,浓烟滚滚,乔丹居然没有吓哭,迅速打开房门,跑向父母的卧室。情急之下,他还找到一条湿毛巾,捂住了自己的鼻子。

乔丹拼命摇动爸爸的身体,大声喊道:“着火了!着火了!”爸爸起初以为儿子在说梦话,清醒之后,发现家里果然起火。火势迅速蔓延,已无法控制,全家人赶紧逃了出去,随即拨打了报警电话。

由于乔丹及时发现火情,处置得当,一家人幸免于难。通过媒体报道之后,这个3岁的小男孩成了当地明星,妈妈自豪地告诉记者:“儿子的消防知识,都是从爷爷那里学来的,乔丹的爷爷是个经验丰富的消防员。”乔丹最大的理想,就是希望长大后能像爷爷那样,做一名出色的消防员。父母常常鼓励他,要为理想而努力。

另一则新闻发生在我的家乡江西南昌。警方接到群众报警,一个流浪汉躺在人行道上,奄奄一息,急需救助。警察很快找到了这名流浪汉,是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赤裸着上身,蓬头垢面,看上去病得不轻。他被送到医院救治,神志渐渐清醒,当警察问明他的身份之后,不由得大吃一惊。

年轻人姓黄,今年23岁,竟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警察很快帮他联系上了家人,随后小黄的母亲赶到南昌,证实了他的身份。听了小黄的遭遇,估计谁都会唏嘘不已。

今年暑假,小黄大学毕业,本打算回家乡福建找工作,不小心买错了火车票,稀里糊涂到了南昌。人生地不熟,他在南昌举目无亲。出来时赶得匆忙,忘了带手机,又与家人朋友失去了联系。小黄身上只剩了几十块钱,很想先找份工作糊口,可是他性格内向,不会与陌生人沟通,找不到工作。没有生活来源,也不知道如何求助,他只好露宿街头,以乞讨和捡食为生。由于天气炎热,加上吃了变质的食物,小黄终于倒在了马路上。

23岁的名牌大学生,为何连3岁小孩都不如?

3岁的乔丹,最大的理想是当消防员,这在许多人看来,恐怕只能用胸无大志形容。然而,正是这个“胸无大志”的小男孩,让我们惊叹不已。谁又能想到,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刚跨出校门,居然就变成了“犀利哥”!

哀其不幸,毋宁说是教育的不幸。孩子是一块天然璞玉,未来有无限种可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琢玉人对他的理解。你希望他将来成为什么,他就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乔丹的父母值得尊敬。

美国一位前总统不无自嘲地说:“当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我可以把中学成绩列为最高机密。”成绩是一件华丽的校服,一旦走出校园,就不复存在。有人却把它当成了终极目标,悲剧由此而来。

其实,除了追求高分名校这个普罗大众都在做的梦之外,人生还可以有许多种梦想,每一个梦想都值得灌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