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地方600字

在那个地方

6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这是一个春季,风中还带有一点点寒冷。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在这美好一天的早晨,我也外出晨练了。

街边,柳树挺拔的站立在微风中,小花争奇斗艳地开着……街上的人还是这么多,有的在摆摊,有的在买早餐,也有的人像我一样出来晨练……这是多么美好的场景啊!可是,在这场景中还是有“影响市容”的地方。看,街边排着一行卖艺的人。他们靠的是拉二胡什么的来维持生活的。人来人往,偶尔有一两个人投下几张破破烂烂的小钱。卖艺的人看着这些钱脸上竟露出欣慰的表情。这些人的生活是怎么过的呀?!我心中暗暗为他们感到愤愤不平。手无意识地摸到了口袋里的钱。怎么办?给他们?可是这是妈妈给我买早餐的呀!但他们可能几天没吃饭了呀!不是说“人以善为本”吗?可我自己的早饭怎么办……

看着他们努力卖艺的动作和苍白的脸色,我拿着钱缓缓走近他们。之一想,手又回到了口袋……

“乞丐?不是吧?”我的余光看到一个乞丐正往这边来。这老乞丐衣服破破烂烂、鞋底都磨破了、背上还背着一个大袋子。他的手伸着,莫不是要来讨钱?

“算了,还是走吧。冤枉钱还是不要出的好。”想着,我缓缓身,没有一点迟疑。

“铛——”在我过身的那一刻,身后突然传来敲击的声音。难道是有人给卖艺的投钱了?好奇心驱使我回过头。啊!我惊诧地看着他们:是那个乞丐!他在投钱?给卖艺人?他自己有钱吗?不会是……一大堆的理由,这似乎就是为了掩饰我的自私。

看着两人温馨的微笑,近在咫尺的我们仿佛离得好远。那一刻,世界上仿佛就只有他们两个人。没有人前去打扰他们,这温馨的场面,谁也不愿打破。

乞丐走远了,卖艺人仍然微笑着,我,依旧呆呆地站在那里,心中纠结着……

事情过去了1年,良心的谴责还是时时提醒着我,让我回想那个温暖的早晨,在那个地方……

“苦”亦“非苦”

650字 初三 议论文

什么是“苦”?作为初中生,本人虽不敢说“少年尝遍‘苦’滋味”,却实实在在地与“苦”共度了十几个春秋,对“苦”有着真切的体验,

10岁前,我常常患感冒:轻则气管炎,重则肺炎,打点滴、喝中药。吃麦迪霉素,我受尽了病痛带来的苦!

小学高年级,我身体强壮了些,不再常打针、吃药。但无情的病魔夺去了妈妈的生命,12岁的我就成了干家务的主角:煮饭做菜、喂猪养鸡、缝补洗涮。虽然爸爸也常帮我干一些,但大男人毕竟心粗,加之给妈妈治病已让我家债台高筑,沉重的经济压力、生活负担已使他力不从心、自顾不暇了。我一边理家,一边求学,一边思念妈妈,一边可怜爸爸……生活的艰辛,怎一“苦”字了得!

升入初中,我寄宿在外。饮食上,别人三元钱买一个菜吃一顿,我则一元钱买三个菜吃一天;学习上,基础好的同学两遍三遍也就会了,而基础差的我四遍五遍还是水月镜花……生活中充满着各种苦,学习上的苦,忧虑前途之苦,自惭形秽之苦,牵挂爸爸之苦……“苦”,如影随形,始终构筑着我的人生体验。因而,不论“苦”是名词还是动词或者是形容词,都令我深恶痛绝。

俗话说:“最关注的莫过于钟爱的或憎恨的。”我恨透了“苦”这一魔鬼,同时也最关注它。我曾多次仔细地察看“苦”字,它上边是“草”,头,中间是“草根”——“十”,下边是“口”。它使我产生这样的联想:如果没有可口的东西吃,只能咀嚼草根度日,那便是“苦”。我先是为自己的发现而惊喜,之后便释然。甚至以往种种的“苦”也不再那么隐隐作痛。又一个星期天,我在宿舍一觉醒来,随手翻开刘基的《苦斋记》看,不料我把书拿倒了,于是映在眼中的是个倒立的“苦”——上边“口”,下边却是“花卉”之“卉”……啊!我不禁为“苦”字结构的奇特及其深刻寓意而惊叹:正看是“口”吃“草根”,倒看是“口”吃“花卉”。“苦”亦“非苦”,见仁见智,关键在你如何来看待!

“苦”令我醍醐灌顶,久蛰的心醒了:苦并不可怕,不论是先前的。还是今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记叙文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