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阁花落1000字

听雨阁花落

1000字 初一 散文

轻纱漫舞满蝶飞,

落花盘旋听风落。

欲拂春春无人知,

欲看花春悄已逝。

曾耐几时回,

暮然回首,洒落一地花瓣。

花从容,人也从容

江南秋雨,有着恬静淡雅的秀丽;有着波澜不惊的柔情;似乎带着淡淡的忧愁和浅浅的幽思,在这风雨涌动的世间显得那样从容不迫。如果说秋雨只为故人思念伊人的眼泪,那么只有柔情的人才知晓她的感伤。惆怅恍如隔世,烟雨中的白莲,被一缕清风,打翻了她诗意的梦田。江面上滑落着花香,踏在青石板的我遥头张望,是秋雨的缠绵,安静的把它带到了清波上,落花流水。雨变得若有若无,仿佛她已经倦态了,慵懒的在点缀着这美丽的情怀。“感时花溅泪”便是由此吟诵的吧。被秋雨弄湿的青石板,青苔变得柔软,好似一条墨绿毯子斜斜的铺在上面,有几点落花,墨绿与绯红浑然天成,相映成画。我踏着这花的地毯,轻轻的走着。路的尽头是一座亭子,曰:听雨阁。我随着脚印穿过流水小桥,醉卧在“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中。听雨阁无人抚琴,但却听见似有似无的音乐。哦,是思念触动心弦,旋律轻轻跟着吟唱,缠绕指尖,游弋至心梅,再钻入心底,是冷冷的叹息。此时无声胜有声,秋雨绵绵,涤荡去了时间的尘埃也涤荡去我心里的垢腻。

秋雨后,怎能没有落花。在这儿,我可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夏去秋来,是花离别的季节,离开那曾经让她妩媚多情,吟风弄月的故土。依依惜别的时候,却更加迷离凄美,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那么坦然,那么安宁,花瓣被秋雨浸得发涨,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红,宛如妖艳的彼岸花,通往梦中的象牙塔。落花伴着花香,花香夹杂着泥土,心中索绕的芬芳,徒留给你的一缕清香,怎忘?“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古往今来,落花总是伴着凄美离别的故事,如化翼比蝶样将花喻己,纾解徘徊忧伤。“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一首葬花词,连同她的情,她的意,一起埋在了深深的泥土。“落红不是无情无,化作春泥更护花”“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奈何花落去

落花时裙边的蕾丝,是流苏,是镂空,是少女的情怀。将落红比汝,宛如散发着江南女子的一笑一颦,一歌一吟,展现出比喻的古朴风味。似幻似梦,亦真亦假,幻假幻真,将细腻委婉的景色发挥到了极致,演绎着浪漫。伴着烟雨,增添了几分空灵和迷离。如果漫天落花夹杂秋雨抚春是最惬意的风景,那么落花流水便是锦上添花了。人亦如花,花亦如人。陌上花开缓缓归,归落泥土淡香芳。

听雨阁庭下一潭汪水,挥然天成,不加修饰的清丽,暗香缭绕,悠远绵长的韵味,令人心生暗怜。秋雨细而蒙,拂在水面上,犹如一缕青烟袅袅升起。再装饰上疏落有致的花瓣,恣意绽放,在秋风的吹拂下悠悠摇晃,宛如小舟泛起点点绿波,荡漾开晕圈,起伏而来。目光便有所吸引,不由得令人陶醉其中,震撼心扉。

从容过后,便不再感叹。

世间有太多华贵富丽的东西,却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面目。

只能可伶于这一点景色,

便叫人叹观不止。

那还有什么值得留念。

踏步归去,遥望听雨阁,曾感叹那时花落。

听雪梦--夜悠

1200字 高三 议论文

月庾楼,渡兰舟,细草微风凉初透,心随天际鸥。

夜依旧,人生愁,夜旷天低江月流,千古水悠悠。

夜未央,人怅惘

我信步走过,这个季节的末梢,潇洒的挥挥手,庄重的与暮春的桃之夭夭告别。那三月的草长莺飞,还记否?落英缤纷,柳絮漫天,春水潺潺,垂柳依依,漫步于一条修洁寂静的小道上,我心悠悠,心神为之俱醉。飘飘乎恍若欲化作清风明月,对斯情斯景,能一临之,夫复何求?

夜色如墨,悄悄沿着路两旁的垂柳涌下,顷刻间便覆盖了整个世界。我不禁思绪纷飞,透过那浓雾缭绕弥漫着的时光罅隙,如天马行空一般,纵横驰骋。

清人有一句话说: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来往。这在今天显得尤为恰切,世人追逐著名利富贵,孜孜不倦,直至焦头烂额犹为之难以自拔,倾倒不已,浑不知已入物欲无底之彀。

君不见,名利富贵的背后,是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是身心日日夜夜的战战栗栗,是时时刻刻超负荷紧绷着的神经。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学习工作繁忙,生活节奏高快,我们太累了,也太不应该了!

且把一份浮名微利换作浅斟低吟,把生活挥舞生风,暂放所有压力于脑后,流连于洞庭湖畔、太湖之滨,荡舟湖心,浆声欹乃,去寻找一份心灵的宁静。把朝暾夕晖打结成包,于抑郁烦闷势不可挡的汹涌而来时,以这种诗情画意作堤,岂不快哉!

“悠”见诸于生活,便是一种态度,它不是沉闷的梵乐、优雅的韶声,也不是声犬色马的放纵,更不是佛家所追求的涅磐,它是一种经历了岁月磨砺、风霜考验之后沉淀下来的安然,像那种飞扬的般若,从灼灼光华的清澈灵魂深处自然而然而透露出来的平淡。

“悠”,不是匆忙旅途中短暂的休憩与调整,它更是一种无上的境界,一种遍历了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后的恬淡与安然,正如那平原大地上滚滚东逝的江河大川,于月色迷离下,生出湖泊的安然静谧;于明媚春光中,涌出银河的气势生机。而无论静动,却处处透漏出智者般的智慧与洒脱。

“悠”,也不只是忙里偷闲而得的片刻安宁,它更是那种“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的境界。且不论庄周宁要一生曳尾于涂中,也不愿留骨而贵;也不说陶潜宁愿归隐山林,却也不想因五斗米而折腰,单是这种境界,就足以让我辈中人自惭形秽,景行仰止了。

而为了追求心灵的宁静、悠然,又有多少人曾经前赴后继,思而往之。

当年谪仙人初至长安皇城,曾得玄宗皇帝下辇相迎,可他最终还是伴着白鹿青崖,谱山状水,一路捡拾山的雄壮、水的灵敏,一路长歌高吟,对着桃花娟然,痛饮醇香美酒,何等悠哉适意,也怪不得他能天子来呼不上船呢!

倘若到了庄子那样“物与我皆为一”境界,别说是面对生活的繁忙能够坦然,就是面临着生死,也能悠然接受!

殊不见嵇康在极刑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镇定,单是临刑前依旧能够悠然的演奏那一曲《广陵散》,就充分表现了出他的慷慨激昂、视死如归,就足以使他留名后世。

仰起头,看看天,月色依旧迷离,不过这也好像在冥冥之中正好暗合了悠的气韵--轻松中包含沉重,平静里暗蕴着惆怅。

世界就是这样,往往再不经意里,会让一切曾经叱咤风云的物事销声匿迹,而旨在平静里,安安稳稳的沉淀下悠然,于是我们才在“悠”的意识里,自如的回看昔日的芳草斜阳,惬意的想象遥远的平沙秋雁。

那么,既然决定要去重新征服那些雄关漫道,就让逝去的一切随风吧,只管踏着看似悠然的脚步,去留给世界一个悠然的背影吧!

悠然的脚步,因为悠然的夜色;

悠然的夜色,不正因为有一颗悠然的心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