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后的奏鸣曲》有感650字

读《最后的奏鸣曲》有感

6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新世纪的学生——读《最后的奏鸣曲》有感广东省广州 海珠区晓港东马路小学六3班 冯洁雯

本文选至于《故事大王》,是篇反映社会真实事例,值得令人深思的文章。《最后的奏鸣曲》一文记叙了一位名叫晓晓的五年级的学生,经不起低分的挫折,纵身跳下窗户,没有再起来……

五年级,正是每个小学生尽情享受美好童年的好时光。为啥她会走到这一步?是因为她是一位差生?是一位父母对她置之不理?还是因为……刚好相反,晓晓的父母和老师对她寄予无限的期望,连同学们都称她为“一百分王”,她对自己更是严格,她觉得低于九十分就是不及格。对于这一切无形的压力,她比别人放弃更多的欢乐和睡眠时间。可是,这次的数学测验只有八十分,尽管已是全班的第一,但她还是不能原谅自己。当我读到“她突然想到:只要跨出窗口,就再没有无边无际的烦恼与耻辱,永远……”我多么想立刻阻止她,开导她,告诉她死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留下的只有悲伤与后悔。并且告诉晓晓的父母亲不要给她太大的压力,给她假日的时间和她去游乐场或让她做她喜欢的事情。然而悲剧却不能阻止……对于我们,晓晓一家只是社会上的一个小例子而已。还有许许多多的家长逼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把星期六,日的时间全排满课程,什么钢琴,英语,科技,书法……让孩子喘不过气来。亲爱的家长们,难道你们要自己的儿女成为第二个晓晓吗?

不要再发生同样的悲剧了。试想一下,每当测验卷子发下来的时候,同学们都心惊胆战,教室有一片不寻常的安静。这时候,总能听见一些“今晚又要挨巴掌了”“过几天才给爸爸看吧!”……你们愿意再看见这样的情况吗?让家长与孩子建一座桥梁,让我们与家长心连心。   

让我们做一个能承担任何风雨的新世纪小学生!

指导教师:邓丹玫

蒲公英的种子

10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山地里,淡淡的风吹过耳际,吹散了许多蒲公英,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它们离开母体,带着母亲繁衍后代的希望,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

我是其中的一颗蒲公英种子。我顺着西风,穿过漫漫河流,闯过原始森林,走过皑皑雪山,终于找到了住处。

那是一间屋子的后院:花田里种满了黄色的野花,不时几只黄色的蝴蝶穿插其间,花盆中种着黄金菊,左边则是一架秋千式的藤椅,嵌满了金色的花儿,房屋里布置得极其简单温馨,处处都有黄色的身影。看的出这间屋子的主人对黄色情有独钟,黄色朴素和蔼,住在这房子里,相信她应该会善待我。于是,我在这里安了家。

晨曦穿过老人朦胧的双眼,映照在她那满头银丝上,静静的尘埃漂浮在空中,她坐在秋千上,轻轻摇着木藤,荡出淡淡的涟漪。已是芽儿的我摆了摆绿叶上摇摇欲坠的露珠,便一动不动的看着老人,那可怜的老人。很久很久,老人突然起身,拿起一旁的水壶,开始浇花。当老人走到我的身旁时,突然驻足,细细的端详着我。倏地,老人有些微皱的眉舒展了,会心的一笑,她蹲下身子,喜悦的说:“原来是蒲公英的种子啊!”说罢,便拿起剪子耐心地除草,施肥。我的双眸看着老人,竟有些湿。

其实老人是有老伴的,只是因为他二十年前就早早的撒手西去了,独留下了她,连子女也未有。只因为老伴曾在青葱岁月时送她了一簇黄色的野花,她才格外喜欢黄色,满园皆是黄。纵使如此,二十年的独自生活,该有多么寂寞难耐啊?虽然老人的亲人曾叫她去城里过,但她却毅然的选择守在这座拥有她与老伴的记忆的屋子。

在我来时,黄野花们就告诉了我这些,让我与老人一起度过最后的岁月。我的心早已被感动,哪有不留之意?我在土壤中每天看见老人都会在清晨时在秋千上坐好久,然后再浇花,施肥。也许,曾经老人与老伴总在此时一起坐在秋千上,一起等待日出,等待新的一天的到来,然后一起在劳动中享受两个人的甜蜜生活,可惜……

在这六个月来,老人每天悉心的照料我,总像珍宝一般的轻轻抚摸着我的叶片,慈爱的端详着我,每每有什么长大的迹象都笑的半天合不拢嘴,似乎回到了稚嫩的童年时代。可这一个月里,老人竟来得越来越迟,不断有花儿枯萎,今天更是连晌午都还未出来,老人到底怎么了?当夕阳从西方斜斜的照来时,拄着拐杖的老人终于从门槛处踏出,径直走到秋千处,微风轻轻吹着,老人的银发在风中虚弱的摇摆着,似乎一吹就散。她一瘸一拐的在秋千上坐下,疲惫的双眼凝视着夕阳,许久。老人缓缓看向我,此时我的花苞尽数开放,白色的绒毛围成球,在夕阳的映衬下,恍若少年时的一张剪影,充满着岁月历程的痕迹。“咳咳。”老人突然猛烈地咳嗽,继而仰躺在秋千上,惆怅的望着夕阳,瞳孔中不知在诉说些什么。

终于,当太阳完全被山阴掩盖时,老人闭上了双眼。一阵西风吹过,秋千摇出“吱嘎吱嘎”的声音,伴着老人的一生。

我的子女也被西风吹走了,我告诉他们,如果遇到我的母亲,一定要告诉她,您的儿子的一生是陪一位桑榆暮年的老人走完了岁末。

四年级:付柳?D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读后感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