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800字

信仰的力量

800字 四年级

去年暑假,爸爸妈妈带着我们一家去西藏自驾游。一路上,巍峨的雪山,广袤的草原,澄澈的湖泊,湛蓝的天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震撼我灵魂的,却是藏族人民对藏传佛教的信仰。

记得那天,从林芝开往拉萨的路上,我看到一位朝圣者正在虔诚的叩拜,只听她口中念念有词,双手合十,高举过头向前走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随后将双手移至胸前合十。突然从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伸,掌心朝下趴在地上。每次都是膝盖先着地,然后全身匍匐,额头轻叩地面。尽管不时驶过的汽车掀起的尘土在他身旁飞扬,他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他的眼中却充满了坚定,不断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我好奇地问妈妈:“她在干什么?”妈妈告诉我:“他在磕等身长头,这是信仰藏传佛教的信徒们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我追问道:“那他这样拜着要去哪里?”妈妈敬佩地回答:“他要去心中的圣地——拉萨。”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到了拉萨,这种庄重的拜佛仪式就更加随处可见了。记得在八廓街的那个晚上,我们看见了一位大约四五十岁的藏族男子,绕着大昭寺不停地五体投地,身旁围满了人,我们挤进了人群,在大家的惊呼声中发现他竟然只有一条腿。在人们诧异的目光注视下,他沉重地磕着头,又艰难地爬起来。那时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继续向前,一对年轻的藏民夫妇也正虔诚地叩头,女子的手中有一条绳子,牵着一个两三岁大的孩子。那个孩子学着父母的样一,懵懵懂懂地迈开腿,跟在父母身后跪拜。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仰啊!

听导游说,双手合十,象征领受了佛的旨意和教诲,举过头顶,移至面前、胸前表示心、口、意与佛合和为一。只有叩拜时,心发所愿,口诉祈求,这样才能实现心中的愿望。藏族人民从小就接受这样的信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将大昭寺门前的粗石板,都磨得闪闪发光,平滑无比。

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用简单的叩头积累功德,祈祷平安与健康,与其说是藏民的信仰,不如说更像一种融入了日常生活的单纯而执着的信念。在雪域高原上,默默地、淡定地传承着,从今世,直到来生。

草原上的蒙古包

500字 四年级

在广阔无边、茫茫绿海中,屹立着一个个屋顶圆圆,极富特色的建筑——蒙古包!

蒙古包看上去小巧玲珑,端庄可爱,可“肚子”里却出人意料的庞大,像个小仓库,堆积着各色各样的用品。它室内空气流通,不闷不热。太阳晒进来暖洋洋,冬日飘雪也照样暖和,炎炎夏日也成了一处乘凉之地,快活自在。

蒙古族的人民属于游牧民族,这蒙古包不怕狂风吹也不怕暴雨打,在草原上这片气候不定的地带,成为了一种固若金汤的“城墙”。

蒙古包构造孰厚,以木杆子作为其主要支撑部件儿,是蒙古包能够屹立不倒的核心部位,依蒙古人的做法,之后就是将毛毡做其屋顶、墙壁,覆盖在木杆子上面。这其实是人类早期建筑形式,骨架形结构被赋于了人类历史上智慧的结晶,是多么值得令人赞叹啊!

蒙古包的建筑方位也很值得研究,借鉴了当地地形、气候、风水等各种因素考虑,蒙古包包门开向东南,巧妙地避开了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同时,又不失考量地沿袭着他们吉祥的古老传统:面对日出方向。帐内中央,安放着不大不小的一个火炉,火炉旁堆放着炊具,而火炉顶上的奇妙之处,就莫过于是开了个小天窗。火炉边铺着地毡,摆着极为精致的雕花木桌。包门两侧悬挂着牧人的马鞭、弓箭等用具,彰显着游牧民族的个性。

蒙古包,是蒙古人民得以在草原生存的重要之物,现在,也成为了游牧民族文化最闪亮的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四年级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