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篮春光看妈妈1000字

提篮春光看妈妈

1000字 初二 散文

是谁陪我栉风沐雨,静看春花秋实?是谁,为我驱寒散热却独自承受坎坷?是谁忙里忙外、脚步匆匆?是谁日渐苍老、为我面容憔悴?我感觉到了,那是我的妈妈——我慷慨的母亲,慷慨到把母爱化成光环,永无终点;我感觉到了,那是我的妈妈——我吝啬的母亲,吝啬到只愿一个人咀嚼生活的艰辛,永不言悔。我的调皮偷走了您的年华,却化作细密的皱纹和两鬓的白发。此刻,您正在考场外焦急地向我的方向张望吧。妈,想起您的付出,您的鼓励,想起这日日夜夜的您的陪伴、您的牵挂,此时女儿的心里真的很感动。今天我就让我把这些许欣喜、些许历练后的飞翔化作满篮、满世界的春光送给您。这么多年来您的忍耐与坚持,您的不朽的无私的爱,让我懂得了什么叫感恩。

小时候我是神的宠儿,是天之骄子,生活对我而言翻来倒去都是蜜,于是我霸道、任性,一切小性子我都有,孰不知这温暖舒适的成长背后是您一点一滴的生命透支,这透支的大部分是为我一个人;孰不知我还挑三拣四,经常跟您叫板……再大一点,我在外读书,才发现生活不是我想的那样顺利。在学习、生活上,我经常会慌乱失措,每当看到别人有妈妈接送,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才后悔以前不懂事、不懂得珍惜;尤其是临近中考时您每个星期天都为了省钱不坐车,而是翻过学校的后山给我送饭。当我看到您写满期待欲言又止的表情时,我真的很心疼。您送的饭菜一次比一次有分量,我不能想象您在途中是怎样鼓励自己向上爬的。转眼就要高考,妈,是不是老天心疼天底下的母亲才让时间过得这么快?您又忙碌起来了。每当我放假回家,老远就看见您在门口等待,接下来就是变着花样为我下厨,晚上我做功课做到多晚您就陪到多晚……

我已记不清有过多少这样的日子,也不知道寒冬腊月冰封了我多少积蓄的力量与您的渴望。高中生活单调而枯燥,却又是毛毛虫变成美丽蝴蝶翩翩而飞必不可少的过程。于是我学着适应,左手是坚持,右手是你们的牵挂,中间是在坚韧与忍耐、宽容与感恩中洗礼的成长。冰心曾在《一日的春光》里说:“这九十天的冰封,只为这一日的春光!”妈妈,百部我已走好了九十九,等跨过这一步,我为你准备的将是一生的春光!

天底下的子女们,亲情已不仅仅是“临行密密缝”的关怀,不仅仅是“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守候,更多的时候,“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回时有明理而不说”,它似大海静水流深,最深的爱里你是看不到浪花。同时,亲情又是一根长线,线的这头有父母的付出,另一头就需要我们的感恩与尽孝,在这样明媚的日子里,让我们提篮春光,去看妈妈——让她看到我们的蜕变,让她们的努力化作了一世界的芳香。

三法大的星星

1000字 高三 议论文

也就在这期间,由于在学校校刊当编辑的特殊身份,一些大学生诗人经常拿着诗稿向他请教。通过多次的面对面交流,海子结交了诸多热衷于诗歌创作的法大校园诗人。

相比较于学科综合性的北大,法大的学科专业性则强得多。各种组织建立的学生社团,也都偏向专业化。当时的法大还没有属于本校园的一个诗社,一份诗歌刊物。许多校园诗人建议创办诗歌刊物。

创办诗歌刊物自然是件好事,它便于诗歌作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开放作者与读者的视线。但创办诗歌刊物却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它首先须经得法大党委宣传部、团委等学校相关部门的批准。作为大学校园的刊物,它面对的读者群体主要是大学生们,所引起的政治问题应该足够引起校方的重视。

但最重要的还是资金问题,学校给予的经费微乎其微,出版过程中的排版、打印等费用需要靠海子和其他学生凑一部分。学生每月就那么点生活费,都拿来支持刊物了,日子怎么过?

海子能够体会到学生的难处。

作为一名老师,他认为自己有义务多奉献一些。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中进行。

星尘诗社终于推出了创刊号《星尘》———这是法大人创办的第一本诗刊。这本册子油印出来后,在法大校园被传阅着,受到广泛的好评。于是,又有一批诗歌爱好者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来,形成了较好的诗歌艺术氛围。

后来有大量作品发表在《诗刊》、《星星》上的作者之中就有一批人出自《星尘》诗社,像八二级的王彦、八三级的张国森、八四级的李青松等等。

这时,以法大诗坛为代表的《星尘》诗刊直接或间接地被传到北大、清华、人大的校园。法大的《星尘》诗刊以其发表的作品大气、浑圆、注重探索等特点在首都高校的大学生诗刊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海子是《星尘》的顾问,在他和同事的热情协助下,他们与活跃在北京诗坛上的一大批优秀诗人有了广泛接触。这些诗人包括北岛、顾城等。

海子大量创作,他渴望自己的诗歌在官方刊物上发表。这有点类似高中毕业生在决定报考公办大学还是民办大学时的心态。

实际上,当时有些民刊也非常有名,民刊的地位并不一定比官刊低。

刚开始工作,海子的工资也不是很低,如果他能和其他人一样,安心地上班、下班,简单地填充日子,打发业余时间,生活过得一定不会太差。

可是,他的生活还是捉襟见肘,经常充满着生存危机。除了定期向家中寄些钱,他的大部分工资主要用于购买书籍。海子自我安慰那也是一笔存款。

海子对物质的追求低得怕人,只需要填饱肚皮,哪怕是半饱也行,但他一旦看上了一本有价值的书,会不惜血本买下。他不会考虑这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书,余下的日子该怎么过。

海子不会考虑得过多,他是个单纯的大男孩。

诗歌,是他生命血液流动的载体,他要借着诗歌的力量维持血液的循环。没有诗歌,不知道海子的日子将如何持续下去。

而书又恰恰是他血液里的养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散文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