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灶台700字

我们家的灶台

700字 初一

过年回老家,穿过屋子,经过厨房,第一个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土灰色的灶台。灶台旁堆着一些没用完的稻草,显得有些孤单。每每看到,我心中总是泛起阵阵涟漪。

儿时,我最喜欢坐在奶奶腿上。奶奶搬个小凳子坐在灶边,一只手抚摸着我的头,一只手麻利地用着铁叉烧火。她的手早已被岁月冲刷过,那双粗糙的大手在我的发间来回摩挲着。我静静地感受奶奶的抚摸——奶奶的爱。灶台旁是那样温暖,火焰在灶膛里奔腾、跳跃,热浪一阵接一阵地袭来,烘得我全身暖暖地,原本红润的脸蛋更红了。

冬天,我最爱待在灶台旁,每到做饭时注视着火焰渐渐燃起,心中便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畅快。而且我总爱赖在灶边不走,即使火焰已经熄灭,灶台重归宁静,刚才的火热已完全消逝。这时候,奶奶便说:“呦,乖乖,你这么喜欢在灶台边,那晚上就睡在那儿好了。”我和奶奶两个人同时笑起来……

冬日的一个晚上,我得了感冒,身子蜷缩起来,寒意不断从体内冲出。我已经盖了厚厚的被子,也无济于事。奶奶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大冷天,也顾不得穿衣,抱起我,直奔厨房灶台。奶奶点起火,火光照在我和奶奶脸上,温暖裹着我,泛着柔和的橘色光晕。

渐渐有了困意,我仿佛觉得奶奶化身火焰,只为温暖她的孙子。

奶奶一直很疼爱我,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呵护我。虽然她已经年老,但每一次回家,我们一老一小还是喜欢一起坐在灶边。唯一不同的是,我不再像小时那样坐在奶奶腿上。随着我们一家的归来,原本寂静的灶台顷刻间变得热烈起来,重焕生机。我静静感受火焰那柔柔的温暖,注视那火苗微微的跳动。

我陪着奶奶享受天伦之乐,以慰藉她独自守着老灶台的孤寂,但她对我的爱与关心,她曾经在我身上付出的心血,却是我终身难以回报的。

那小小的灶台,承载着奶奶的爱,源源不断地给予我温暖。

熟悉的家乡

800字 初一

每次到了该拐弯的地方,闭着眼我也能知道,似乎就是直觉——到家了,该拐弯了。

我和爸爸妈妈总是在阳光明媚的时候回家,所以它呈现给我们的总是最好的一面,至少在四年级之后,总是这样。

回老家我是几乎不带作业的,彻底丢下书包和作业,欣赏田园美景。不必说大片大片自然的田野,一幢一幢朴素的大屋,就连泥土路边刚冒出来的小草尖,也能令我身心放松,纵享这毫无压力的田园风情。所以,有时我想:当一个农民多好啊!

拐弯,向里走,就是水泥路,也不宽,两辆小三轮车能挤挤地并排走,想必这乡村是不欢迎很多汽车的罢。路的两边都是田,无边无际的田,田的中间有一个大金属柱子,被四面围墙围着,里面也不大,大约只有3*3米的正方形,柱子的顶端被几根细细的金属线扩展开来,上面全是电线,延伸向四面八方,向远处看,像接力一般地一根接着一根,继续延伸向远方。下面是田野,左右两边还星星点点的有一些两层的楼房。如果电线杆上再爬几名检修的身着黄衣的工人,用无人机拍一段视频,就跟《辉煌中国》里一般样了。

地再熟,也不如人熟。我最关心的,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与街坊四邻们,每次回到家,我一定会跑上那长长的斜坡,叫一声:“爷爷好,奶奶好!”遇到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看年龄,反正总是要叫人的,刚开始时,因为离得久了,还有些不好意思,总是细声细气地低声叫一句,也不管他们是否听见了,头一低就溜走了。后来,越长越大,和他们也更熟了,更重要的一点是,能把自己当个大孩子看了,叫人时也就昂首挺胸,他们也大声回应。我总觉得能被重视是一件很令人振奋的事。叫人这件事或许不能算有关关心吧,至少叫不叫的时候我都在乎,谁去世也都流几滴眼泪。我很欣赏一句诗中说的:“不要问哀乐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东西,只有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从前,我几乎天天在这里,什么也不觉得好,还抱怨这里的虫子多。可好久没来了,却还真有些思念,再回到这里,它其中总会有一些东西触动回忆,让我想起些什么。

家乡固然好,因为它保存了我们的那一份最原始、最真实、最热烈的情感,是使我们永远割舍不下的,但朋友们,趁着这份年轻气盛,多出去闯荡吧,当你走过岁月的花木葱茏之时,再回来,它在这里等着你,永不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7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