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力量1000字

文字的力量

1000字 初三 议论文

孰文?孰武?念天下之派系,莫过于“文武”二字。看古往今来,文者,多吟诗作对之雅事;武者,则击节舞剑征战沙场之豪情。一曰“静”,一曰“动”。静难喻动,动难示静。嗟呼!文武岂非不能结合?文辞难道不可体现武魄?

看岳飞的《满江红》,我们耳熟能详,嗟叹不已。何以?皆因那跃然纸背的报国杀敌的高昂激奋,那忧国忧民的悲愁抑郁,“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决心透过短短的诗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一代英雄以文载武,把他的感慨用诗篇千百年传下来,激荡起我们的满腔热血!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反复吟读,简直让有志之士扼腕痛惜!国难当前,宝刀本来用于杀敌,但有将相之才的辛弃疾却只能拔刀在手里盯着。《破阵子》里有“醉里挑灯看剑”,《水调歌头》里有“长剑倚天谁问”,拍遍栏杆,徒唤奈何!――你感受到了吗?悲郁的文辞中流露着国难当前一个铁峥峥汉子的百感交织:仇恨焦虑,失落苦闷,而却仍顽强等待,对国家民族不舍不弃。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绝命诗》中的这两句,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豪情便在这里一览无遗。看吧!文能载武呼?在这一篇又一篇的激扬文字中,浮凸出气吞山河的万丈豪情,浮凸出中国人雄赳赳的武魂。

为什么我们可以从这些平常文字中看出如此顽强的性格,坚定的自信心以及强大的爱国热情?――这些热爱祖国山河关心人民疾苦的文官武将把他们的一腔热血,他们的未筹壮志,他们的郁闷痛切于有意无意间都注入了文字中,于是,文字里透出武的气魄,武的精神也回荡在文字中。他们用文字把“武”刻画了出来,他们把文与武结合在一起,于是刚柔并济,于是气贯长虹。

然而,单是这一点,显然是不够的――文能载武,不仅载其精神,亦能载其攻击之实质。鲁迅以笔为刀枪,纵横于硝烟弥漫的反动文学中。他的杂文,他的小说,乃至他的诗篇,如枪似弹,毫不留情地攻向敌人设置的虚伪堡垒,一针见血地击中敌人的要害。闻一多的文章则如战场上的激扬鼓点,咚、咚、咚,鼓舞着千万战士傲视敌人无畏前进。他着名的《最后一次讲演》,抑扬顿挫,气盖彤云,揭露了国民党貌似强大的空虚实质,预示着人民胜利的必然结果。这篇身体力行的战斗檄文加强了革命战士的信心,更激发起无数爱国志士投身革命事业。

还有一种以文载武的形式,把箭头指向己方,如号角吹响――“如果我们不去打仗,敌人杀死了我们,并用枪头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田间,当代着名诗人,配合革命形势,巧妙地用简单的文字发动广大群众一致抗日。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它是布帛,也充枪弹;观雅事,也载着了然世事的洞明,非比寻常的智慧;更重要的,它载着不畏强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文字的容颜

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一直觉得文字和人一样,是有容颜的。

有时,对着镜中的自己,再看我的文字,总想找到一处相通的地方。看着自己不断浸染了经历和岁月痕迹的张面孔纹,我就想:我的文字中是否也一样开始长出了那条新生的皱纹。有一段时间,我害怕镜子,害怕它照出的我的容颜。我偷偷的躲在镜子的一侧,看着生命的张扬和老去,却不敢直视和面对。尽管我比同龄人看上去要年轻好几岁,依旧被自己的容颜深深摄住了魂魄。

于是,我的文字,便也有了容颜。它们笑着、跳着、忧郁着、彷徨着、浸满了成长的痕迹。有时,是一张少女的面孔;有时,是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有时,却又像是一个历经沧桑的妇人。我在这些角色的不断转换中,不断变幻着容颜,也让我的文字刻满了生命的印迹。而我,则躲在一朵花的背后,看一朵朵文字的花,或盛开、或零落……

我记得有个朋友说:别再写那些忧伤的文字,它总是让我透过文字,看见一张愁容和一双忧郁的眼睛。我不信,后来,我看到了镜中的自己,诚然,那确实是一张很少有笑容的面孔,再加上那双含泪的眼睛。从那之后,我知道,文字的容颜就是自己的容颜。它也会随着不同的文字,折射出不同的面孔。后来,我学着去写一些哲理性的故事,并透过这些故事,长出一双睿智的眼睛。后来学着放下一些世俗的执念,放下那些不值得在乎的东西,我的文字里,竟然有了难得的安静,再看自己那张面孔,我也看到了久违的平静和美丽。于是,我知道文字的容颜,彰显了自己内心的容颜,在这之后,便是你的那张或忧郁、或愤怒、或计较、或安静平和的一张脸。

有时候我就想,文字会不会也老去,就像春天的花开,冬天的雁归。会不会,也像秋风扫落叶一样,透着秋天的况味。或许,这个世界上一些文字就如同人一样,经历着青春、成年、中年和暮年。也经历着含苞待放、倾城盛开、无奈的枯萎和不舍的零落成泥。譬如李清照的文字:从“争渡,争渡,误入藕花深处”,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再到“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一直无忧无虑、一路缠绵,一路清醒,也让我们从她的文字里,读到了一张日渐沧桑的容颜。

但是,有时文字没有容颜的变化,就像品读白落梅的文字。我一直看见的是一个淡泊宁静的女子,举手投足之间都是禅意。我想,她的眼神中应该是一滩平静的碧波,她的人,也应该静如一株兰花,清雅脱俗。再读雪小禅,我总觉得那是一个活的最真实的烟火女子,有时张扬、有时随性、有时淡泊、有时热热闹闹、有时安静如水。喜欢她的真实,更因为文字看到了她的睿智和不老的容颜。还有张爱玲,这个用一生去写倾城之恋的女子,尽管低成尘埃里的花,可与我,总是看见一张跳出文字之外的那张冷冷的面孔,和旁观者的冷眼。尽管精致无比,却总是有一股凉意。她的文字犀利和现实,却没有老去,没有老到沧桑和沟壑纵横。是的,这就是错觉。文字的错觉。

如果文字一直浸泡在烟火的红尘,文字的容颜就会有烟火的生机;如果文字一直泡在一杯绿茶里,文字的容颜就会有平静和淡泊;如果文字一直和蜂蜜水浸泡变软,那么,文字全是甜蜜的味;如果文字总是和老姜一块食用,文字容颜便有了辛辣的味道……而每一个写文的人,也因为这些不同的文字,便拥有了不同的容颜。

有时候,我们总是去揣测每一个写文者的容颜,也总想透过他们的文字读到他们的容颜。其实,你能读到的只是一个写作者内心的容颜,却很少读的到文字和面孔相差无几的容颜。事实上,他们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有一颗一直因为写文字而不断年轻,不断平静,和不断睿智的面孔,这才是他们真实的容颜。我想,这就是文字给的容颜吧!

容颜总会老去,可是,文字的容颜也许一生都未曾衰老。就像台湾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出版情诗的诗集一样,它只是一种心情和智慧的载体,她是一个人思想的精髓,却也是我们可以用心去印证的美好!而我,希望自己的文字在忧郁之外,更多的是理性和平静,更多的是思考和睿智,那么我的文字容颜也就成熟和成长了。

所有的文字都隐约有着时间的刻度,也就是心里刻度。而这,都是文字的容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议论文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