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旧事1200字以上

乡村旧事

1200字以上 初三

破晓黎明之时,村头的公鸡催促着太阳升高。

一个佝偻的身躯用手撑着慢慢坐起来,打个哈欠,搓搓脸,人老了,缓一缓,就披上棉袄下了炕。

被一泡尿憋醒了的我,缩在被窝里左右为难。去吧,冻的要死;不去吧,他还难受!我打定主意,像要起跑的马拉松选手一样卯足劲,右手抓着外套。跑!迅速掀开被子,下炕,趿拉着鞋跑到院里。姥娘正在端着牙缸子刷牙。我跑到院角的厕所解了手。出来的时候,姥娘是蹲着的:小儿,再回去睡会去,外头多冷呀!

回到被窝里,“嘶!”我开始翻来覆去的,两个手互相搓着。早上,炕都凉了!可比不上昨晚上那刚烧热乎的炕!俺家炕小,得“倒着头”睡,就是几个人的头不在同一边。姥爷的脚在我头这边,我的手从被子缝里伸出去,像一条小蛇一样钻进姥爷的被窝,嘿,真暖和!我挠着那干硬的脚底板,一挠,他一缩,再挠一下,他再缩一下。最后他膝盖索性抬到胸口,呈一个“蹲”的姿势。被窝终于有些暖和了,困意袭来……

用我们的方言说,那是“太阳晒屁股”的时候了。我不顾寒冷,把俩胳膊伸出被窝,打个哈欠,伸个懒腰。从那腐朽了的窗框、生锈了的铁栏杆里透过的阳光刺着我的眼,索性扭过脸。

姥娘像是有透视眼,我刚醒她就拉开了门,“小儿,醒了。快吃饭吧,给你蒸的枣馍馍,恁甜!”然后伸出粗糙的的手给我披上棉袄,常年劳作患下的肺病使她“嗬嗬”地喘气,当她给我系上最后一个扣子时,我感到下巴有丝丝痛感。原来姥娘的手背划过我的下巴。

拉开那曾经也白过的门,小方桌上放着最常见的炒白菜和一盘甜蒜,炉子旁的锅里冒着热气。姥爷早已吃了起来,我坐在马扎上,姥娘娴熟地给我盛上一碗白面粥,姥爷从塑料筐里拾出一个枣馒头,伸到我面前,晃了晃,却不说话。患有抑郁症的他偶尔也很健谈。姥娘站我身后把装着甜蒜的碟子往我这边拉了拉。

把里屋收拾好了,她才喘着气坐下,给自己盛上一碗粥,拿起一块土黄色的、不知是馒头还是窝窝头的面团。刚喝了一口粥,就把碗撂下了,把筷子也搁在了桌上。我小时候不好么好地吃饭,一边玩一边吃。“小儿,快吃饭,这粥多好喝呀!看谁吃的多!哎呀,俺小儿跟个大老虎似的!真厉害!再来瓣甜蒜!嘿呀!”忙活了一早上的她,连口粥都顾不上喝,不知道没上过学的她哪知道那么多词。

姥娘最大的爱好就是搬个马扎坐在堂屋门口或胡同门口。双手插在兜里,看着来来回回的人,时不时跟几个熟人打着招呼,到了饭点就回家做饭。这就是她几十年来的生活方式。

而我,和其他小孩一样,满村子跑!跟我的一个舅舅(其实就比我大三岁)去买鞭炮,一定去村东小华家!西边小卖部的摔炮不够响!手里抓着一把,随跑随扔!把划炮围成圆,心冲里,拿根火柴往里面对火,那么些根一块就炸了。现在想想那的确没什么意思,但那时候觉得这好玩极了。“老西南”,就是村子的西南头,夏天和秋天要么是绿色直通天际,要么就是金色麦浪滚滚。现在,地上都是不知道种什么剩下的茬,还幼稚地认为那是鞭炮,偷偷地拿打火机去点……

中午回到家,姥娘已早早地做好饭。看见我满头大汗进了家门,就像一个士兵得到了将军的命令似的,先把吃饭用的小方桌从八仙桌下抽出,然后开始忙着从西屋的锅里盛菜,再端到东屋……忙活完了从当院的绳上拿一个毛巾擦擦脸就开饭啦。姥爷平常都去地里干活,地里不忙的时候就给人家修修缝纫机……以前是因为穷,现在是因为闲。姥爷又去给人家修缝纫机了,没回来。

吃完饭,便是每家每户都要进行的——午睡,一张大铁架床躺在火炉旁,姥娘躺在床上,我躺在姥娘怀里。这时候姥娘话是最多的:快睡吧,别光出去跑腾了,多累呀!今天那么冷的天儿,你还出了一身汗。你可得好么读书,看你爸爸妈妈多累呀!她往往嘟嘟囔囔地就睡着了。我哪里睡的着!轻轻地先把手从姥娘的胳膊下拿出,再把脚悄悄地从姥娘的腿上挪开,最后用手撑着把头静静地抬起来,生怕弄出一点动静。匆忙穿上鞋,踮起脚尖走,推开纱门的时候,那破旧的弹簧“嘎吱”一响,吓得我急忙回头看……

伴着夕阳,姥爷骑着电三轮从村西回来了。烟囱里又冒起了炊烟,一圈又一圈,往外散去,就像那游子。

当虫鸣响起

650字 初三

每到夏天,“虫族”就开始了对人们的“声波攻击”。听,又是他们在唱,唱着令人陶醉的摇篮曲,托给我一个仲夏夜之梦。

第一种进入耳中的声音,便是那熟悉的“嗡嗡”,果不其然,蚊帐外几只花蚊子如同幽灵般飘来飘去,仔细倾听,发现它并非那么讨厌,它似乎是夏夜的一种标志,不可缺少的一种声音。不过,在聆听时会付出血的代价,算是“演唱会”的门票吧。

第二种进入耳中的声音,来自窗外的草丛中,那是一种“吱吱”声,这种声音时而像大雨一样急,时而像溪水一样悠扬。音调高时穿过耳膜,激起一丝兴奋,音调低时,仿佛在安抚人们快些入睡。这是蟋蟀的独奏。

第三种声音,似乎才是演唱会的真正开始,这种声音若隐若现,这种嘶哑的声音像是一位老摇滚发出的,能让你想象出他年少时的热血,同样是“吱吱”声,却唱出了与蟋蟀不同的感觉,充满了沧桑之感,这是蝈蝈。

继蝈蝈之后,来了一声地道的“吆喝”,蝉的歌曲肯定是一首陕北民歌,歌声响亮,充满激情,点燃了所有听众的心,使听众感受到了夏天的激情澎湃,体会到了唱到体力透支才肯停下的热血。

蝉的出场使所有歌手都沸腾起来了,“老摇滚”蝈蝈不服输地拿出自己曾经的热情,喊出了自己最爱的那首摇滚歌曲,蟋蟀不肯独奏了,召集了自己的乐队,唱响了此起彼伏的交响曲。蚊子心甘情愿地当起了伴奏。蝉展示出高音的实力,用无人能比的高音唱着歌曲。

最后,它们来了一段二重唱,称职的伴奏蚊子用低声唱,主唱的蝈蝈与蝉放开了喉咙……

在这长达十几分钟的演唱会中,我渐渐进入梦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当虫鸣响起时,你会有一个美丽的仲夏夜之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