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随感650字

雨中随感

650字 六年级 写景

“漠漠清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天意阴霾,无边丝雨,细细密密,交织缠绵,在这初夏的天里,竟下起了密密小雨,天凉微寒,真像极了清秋。真是“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一把雨伞,一个人,一条雨巷,慢慢走,任雨水落地水花溅湿衣裳,竟升起些许惆怅,只怪这无边的丝雨,连绵不断正像极了细致入微、隐隐约约的思愁,我想是很久没下雨的缘故罢?一时阴雨袭来竟无端生出这些感情来。昔日这繁华,喧嚣的小巷只剩下了我一个路人--我喜欢在雨中漫步。巷口稀稀落落排列着几对行人,大都行迹匆匆,我便疑惑他们为什么那么匆忙?烟雨迷蒙,是怎样美好的意境啊。他们匆匆而过岂不错过了这美丽的景色?

思绪飘起,却被汽车鸣笛惊散,把我无情的从陶醉中拉出来,哎!汽车飞驰而过,高楼林立突兀…这现代化的产物与这美好的意境多么的格格不入。

我不禁羡慕起江南来。江南的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夏,“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江南的烟雨,“南朝死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我想这烟雨算是江南标志了罢,山色空蒙,水汽氤氲,细雨如丝,晃若仙境。我喜欢江南,真恨不得自己是江南人了。好一个“小桥,流水,人家”,流水款款,小桥横立,再几处人家,炊烟袅袅……江南就是这样一幅水墨画,清新淡雅,无需绚丽颜色的铺陈,只消淡淡几笔,足以美不胜收了。江南的魅力绝不止这烟雨迷蒙罢了,“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对,还有江南的小楼,“宝帘闲挂小银钩”在我私下对江南的印象里江南的小楼都是这样的罢,楼台之上几扇窗,几处宝帘闲挂,窗外流水潺潺,杨柳依依,楼中伊人独倚,淡淡胭脂淡淡愁。楼旁雨巷深深,几把油纸伞几个未归人,青石板路连绵延伸,我想江南是见惯了雨的。烟雨中的江南才是最美的江南。

“春未老,风细雨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望江南!

六年级:903104113

玉海楼

600字 初三 记叙文

建筑之所以留存下来,因为它是艺术,因为它超越实用。

北京有长城,西安有大雁塔,曲阜有孔庙,瑞安有玉海楼。

玉海楼带有浓浓的书卷气,生来就该待在清雅的江南。她的古朴、她的深幽、她的神秘,无不吸引着每一位文人墨客。

青石板、灰瓦砖,似乎就是为一个朦胧的雨天而存在,清脆细碎的雨声,落在玉海楼里,一下一下,叩着这座古老藏书楼的大门。它们守卫着悠久的文化,朴素而又优雅,如此不起眼的墙和砖,正是因为这浓浓书香,才得以长存。

江南是水做的,玉海楼也是。她三面环水,仿佛是依偎在水的怀里。水是那么安静,沉静得听不到一丝水声,而又不显得多么死气沉沉。它是缓慢地、轻盈地在流淌,悄无声息,也许是怕惊扰了沉眠于此的珍籍善本。水是没有表情的,可来往的人总能看见他们倒映在水的脸,或愁苦或愉悦。也许就便是此地无声胜有声吧,这一弯流水如同玉海楼成长的见证者,用那水流,串起玉海楼的历史。

玉海楼还有莲。它在这里有多久了?一年一年,盛开不衰。纯洁、高雅,莲是那样无暇的存在。就如同这楼、这人。莲也生在水里,也跟流水一样澄澈,它就像那优雅的精灵仙女,点缀于楼间,使她不仅有书卷的古板,更添生命的活力。

无论风雨,无论昼夜。

玉海楼一直都在发光,她的心脏一直都在跳动。光芒仿佛都有意汇集到她身上,照亮深藏其中的美好。再庞大的时间也改变不了她,此刻,她即是永恒。

她绝不只是一座藏书楼而已,她已经有了灵魂。

那不只是她的拥有者所赋予的,而是更多人,更多像这样热爱她的人给予的。正因为如此,她才那么灵动。她有风雨后的沧桑,有磨难后的耀眼,有痛苦后的深沉。

她就是那样的存在啊。

她的意义绝不只是停留在物质上的,她给我们带来的一切,都是无价的财宝。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写景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