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夜》读后感650字

《前夜》读后感

650字 初一 读后感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前夜》是俄国文学中描写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形象的最早作品。被文学评论家们一致认为是屠格涅夫的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的不朽之处在于:它在俄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非贵族出身的知识分子作为作品的主人公,迅速而敏锐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历史发展的趋向和要求,揭开了俄国文学崭新的一页。小说《前夜》反映了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俄国社会的新动向,是一部深刻地揭示俄罗斯社会现实的杰作。

小说反映了俄国19世纪50年代末社会运动的高涨及对新人物、新生活的社会需要的背景。主人公叶连娜是个正直、热情而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俄国姑娘。她出身豪门贵族,身边有好几位热心的追求者,都不称心。后来她遇到保加利亚人英沙罗夫,他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积极战斗并准备奋斗终生,十分钦佩和爱慕,并不顾父母反对嫁给了他。与他同赴保加利亚参加反对土耳其奴役的民族解放运动。途中丈夫病逝,叶连娜忠于信仰,依然前行。作品描写景物清奇迷人,色、声、香兼而有之;刻画人物善于烘托;风格细腻淡雅,独具一格。

要说在这些人物中谁最独特,算是一个能让读者感着亲切的人,那就是《前夜》中的叶莲娜,这个贵族小姐挣脱了旧社会旧制度的束缚,毅然去寻找自己的爱情,并坚定地走上了丈夫的革命道路。这个姑娘的勇气是令人钦佩的。她是觉醒了的一个人,一个妇女解放者,在小说中她比任何人都让人感觉有生气,展现出不同的品质和魅力。

其他人物我不想说什么了。屠格涅夫对爱情的描写很细致入微,让我在读小说的时候体验到了爱情的绮丽的过程,感受到了爱情的滋味,屠格涅夫看过不少书,所以文中穿插了很多作品和人名,从而提高了主人公的不同教养的描写。

大同城墙只随想

6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大同城墙之随想

十月二十一日上午,大同报社小记者齐聚大同东城墙。在这里,我们开始了新的采访旅程。

小记者们跟随讲解员吴阿姨登上了雄伟壮观的城墙。在吴阿姨的细致讲解下,我们对东城墙有了大致的了解。东城墙全长1800米,高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有12座望楼,580个垛口。我漫步在宽阔的人行道上,思绪早已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曾经的大同:睁眼一看,那不是明代屡立战功的徐达吗?他正在指挥民工建造明城墙。数十万名民工,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奋力将一块块硕大无比的石料垒起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同的城墙终于完工了。这时的它,雄伟壮观,固若金汤,而且初生牛犊不怕虎,跃跃欲试,渴望战争的到来。终于,异族不断地向中原王朝发起进攻,而它作为神京屏障,一次次阻挡了异族的入侵。它在战火中出生,在鲜血中成长,无数运筹帷幄的将军站在它的肩上指挥千军万马打退敌人的猛烈进攻,无数异族入侵者在它的身躯前倒下。在炮火的洗礼下,它长大了,成熟了。它也因无数次辉煌的战绩而名噪一时。

时间来到了近代,外国列强纷纷用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在各种现代化武器的进攻下,在岁月的磨蚀下,它垮塌了。它不再辉煌,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的遗忘。

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新中国成立了,国强民富。在经济高速发展之际,它也焕发出昔日的风采。在不断的修复中,它感到自己仿佛又回到那个辉煌岁月。经过七个月的修复,它又一次变得巍峨壮观、气势磅礴。

如今的它虽已变成历史陈迹,但是它却鼓舞着我们的爱国意志,激励着我们的爱国情怀。

城区十四小 六七班 王子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读后感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