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字写得丑600字

为什么我的字写得丑

6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为什么我字写的丑?因为我不爱写字,每一次,我写字的时候都写得乱七八糟,每一次,把作业交上去老师都唉声叹气,每一次同学们看我的字都会笑,因此我也觉得字很丑,也会情不自禁的笑起来。

老师观字

当我把作业交上去的时候,老师总是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也会情不自禁的笑,由于我的字写的丑老师又爆发出了十二级“大地震”把我震醒了,我才知道字写的丑的后果,我在看了一下其他同学的字和我的字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老师又把我们班“百科全书”——黄骁的字拿来比,我得意洋洋心想“他的字和我的字差不多”,在回教室的路上我心里暗暗的想黄骁的字和我差不多没什么可比的。

同学观字

我生气的回到教室奋力的把本子一甩,我轻轻的坐在板凳上,同学们飞快的跑过来看我的字,开始哄堂大笑,我以为他们在笑别人,我没在意,继续做我的事,奇怪的是,同学们都看着我笑,好像我是一个大怪物,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跟着笑,不过我纳闷着,同学们在笑什么,我挨个儿同学看,问是不是在笑“百科全书”我指着黄骁,我说:“是你、是你。”“百科全书”笑着说“是你、是你。”我又摸了摸他的头说:“是你、百科全书。”他说:“不是我”。我不知所措,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我,莫非我脸上有墨水,变成了京剧里的大花脸了。我从座位上一跃而起,以火箭般的速度冲进洗手间一看,咦!我脸上连一粒小小的墨豆也没有。我更加纳闷了!我回到教室时,“百灵鸟”站在讲台上右手高高举起我的本子,扯着嗓子大声叫道:“快来看,快来看。”我挤进人群中一看是我的写的字,同学们爆发了“十二级大地震,”一个个笑的前俯后仰。

啊……我恍然大悟,都是我的丑字惹的祸!

印象常州之东坡公园

1200字以上 高三 写景

坐在BRT上,伴随着摇滚的音乐穿梭在这繁华的城市之中。

双休日,难得的空闲,乘着秋意,出去走走,去寻找常州印象。

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闻着东坡肉的味道寻到了美丽的东坡公园,真是人间有味是清欢啊。

常州,这个江南秀色的地方也令伟大的文豪东坡爱上了这里,这里就是东坡的第二故乡。东坡一生曾11次来到常州并在这里终老。东坡公园便是当年弃舟登岸入城的地方。

东坡公园位于常州第一园林—红梅公园的东南侧,古运河东去的咽喉要道,整个景区是由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及古运河的半月岛组成的,两岛之间是由明代的古桥相连,只有4。3公顷的面积,却古迹众多,别有一番滋味。

人们为了怀念苏东坡,建造了舣舟亭。我放轻了脚步,走在这曲径通幽的石路上,去寻找那美丽妙秀的舣舟亭。舣舟亭位于园内南山顶,小巧玲珑的亭子不知是出自于谁之手,难道工匠们读懂了东坡的诗词歌赋,从而来了灵感建造的么?要不然,这座亭子怎会令乾隆皇帝留下难忘的记忆,怎会留下贵重的墨宝“玉局风流”。

在公园内绕过曲廊,便觉得顿时豁然开朗,林木蔚秀,水石清奇,古色古香。运河绕园东去,点一笔江南秀色。

一代文豪苏东坡受世人所敬仰,所以以“龙子护门”。东坡大门上的门环就是用其形似虎,名曰狴犴(相传是龙的第七个儿子)做成的。以及半亭屋脊两端的卷为龙头,名螭吻(相传为龙的第九个儿子)做成的。地位低下,只能够在园林的建筑上看到这些形象。

我进入洞门,一眼望去,迎面白墙分隔成仰景、洞门作框景、漏窗的借景,并且以廊而相连,且配以花木松石,层层次次,错落有致。我顿时眼前一亮,看到了“三苏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再一看,这岂不是泰山、华山、黄山的缩影吗。主干而高耸,次干而供奉,遥相呼应,错落而有致,这不是一幅俊俏立体的美画么,“细观烟雨三峰外,都在灵仙一掌间”的写照么?我随即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幅难得的秀美画面,作为珍藏。竹、梅、松这“岁寒三友”岂不是象征着苏家父子三么?

一步一景,一目一景。悄悄地,我不知不觉地已穿过了洞门。这块地方名曰:“怀苏庭”。怀念苏东坡,不是我一个人在怀念着他,而是更多的人们在怀念着。我随即在幻想着,能否在这庭中找到东坡的身影。眼前,一块“雪浪”的湖石闪入我眼前。原来之前看过有关东坡的书籍,上面记载着这则“雪浪”的故事。相传,东坡在扬州得到一块奇石,石头的纹路似长江风浪,洁白而无暇,就命名为“雪浪石”,并将它清供在案头盆里,终日观赏,之后又将其书斋更名为“雪浪斋”,东坡先生爱石,这石头不就如同东坡么,不就是东坡先生一生的写照么?我找到了东坡先生您的身影,就在此石上。

两株玉兰,格外显眼,枝枝笔挺。“谁信花中原有笔,笔笔忽生花”。传说中,当年东坡先生出生时,其母亲梦见了一位高人送来了一支橼粗的毛笔,是否暗示了之后的“落笔惊风雨,挥毫压四座”的绝句呢。作为唐宋八大家的东坡在诗词歌赋,书画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也就暗示了先生的自知之明高风亮节的品德。不与春花斗艳,却永照千秋。是哦,我又找到了您的身影,就在这玉兰上。

这座塑像就是我们崇拜已久的大文豪苏东坡。在文章、诗词中读出了他的性格呈现多样:或柔肠,或霸气,或细腻,或雄浑……在书法、画中看出了同样令人佩服的性格。一生坎坷,屡遭排贬,流放。但却始终没有放弃文章书画,而是换景作诗,借景作画,且吟且走,且诵且唱,将贬的地方作为写诗作画的地方,将这路途却比做一次又一次的旅途,阅江水,看重山,随即成诗作画。千古一绝的诗词书画,给世人所呈现了你的精神。这一刻,这座雕塑又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东坡先生。

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时值49岁的苏轼上表神宗皇帝请求到常州居住,任命为常州团练副使,因此与常州结下不解之缘,此后往返于常州11次之多。公元1101年夏,苏轼蒙朝廷平反,随即从海南流放而北归,因身患重病,不得而知,心有余而力不足,客死于常州,享年66岁。因此常州是东坡先生的第二个故乡。

随即我又观看了龙亭、御碑亭、洗砚池等等,景色宜人,不知不觉到了暮色之中。暮色下,点点星灯将这座园子装扮成另一种风格。夜色下,桂花幽香,庭院飘满。朦胧中隐约的神秘,恰似我与东坡有个约会。约会在这夜色下,约会在这月色下,一起吟诵着“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难道这月色也懂得东坡先生之情感,难道这夜色也懂得苏轼之性格?

伴随着悠扬的笛声,我将悄悄地离去……

江苏常州钟楼区航空技工学校高三:吕酉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五年级
记叙文
6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