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堂课800字

难忘的一堂课

800字 初一

有一种爱比父爱更深沉,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这种神圣的伟大的爱来自于老师。

一直以来,我很幸运在我的成长道路中,遇到了一位很优秀很特别的老师。是她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是她让我懂得在这个世界上要敢闯敢拼,是她让我喜欢上了学习。乌黑的头发,清秀的一字眉,爱笑的眼睛,小巧玲珑的鼻子,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没错,这就是她,我的小学老师——夏老师。

现在我已升入初中,不再是她的学生,她也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了。小学毕业以来我们很少见面,回首当年,仿佛就在昨天。尤其,那堂课至今还令我记忆犹新。

那天上午风雪交加,外面寒风呼啸。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都被冻住了,剩下的只是一屋的跺脚声。

鼻头被冻得红红的夏老师走进教室,平日里温和的她一反常态,满脸的严肃甚至冷酷,就好比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安静了下来,同学们似乎都感受到了老师的异样,都安静地望着她。此时教室里静极了,只听到窗外呼呼作响的北风。

“这节课,在操场上。”她说到。

几十双眼睛充满疑惑地注视着老师,同学们一时都没有明白过来,依旧在座位上坐着一动不动。此时,我心想:夏老师是不是说错了?

“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五分钟。”夏老师清了下嗓子又说道。

教室外,好像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我们挤在屋檐下,谁也不肯迈向操场半步。夏老师什么也没说,面对我们,脱下羽绒服,夹着雪的狂风吹向她单薄的身躯,她的头发被吹乱了。“到操场上去,站好。”她脸色苍白,很吃力的对我们说。

谁也没有吭声,同学们默默地排好队,安安静静地站在那里。寒风下,老师显得很消瘦。五分钟过去了,老师似乎用尽全身的力气对我们说到:“孩子们,在教室里我们都以为自己抵不住这场雪,事实上,我们不都顶过来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也不过如此……”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常想起那堂课,想起夏老师曾和我们说过的那一番话,每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每当在学习中感觉力不从心时,寒风中夏老师那单薄的身影就会浮现在我脑海,她说的那一番话不断砥砺我前行。

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像个别同学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寒风凛冽的上午,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一堂终生难忘的课。

难忘的大雁塔

1200字以上 初一

夜幕下的西安,是霓虹灯的欢乐谷。大雁塔的广场上,人流如织。

我想一睹大雁塔的风采,穿过摩肩接踵的人群,快速地一级级跨上台阶。

我一直以为,所谓塔,如果没有北海白塔那样绿树红墙柳浪空濛的秀气,也要有桂林日月双塔夜色下人在画中游,人在画外观的灵气。但大雁塔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她正在维修。整个塔四周都是钢筋搭建起来的架子,像搀扶一棵古老参天的大树。不知怎的,诸如“气魄宏大、格调庄严、造型稳重”一类原本根植脑海的词,倏地销声匿迹了。晚风中的大雁塔竟像个羸弱的孩子:灰黄斑驳的青砖,算不得高的塔刹,还有几处被岁月磨蚀的檐椽。何况塔顶是那么细小,塔基又这般宽大,她就是个有点笨拙的孩子。

我本就无法靠近大雁塔,无法看到灯光映照下塔身的灿烂辉煌,无法登临她七层、高六十多米的塔身来俯视古城西安,无法触摸莲花藻井中央硕大莲花的圣洁,不免想转身离开,可又实在迷恋不已,只好绕塔身散步。我一次次靠近塔身在近处仰望,虽然她还是原来的模样,但感觉又有些不同。砖的斑驳,塔的厚实,仿佛无言的老者,她沧桑的背影就能使我肃然起敬。

此时,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已经喷放。水花随着音乐旋律的不断变化而起伏跳动,涌动的水柱如纤纤少女,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引来人们一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夜晚的音乐喷泉是绚丽动感的。

轻风习习,夏夜凉爽。大雁塔只是静默在那里。

我能想象塔中的故事和文字。我知道它们也静默在那里,静默在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哪怕它有一股浓重的黄土气味,哪怕它是闻名遐迩的题名。它们都同塔上的青砖一样斑驳。

塔四周的钢筋,有的高高耸立,争高直指,似乎要与塔试比高。静默的大雁塔,镌刻其上的无言的文字,仿佛要继续述说它们主人的成就。看,它们从唐朝的牡丹花丛飞过,在清明上河图徜徉踯躅,缓缓地追溯又探寻,一步一步烙下的脚印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落下来,跌进古代帝王圣僧和诗人的心田,又在现代的文人墨客抑或平民草根的心里激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白居易不就曾是“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年少”么?孟郊不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惜我只能想像当年题名流饮的盛况了。大雁塔静静地承载一代又一代的喜悦,再送走一代又一代的忘却。

音乐广场上的喷泉已经停歇,游人渐渐散去。大雁塔披上夜色,她的雍容或许更加动人。但此时,她恰如少女也有静若处子的时候一般,绮丽灵动的古都如头顶的明月,宁静、深邃。明灯在佛龛前悠悠地燃着,青烟袅袅……

站在玄奘大师曾经站过的地方,慢慢感受大师的气息,静静地呼吸,静静地冥想,静静地看远方,思绪飘向了大唐盛世。

杜甫有诗句“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岑参与高适等人同游时写下“塔势如涌出,孤塔耸高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是登塔时的自然流露,隔着时空依然引起无数心灵的共鸣,而此时无法登塔的我,因为可以有这点点念想,竟毫无遗憾之感!

回望皓月下的大雁塔,她那经历了千年风雨的身躯。茹古涵今的雁塔不仅高大,更是伟大;不仅久远,而且永远。无论是游人的熙攘,迁客的惆怅,丝绸之路的驼铃,还是盛唐的大气,离乱的悲伤,雁塔题名的喜悦,都曾在这座塔里停留,都留下了各自的痕迹。可是,又有谁能成为大雁塔的灵魂?谁又真正离去?这座塔把它们都揽入自己的怀中,使尘世的万千情怀融为一体,并任其渗入自己的每一块青砖之中。

月色如水,在明月清风里,静默的大雁塔又将接受新的洗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