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我快乐500字

我读书,我快乐

500字 初一 议论文

书,如一杯茶,入口青涩,可慢慢品味,却发现,满腔的苦涩,都已化成千丝万缕的甘甜缠绕在齿中……

倚阁,长叹

是谁,在大好春光中叹息,感叹时光的蹉跎,感叹落叶的无情。在落花流水中,感叹自己的命运,“花开花谢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黛玉,一个如花的女子,有着如花一般的命运,花一般的容颜,却也拥有花一般的悲剧。在《红楼梦》中,我见证了她的命运,清高只不过是你的保护色,你没有宝钗的城府,也没有宝玉的多情,所以你只能在黑暗的角落舔着自己的伤口,暗自心伤。一曲散尽,我恍如梦中醒来,泪,从眼角落下,黛玉,一个如花的女子……

临风,潇洒

“大江东去浪淘尽,属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李清照,历史上,有多少风流人物,他们的潇洒,他们的才情,无不令人佩服。是谁,在天地之中感叹,又是谁在无情中潇洒,我临风吟诵:“欲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每当咏吟这首绝诗的时候,心总会一颤,仿佛天地间只有我。可当梦醒时,一切又归回原点。不过,够了!能在红尘中临风,潇洒一回,够了!

仰望,凝视

它是曲折蜿蜒的,是激荡人心的,却也是令人落泪的。在《十一月》中,我凝视着女孩的身影,随着她在风中遥望远处的石雕,共同等待着她的好哥哥。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我陪着海伦一起笑,一起哭,同她在黑暗中一起寻找光明。在一个个故事中,我随他们哭,随着他们笑,在一片天地中,拥有我们的世界。

书,是令人着迷,是令人感叹的,在书中,我寻着心灵的路,到了自己的天堂……

活着的历史

800字 四年级 议论文

克林顿夫人希拉里写过一本书,中文名是《亲历历史》,它的英文名《the living history》意为“活着的历史”,这表明:过去的岁月仍旧充满着勃勃的活力,并在现实的生活中传承新的思想。 如果说克林顿夫人希拉里的书所传达的,不过是十几年前几十年前的故事,那么人类的文化遗产所传承的,则是一脉千年的古风遗韵——这本历史的“书”厚重得简直让人无法轻易翻动。

历史活着,活在图书馆里的古籍善本的文字之中,活在每一个沧桑千年的文化遗产之中。我们翻阅古籍时,历史在脑海中被重组,而当我们参观文化遗产时,历史则在眼前活生生地展现——那样真实,又那样清晰。于是,时空的距离淡漠了,岁月的隔阂消逝了,翻阅历史的过程也不再枯燥,只是多了份触摸历史的沧桑感。 记得去参观北京天安门时——那时城楼还是开放着的,任游人上下——我缓缓地抚摸着台阶拾阶而上,仿佛带着一种踏着岁月远行的激动。登上高高的城楼俯视,城门下的车流川流不息,古典与现代就这样兀自分立着——分立但又不互相抗衡:城门上,历经沧桑的是历史的痕迹;城门下,新时代的洪流从大道上通向远方。这时候,我才真正明白,历史没有沉睡,它积淀在这文化遗产中,只不过安安静静地活着罢了。

很多人对文化遗产的价值不甚明晰,他们认为,这些古迹理应和早已失佚的典籍一样被埋入历史的坟场,就算有价值,也只不过是满足一下观赏游玩的乐趣。殊不知,如果文化遗产仅仅是观光之地的话,何必要将它定义为“遗产”而加以修缮维护呢?作为历史的馈赠,文化遗产是一种价值的传承,尤为珍贵,弃之毁之,那留下的只能是破碎的历史残垣了。 曾经从一本书上读到,新中国建立之初,著名维新志士梁启超之子梁思诚为了保护北京城古朴规整的布局而奔走呼号,然而,由于城市的发展需要,很多古建筑还是被拆掉了。如今回首,仍能想像当年梁先生面对轰然倒下的文化遗迹的痛心。砸在他心头上的,分明不是古建筑的砖瓦,而是历史的屋梁;从他眼角流下的,也不仅仅是自己的泪水,更多的是历史的酸楚。

历史活着,活在这一处又一处的文化遗迹中。我们翻阅着印刷的书籍,尊重的是写作者的心血;而当我们翻开历史这本书的,也应该尊重这活着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议论文
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