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车老人550字

修车老人

550字 五年级

炎热的午后,阳光炙烤着大地。在巷子尽头,有一把阳伞撑在那里,伞下摆了一张桌子和一些维修工具。这,便是修车老人的全部“道具”。

苍白的两鬓,眼角和额头上布满了皱纹,好像被拧干了的毛巾一样。鼻梁上那副厚厚的老花镜总是让人觉得要把他压得透不过气来。身上那件洗薄了的衬衣,夹带着汗水紧紧地裹住了老人的身体;一条卡奇色的长裤,已经褪尽了颜色,裤腿上还破了个洞。他走起路来也不方便,一顿一顿的,非常缓慢,一阵热浪袭来,老人左摇右晃,似乎快要跌倒。

修车,是一件苦行当,不仅脏、累,而且赚不了几个钱。看他那双触目惊心的手,已然说明了一切。老人的手,因多年的污渍积累,已经成了一双“煤炭手”,黑黑的,沾满了黏糊糊的油腻,估计洗上个三天三夜也难以洗净。指甲也被摩擦得开裂,时间久了像是即将要脱落。这手,真让我怀疑,是人的手吗?

他总是不停地在摊前摆弄,没客人的时候就去擦洗他的工具。他似乎一刻也不能停下来,或许,他根本不想停下,觉得这样能招来更多的生意。见有人推车来修,老人便笑呵呵地迎上去,从客人手上接过车,立马老练地操起扳手和螺丝刀,敲敲这里,拧拧那边。松螺丝、卸胎、翻胎、粘补、上胎,一气呵成。一眨眼的工夫,车子已被他修理得稳稳妥妥。当老人把修好的车推送到客人手上时,客人脸上总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不管是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都有那么一个身影,在伞下,忙碌着……

正视短板

900字 初一

瓜无滚圆,人无十全。有时人们困扰于自己的短板,看着木桶内浅浅的一洼清水暗自流泪,苦苦地填补着自己的短板,却又日久也不见效。这时我们应该抬起头来,环顾四周,看清这雾重烟轻之后的“斜面”,看清自己所处的环境。你会发现,也许只需轻轻旋转木桶,调整长板的位置,便可充实自己那一桶清泉。

组成木桶的板代表了我们各方面的素养,有的人善于创新,有的人善于交际。我们可以人尽其才,用长板弥补自己的短板,不让一根短板毁了一个木桶。庄子在其外篇的《山木》中讲了阳子到宋国,在途中住的旅馆的老板有两个小妾,其中一个人长的美,一个人长的丑;不解之处是貌美的受到冷落,貌丑的反而得到宠爱。原来,丑的虽丑,却以其内在的美,弥补了外在的缺陷。有的短板虽很难直接弥补,却可以用自己的其他长处来弥补。

但存在短板并不一定就是坏事。法国剧作家尚福尔曾说:“缺点并非全然是缺点,只要它不憎恨美德。”短板若不是阻碍我们前进的关键因素,我们也不必纠结于那一点瑕疵。更何况有时一点瑕疵不仅不影响美观,反而让自己更加独特。西楚霸王项羽虽不擅计谋,但与刘邦相比,他的豪爽、优柔寡断却让我们感到无比真实,就像残缺的维纳斯雕像若加上手臂反而失去了原有的神韵。既然短板并非一无是处,让它短着又何妨?

短板该不该弥补还应依据我们对自身的价值定位,依据我们把自己放在一个什么样的“斜面”上。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说过:“敏锐的眼睛就是作家的手艺工具,他要敏锐得足以能看到自己以及还没有进入视野的东西。”不仅仅是作家,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这样一双“敏锐的眼睛”,不仅仅要看清自己的现况,看清自己的长板与短板,更重要的是深入内在,看清自己木桶内水面的波澜。

电影《死亡诗社》中的基廷老师在第一课堂上告诉学生,要学会“寻找自己的声音”,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不仅仅是由内而外,也要由外而内,于灵魂深处挖掘自己的内心,寻找最真实的自己,寻找自己的“斜面”。只有对自己足够了解,对“斜面”足够了解,才能更好地适应“斜面”,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看清自己,看清时代的短板,不拘泥于木桶中的涟漪,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定位自己的斜面,才能不再受困于“长板”“短板”。当下最值得去做的就是寻找属于自己的“斜面”,于最适之处,集水于腹,充盈自我,也丰富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