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作文结尾(10篇)
  • 1200字以上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 1000字
    21、文学是社会现象经过创造过程的反映;反过来,社会要受到文学的创造性的影响被塑造。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郭沫若22、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23、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郭沫若24、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郭沫若
  • 1200字以上
    39、文学是社会现象经过创造过程的反映;反过来,社会要受到文学的创造性的影响被塑造。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 郭沫若40、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41、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42、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郭沫若
  • 1200字 初二 议论文
    ”屈原没有发动起人民战争,郭沫若却真把个毁灭一切的时代给召唤来了,既然是自己召唤来的,也就什么话也不能再说了。《雷电颂》这篇文章真真正正的写出了那时中华儿女的心声,郭沫若一个用笔也能让中国人呐喊的一位英雄,也怪不得蒋介石和毛泽东都要请他为自己做事。在《屈原》这部戏剧中,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和邪恶,爱国和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 750字 高三
    按照自安装的思想,必然毫不犹豫选择理科方向,但是郭沫若并没有,他反而专注于写作,因为他知道他热爱于写文章,他只有在写作上才有热情。才能成功!最后,郭沫若以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享誉文坛。若郭沫若当时没有坚持写作,或许我国便少了一位大文豪了!林微因亦是一代才女,但是林微因不仅在文学方面展露天赋,她亦擅长于建筑。不过她并没有在建筑学这一方面深入,而也是走在文学道路上,并使自己的文学之路亦盛开花朵,芬芳洋溢。谦逊固然是一种美德和礼貌,但是一味地谦虚只会埋没了自己,无法发挥出自己原有的强大力量。学会这发现自己的伟大,绽放自己的美力芬芳!
  • 1000字 小学 叙事
    “奋飞还得读良书”这话也成为我热爱阅读的座右铭。有的人说,只要有文化,就能立志成才;而有的人说,只要诚实,就能立志成才;而我觉得要多读书,读好书,有文化,讲诚信,才能立志成大才。谢谢《郭沫若作品新编》,谢谢郭沫若的那句话“奋飞还得读良书”!同学们,让我们多读书吧,徜徉在书海里,品味着书籍的芬芳,感受着读书的乐趣,打下我们人生的坚实基础,长大后成为对家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吧!
  • 800字 高二 议论文
    我最喜欢郭沫若先生仿拟《七步诗》写成的《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度上珍,灰作田上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而郭沫若先生者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逸过火”,但若是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换位思考,一个既省时又省力的方法,我们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相信我它真的很管用
  •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写景
    不知在我心目中的那个美丽圣洁的湖泊,何时才能再现?倘若郭沫若先生在世,看到如今这般的滇池,还能写出美妙的滇池圆舞曲吗?曾经记得有首歌叫《滇池圆舞曲》,郭沫若作的词,那样缥缈美丽的意境,那样圣洁清纯的滇池!我的心情很复杂。漫步在滇池旁边的堤岸,湖水滔滔翻滚着,那样深沉碧绿的绿色,像绿油漆一般的绿色。远处的山峦倒映在大片大片泛着青绿色蓝藻的臭烘烘的湖水中,隐隐绰绰,完全失去原来的美感,码头上的游船也早就已经消声匿迹,取代而之的是打捞蓝藻的小船。
  • 1200字以上
    从“新文化运动”到1949 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从新中国成立到当今的文学称为中国当代文学。高考一般不涉及当代作家作品。1.“两面旗帜”——鲁迅和郭沫若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三部小说集、一部散文集、一部散文诗集和多部杂文集,《祝福》选自《彷徨》,《药》、《阿Q正传》等选自《呐喊》。郭沫若:新诗的奠基者,第一部新诗集《女神》,另有历史剧《屈原》等。
  • 65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鲁、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这位在旧版《现代中国文学》上声名赫赫的中国现代文人,此时此地,在自己的故乡连同自己的故居,都成了历史的一颗琥珀,一颗栩栩如生而被尘封遗忘的文物。当我跨出沫若故居门槛后,蓦然回顾,惊讶这故居竟然为这乐山沙湾古镇最后的瓦房民居了,那个旧时代最后的残梦了。远山无影,寒气笼罩着沫若故居老屋,真个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叫人也无从寻寻觅觅了……多读读这些文人的作品,多走走这些文人走过的地方,感受一个文学的世界。感谢郭沫若让我对文学燃气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