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作文结尾(10篇)
年级:
小学 初中 初一
体裁:
记叙文
  • 1200字以上
    读后感:一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从他的一生中可以看出,为何词风如此豪放不拘。一位爱国却又报国无门,令人痛心!正是这种爱国精神成就了狂放派诗人辛弃疾。虽然辛弃疾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但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所以辛弃疾也可以说是可怜的人,如他所说“栏杆百遍,终不能挽救南宋朝廷”
  • 1200字以上 高二 记叙文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极负盛名的爱国词人。他的词豪放激昂,慷慨深沉,风格多样,这与他的虚心学习是分不开的。一次,在宴会上,一位歌女咏唱了辛弃疾的两首新作,众人一齐喝彩,赞扬辛弃疾的词写得好。辛弃疾得意之余,请在座的提意见。在一片颂扬声中,年少气盛大的岳珂(岳飞的孙子)猛然站起来,毫不客气地批评辛弃疾的词用典太多,辛弃疾很有雅量,高兴地说:“你真是一语破的。”点评: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备了人的行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从侧面体现文中主人公的心灵历程。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全文叙事集中,不枝不蔓,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
  • 600字 四年级
    他对这户人家充满了好奇心,便想走过去与他们交谈。他走进茅草屋,与喝的半醉,满面通红的老公公,老太太交谈得很好。最后,老公公老太太还请求他在这儿吃饭,住宿。辛弃疾也好不推辞,爽快地答应了。三个儿子听说有客人来访,都十分高兴,连最贪玩的小儿子都放下手中的莲蓬,去招待辛弃疾辛弃疾十分高兴。第二天,辛弃疾早早地起了床。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墨,纸,写下了《清平乐·村居》这首流芳百世的词,告别了这户温馨的五口之家。从此以后,辛弃疾爱上了田园风光,写了许多这一类的诗词,写得十分的好。
  • 800字 初二 读后感
    读罢梁衡先生的散文集,我终于明白了把栏杆拍遍的含义。“把栏杆拍遍”语出辛弃疾的《水龙吟》,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所以,“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作者认为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在词人把栏杆拍遍的振聋发聩的声响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真实的复杂的心情: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耐、等待、企盼……《把栏杆拍遍》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而又命运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辛弃疾的一腔澎湃的热血。
  • 900字
    次年春天,宋宁宗降下圣旨,要辛弃疾到京城临安去,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辛弃疾把这件事告诉陆游,陆游觉得这是辛弃疾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机会,为他感到高兴。为了鼓励辛弃疾发挥自己的才能,陆游特地写了一首长诗赠给他。诗中写道,“辛弃疾是古代大政治家、军事家管仲、萧何一流的人物,现在当浙江东路安抚使,实在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鼓励他为恢复中原而努力,千万不要因为受到排挤不得志而介意。六十六岁那年,这位始终是被大材小用的爱国英雄,终于在忧愤中去世。成语出处:宋·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成语释义:比喻对人材的使用不当。
  • 600字 初二 应用文
    目断秋霄落雁,醉醒来却也只是响空弦。我为辛弃疾“追往事,叹吾今,春风不染白髭须”的沧桑而惆怅,为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愁苦而忧伤;为辛弃疾“去不解带将愁”的担忧而感动。你的守望成了英雄末路的悲凉。于是我蓦然回首,但见你在峥嵘岁月背后抗金与灯火最为阑珊之处,你的守望终成为千古绝望。——后记
  • 8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辛弃疾如果看到此情此景,定会忘却壮志未酬的悲哀,定会感受新历城那"一壑一丘“中的美感。信步闲游见美景,合家团圆乐融融,和谐的深意在历城阐释得淋漓尽致。“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花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幅对联写出了辛弃疾的词作风格和政治抱负。辛弃疾,新历城。我们每个历城人可以笑看历城新风貌了:盛世桃园开凿,风景这边独好!
  • 450字 初一 记叙文
    辛弃疾一想真是,这首词里借用的有杜甫的《登高》《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等典故,确实让人费解。”这时候,岳飞的孙子岳珂站起来了,他说:“那我就斗胆提一个小意见,我认为你在词中用的典故太多,知道的人还好,不知道者对这首词理解起来很是吃力。辛弃疾十分高兴地给岳珂鞠了一躬,继而兑现承诺。从此以后,辛弃疾的词用典故就很少了,读起来通俗易懂,更加绝妙。
  • 550字 初三 散文
    辛弃疾毕生一腔热血为国,却始终不得重用,壮志难酬的悲愤也只能用笔倾诉于书纸之间。躯做砖,筑河山,生当为长歌百千,血能抛赤县。他辛弃疾不求留名汗青竹卷,只愿了却君王天下事,恢复山河,可最终鬓生霜华也未能如愿。公元1207年的秋季,辛弃疾抱恨而终。千百年后的我们,虽已不能目睹他醉卧疆场,却能循着他留下的一字一词的千古绝唱,让我们震撼于他对祖国山河的一片热爱。
  • 1200字 高二 写景
    他脸上浓浓的笑意逐渐凝固了。我什么时候才能等到自己的冯唐呢?酒酣耳热之际,辛弃疾忽然想到:我胸胆尚且开张,鬓边的白发也不足为道,那么凶猛的老虎在我手下也毫无抵抗之力,但即使天生猛将,不上战场又有什么用呢。射天狼虽然这次出猎时精神一振,然而辛弃疾却实在高兴不起来。空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力、杀敌之心,却只能眼看着大好河山被外族占领,还有比这更荒谬的吗?宴饮欢笑声中,辛弃疾心中的愤懑难抑,他蓦的抓起身边的弓箭,怒吼一声,射向西边的天狼……
辛弃疾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