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作文结尾(10篇)
  • 450字 初三 散文
    我讨厌这样的应试教育,每天不错过每道题,就是为了别错过可是考到的可能性,根本没注意吸收,我真的觉得很累很累。最痛苦的学生就是那些中中的学生,不好也不坏,根本不受关注,我真的觉得很不公平,想要努力冲上,却又力不从心,想要放弃,却又不甘心,我真的觉得很矛盾矛盾。。毕业后,我想我不想再死读书了,我想要开始培养我的兴趣,发掘我的潜能了,我不想让应试教育扼杀了我的梦想。加油吧。。
  • 1200字以上 初三 议论文
    应试教育限制了人们的活性思维能力,只是局部的讲求知识的丰盈,而忽略了怎样大胆创新,不得不说应试教育是一种弊大于利的教育方式。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绝对不止这些,还有许许多多的“副作用”,不得不说,应试教育是一种相当于将人当成机器人来教学的方法,用比较普遍的话来说,应试教育相当于一种现代版“八股取士”只懂机械的灌输知识,而不懂得教育他们运用知识,将知识局限于一个范围,试问,世界上还能有多少个钱学森的存在?
  • 1200字以上 初三 议论文
    应试教育限制了人们的活性思维能力,只是局部的讲求知识的丰盈,而忽略了怎样大胆创新,不得不说应试教育是一种弊大于利的教育方式。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绝对不止这些,还有许许多多的“副作用”,不得不说,应试教育是一种相当于将人当成机器人来教学的方法,用比较普遍的话来说,应试教育相当于一种现代版“八股取士”只懂机械的灌输知识,而不懂得教育他们运用知识,将知识局限于一个范围,试问,世界上还能有多少个钱学森的存在?初三:六道魔
  • 800字 初三 议论文
    怎样才能即没有应试的弊端,又不会影响升学率,优秀率呢?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三学生李林子在《实行素质教育不妨来一个双轨制》提出:建立一套与现行教育休系并列的另一套素质教育体系,实行双轨制。让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竞争,并由市场(学生、拓生单位)调节,提高教育质量。我也希望中国能实行双轨制,也希望“应试教育”能与其弊端来个漂亮的“吻别”!
  • 650字 高一 议论文
    我们必须认识,应试教育不能决定一切,人生靠自己把握,相信自己的能力。正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但人正因此才各有所能。人没有十全十美,也不能考的十分理想。应试教育仍旧在我们身边,目前这种模式无法改变,唯有我们靠自己的努力,凭着自己的能力去冲垮这无情的模式,带给下一代一片崭新的天空。高一:1148387562
  • 550字 初三 书信
    当然,要中国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这个过渡时间是可以漫长的,但也可是短暂的。其实可以用更好的方法来实行应试教育的。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当然不是仅仅唤起个人好胜心那样容易,但业因为如此,所以才更有价值。事实上,无论什么教育也好,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多肥沃的土地也会有干瘪的稻谷。什么教育都会有利与弊,只要掌握好正确的方式去教导学生,瘦马也会便骏马的。
  • 450字 高三 叙事
    鱼吻卧石水,卧石答春绿。欲问我是谁,我是大蠢驴。看第一首意境可真美,再看译音可真讽刺。讽刺之余这说的不就是以后的自己吗?是啊,没有文化,没有专长跟蠢驴有什么两样。躺在应试教育下我除了拥有一张永远不及格的答卷外,还有什么?我的价值仅此而已……唉……就算我仰天长叹,说不定路人还当我有病呢?就让那无数的铁蹄把我踩成肉泥吧,谁让我躺在应试教育下呢?
  • 1200字以上
    “把握应试作文的本质特征是作文得高分的最基本前提。”张胜老师说,应试作文因为有应试的特征,其好坏的标准首先是合不合题,合不合评分标准,合不合改卷人的阅卷习惯,其次才是个人的写作能力。所以不管考生的写作功底多强,都不能仅凭感觉写作,要讲设计和布局。作文的题目是文章中最重要的词语,紧扣题目便重点突出、主题鲜明。这对于写作水平一般的同学来说,是赢取考场得分的最好办法。张老师告诉考生,改卷教师的阅卷习惯一般符合以下公式:看立意+看卷面+看结构+看语言=分数,用时60秒左右。“明白了这些,可以对症作文。”
  • 700字 高一 议论文
    其次,分数的高低体现在各科成学习上,但并不容易全部优秀。偏科就是很好的体现。有的人理科好,但是学习文科吃力,结果分数不高,但这就说明他学的不好吗/我不这么认为,他具备理科学习的素质,可以从事理工行业,同样造福社会,但分数却抹杀了这种人才,这也是应试教育的缺点。人没有十全十美,也不能考的十分理想。但人正因此才各有所能。正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我们必须认识,应试教育不能决定一切,人生靠自己把握,相信自己的能力。应试教育仍旧在我们身边,目前这种模式无法改变,唯有我们靠自己的努力,凭着自己的能力去冲垮这无情的模式,带给下一代一片崭新的天空。高一:1148387562
  • 800字 初二 说明文
    但中国现当代的学生们也的确应该感到欣慰,虽然完全抛弃掉应试教育对现在的中国来说还是一个蛮棘手、难落实的难题,但在素质教育的“帮衬”下,也许不再有更多的学生遗落他们的个性了。虽说素质教育只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而不是“抛弃”,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还是考试,总是脱离不了传统的应试模式。失落的个性,有点遗憾,但总是符合现实的;失落的个性,有点残缺,但总是一种缺陷美;失落的个性,有点叹息,但总是会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