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两撇胡须1200字以上

爷爷的两撇胡须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快过年了,我们村里可热闹了。家家户户的窗户上对贴上福字和窗花,门上都贴上了红红的大福对联。村里村外就象被一种红红火火的节日渲染,各家各户都在为节日忙碌。我家也不例外,最忙碌的还是我的爸和妈。

一早上天还没有咋亮,爸爸妈妈就起来,开始为我们一大家子忙碌。我家年岁最大的还属我爷爷,他都七十有三了。每天早晨爸爸妈妈起来第一件事,先到爷爷和我们的房间里看一看,为爷爷倒尿罐子。再给爷爷和我们掖掖被角,在鸟悄悄的走出去,去到外面去忙活。

虽然那时家里并不富裕,可那时过年的心情比现在高涨。一到这个时候,我爸和我妈就开始张罗起来,置办年货,给家里的一切都换新的,就连墙上贴的画,都统统地撕下来,再买些新画沾上。

我爷爷在东屋住,我们在西屋住。大部分时间都是我们和爷爷住在一起,因为爷爷也非常的喜欢我们,爸爸妈妈让我们和他一起住,好照看一下爷爷。

过年了,一到这时,爸爸就骑自行车到肇东去,买回一些年货回来。他首先想到的是爷爷,给爷爷买了新衣服和许多好吃的。可是爷爷为了偏爱我们,有时就偷偷地给我们吃,我们不要,他就骂我们,有时追着给我们。

一到这个时候,其实最开心的就是爷爷和我们,爷爷虽然年纪大了,走路都不稳,但他还是领着我们到供销社去,给我们买一些糖果和一些小挂鞭一类的东西,这是爷爷的一番心意,我们可高兴了。

那时过年,不管村里村外都热闹得很,就比方看秧歌,那时的秧歌队一拨又一拨。都是各个大队和各个生产对组织的,那秧歌是真个的美,总比现在的秧歌好看多少倍。那时的秧歌有一种传统的美,美得踏实自然,不取众华宠,看上去那个的舒服带劲。

因为每对秧歌都不下三四十人,很有气势。那时农村哪有现代这些交通工具,就只有大马车,那秧歌队一来,就在十里八村都能听到,还没等到村里呢,你看那排着长龙的马车队拉着秧歌队浩浩荡荡的往村里开来,我们就象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终于盼来了,这时整个的村都象沸腾了,把这秧歌队围的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的。

那真是咋人的眼。他们扭得秧歌就甭提那个带劲,简直就扭到老百姓的骨头里,心里。秧歌不但排练得好,人们还加上一些二人转和一些东北小调,更是锦上添花,我们心里看了和听到了是那么的舒坦。爷爷这时走道不方便,我们就搀着出去看,他一边看着秧歌,一边乐得也合不拢嘴,最显眼的是爷爷那两撇小胡子,一笑起来非常有特点,就象人还没笑呢?胡子先笑了。

要属这时我家最高兴的就是贴年画。每年到过年的时候都是这样,一到小年,腊月二十三都是全部更新大扫除的日子,还差七天就是大年年三十,这时我们家老少一起忙。爸爸妈妈为了让我爷爷高兴,首先把他从里到外衣服裤子都换新的,就连这时打扫房间,也先到他的房间打扫,然后再给他的房间里贴上他喜欢的年画,这时的爷爷乐得更合不拢嘴,一起和我们忙活,简直就象我们这些小孩似的。

特别到了年三十,我们家里那个的热闹,爷爷领着我们到外面放鞭炮,他因为年纪大了,弯不下腰,他就在那里看着我们放,这时爷爷那两撇小胡子又直愣起来,在一旁笑。然后爸爸就领着我们一起在院子里,举行一种仪式,好像是求神灵保佑似的,在院子里用土坯搭一个小房,然后在那前面领着我们烧纸。

然后烧完纸后一起跪下跪拜,仪式结束后,就回到屋里,妈妈给我们端上温开水,我们就在爸爸带领下,洗手,说这也是一种说头。爸爸就让爷爷坐到炕上,我们就跪在地上一个个的给爷爷磕头,爷爷这时乐得更是合不拢嘴,那两撇小胡子又撅着笑起来,那心里的美呀,比什么都幸福。

妈妈这时端上了热腾腾的饺子,我们一家人吃得是那么的开心,这年过得是那么的幸福和甜蜜。

爷爷的书桌

600字 六年级 散文

爷爷家是我的童年,也是我的学习的起点,都因为爷爷的书桌。

爷爷是名工程师,所以一天到晚都窝在书房里看材料,使的书桌上一片狼藉,却又有一种浓浓的书卷气。早晨,当爷爷戴着老花镜看报纸时,我就在旁边装模作样地读着小说,惹得家人都说我们俩是一对书生。

爷爷的书桌是革命时期的,到现在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摸着那因风雨的洗刷而褪色的书桌,忽然有种渴望读书的念头,可能那就是传说中的灵气吧。爷爷经常在中午练毛笔字,看着爷爷把一张白纸顷刻间变成了一幅名帖,心里不由得暗暗佩服:这得经历多久才能如此轻车熟路地写出这笔好字啊!只记得大文豪鲁迅曾经说过:从一个人的笔记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品德。那么爷爷就是鲁迅口中那品德高尚的一员,是新中国不可或缺的栋梁之才,即使生命一如蜡烛的烛光一样微弱,却却依然散发着余热。

上小学时,爷爷特地把书桌腾出来给我用。当我拿着笔在桌子上写作业时,心理感受到了一种写作的渴望,尤其是二年级时得到作文二等奖时,我才真真地感受打那种感觉。爷爷当年也这样子好过吧?我常常在休息时这样想过,这也使得我对着书桌更有种想要一探究竟的想法。

人人都说我爷爷聪明,其实,他是勤学苦练才有这样的才华,一切中的一切,都是那张书桌。他目睹着爷爷的每一步,每一个成功,它都见证着。

瓶子里插着一株在新疆最常见的沙枣花,一摞报纸斜放在书桌上,砚台上支着一支毛笔,一大张宣纸放在书桌中央一束早春的阳光照在书桌上,已久闪闪发光。这,就是文人墨客所指的书房,却因这张书桌而更锦上添花,这就是爷爷的书桌,知识的书桌。

无论在哪,我都记得那张书桌,闪闪发光。

新北郊初级中学六年级:海的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