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欧阳修750字

我心目中的欧阳修

750字 初中

我心目中的欧阳修,源于五年级上语文老师给我们讲唐宋八大家时说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秀才,自觉自己才高八斗,文如锦绣,自视当世之下,只有欧阳修一人能与其相论。他偶遇欧阳修,几番卖弄诗句,欧阳修都能随口对出好的辞句。最后欧阳修用善意的口吻调侃了那位秀才。那时,我对欧阳修的印象是一位才华横溢,机智过人的大儒。

这学期我们又学了他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让我对这位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醉翁”又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苏辙、曾巩都曾拜于他门下。欧阳修举贤好士,苏轼便是受益者之一,成语“出人头地”的典故便是欧阳修赏识苏轼才华,对老友说“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见他对后辈的提拔。在政治上,他采取批评、谏诤来缓解社会危机,身居高位,仍坚持守节,不随波逐流,谥号文忠,可见他的为人。

文如其人,《醉翁亭记》中我看到了一位仙风道骨,乐观,随性豁达的老翁。环滁皆山,林壑尤美,水声潺潺,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这就是欧阳修人生最流光溢彩的醉翁亭。面对危运,欧阳修处之泰然,闲暇时常与三五知己于醉翁亭中抚琴舒啸饮酒赋诗,迎风远眺。从京城到滁州,从辉煌到落寞的种种苦难都在这片“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山水中慢慢远去,在“四时之景不同”的琅琊山中“朝而往,暮而归”,与民同乐,感受“乐亦无穷”,于滁州的山山水水中憩息自己高洁的灵魂。欧阳修安于太守之职,避世俗,远污浊,勤政爱民,著书立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语动千古,令人赏之,悟之,思之。

在我心中,这位醉翁,他在生活中坦然面对现实,不唯我独尊,平易近人,提携后辈,在文学上,他创作的散文,语言简洁流畅,自然,开创了一代文风。

我心目中的欧阳修就是这样一位智慧、豁达、与民同乐的老仙翁。

忆丽江古城_1200字

1000字 初二 叙事

天,渐渐的暗了下来,黑暗一点一点吞蚀着天空。窗外,人们急匆匆地回家,脸上没有任何悠闲的表情,街上永远没有车水马龙般的热闹,一切都是那么平静!平静的太阳远去,平静的傍晚来临,平静的人们匆匆度过了一天,一切的一切越来越沉寂,我望着平静的一切,渐渐的,陷入了一片热闹的回忆……寒假,我冲出寂静的冰雪来到云南,伴随一路湖光山色来到丽江,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彩云之南》中,描写丽江的一句是这样的——秀色丽江,人在路上。丽江是秀气的,是圣洁的。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跟随着人山人海,我随波逐流般地进去了,正是下午,炎热一点点被褪去,可古城的热闹丝毫未减,可谓摩肩接踵,城口一座大水车优雅地转,没错,不管热闹或平静,它就在那里,有的,只是那清澈的水。在我印象里,古城就好像于小桥流水人家,是的,两条小溪穿过整座城,顺流是进,逆流是出,河边的垂柳弯下细细的腰,它习惯了那个镜子里的自己,只有镜子里的那棵垂柳,才是最真实的自己。我看着美景,踏着轻快的脚步,怀着从未有过的悠然自得,去“逛”热闹繁华的古城,是多么幸福!

我走累了,走饿了,便闻到从四周传来的美食味,原来是条美食街,顺着小溪,走进一家美食店,来一碗热腾腾的过桥米线,伴着人山人海,伴着热闹古城,伴着秀色丽江,将这世上最美味的东西吞下,余下的,便是幸福感了。

傍晚,夕阳的余晖亲吻着玉龙雪山上珍贵的银光,将夕阳,将亮光全部带走,古城内会稍许平静,当最后一缕阳光洒在古城时,走在城中,望望天,望望溪水与垂柳,望望古建筑,这一切的一切,在我眼里闪光,阳光揣着满满的幸福洒向古城,古城用热闹和繁华将幸福传递于我。

傍晚,我走累了,就坐在小溪旁的板凳上,时不时传来酒吧的音乐声,丽江——艳遇之都,丽江的酒吧是最受欢迎的,一到夜晚,酒吧就会沸腾起来,一条街,充满歌声,彻夜未眠,在那里,酒吧已不再是青年们怀揣梦想的倾泻之地,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古老与现代文明交织的酒吧文化。

夜深了,酒吧沸腾着,微风拂过,垂柳在面前晃啊晃,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在耳畔徘徊,小溪上慢慢飘来一盏盏莲花灯,每个莲花灯都承载着一个梦想,店铺慢慢地关上了门,可古城依然灯红酒绿,渐渐地陷入可贵的宁静,我站起身,踩着还有余温的石板地,张开双臂,忘却一切杂念,望着莲花灯,一点、一点,远去……水车,依然转着,披着月光,没有世界的转着……

现在,窗外已是一片漆黑,一片宁静,我站起身,展开双臂。“该听写了!”一声清脆而又如此真实的声音将我拉回现实。没错,在今天,在这里月光没有世界地洒着,路灯没有时界地照着,而我,总是披星戴月,没有时界地学着,直到记忆一点一点远去……

初二:刘天旭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中
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