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海记忆900字

我的上海记忆

900字 初一

虽然我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可也是生于斯、长于斯,上海这个地方,保存了我太多小时候的美好记忆。

每天清晨准七点,我总是如闹钟一般准时,迎着射入窗户的一缕细碎的阳光醒来,伸个大大的懒腰,新的一天开始啦!洗漱完毕,和外婆一起出门。凉爽的风迎面而来,使我们神清气爽。梧桐树的叶子渐渐飘落,踩在叶子上发出“咔吱咔吱”的响声,像是在演奏一样,好听极了!穿梭在窄窄的弄堂里,发现这里已经很热闹了,老奶奶在门外的水龙头上淘米做早饭,老爷爷早起锻炼身体在打太极拳;年轻人有的一身短打出门跑步,有的忙忙碌碌夹着公文包一路小碎步;小孩子们嘴里塞着包子,一手扯着红领巾一手拽着书包一个劲儿往前跑……原来有那么多早起的人了呀!

穿过弄堂,早餐味儿扑鼻而来,我们循着味道加快步子走到摊位旁坐了下来。老板娘是一位挺和善的老阿姨,我们之前来过几次,她一眼就认出了我们,赶忙过来招呼:“哎哟,小妹妹,侬又来啦!今早恰滴撒?”外婆也忙回答:“老规矩,两碗小馄饨,一笼鲜肉小笼!”“好嘞!”说完,便转身去忙了。

因为是一家露天的摊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门口油条的制作过程。只见那师傅先把面团搓成条状,放入油锅中,没过一会儿,那白花花的面团就变成又香又脆的金晃晃的油条了。我朝外婆看了看,外婆笑了:“好啦,再加一根油条!”

“馄饨、小笼来咯!”随着老板娘好听的声音,两碗热腾腾的小馄饨和小笼就摆在了我的面前。小馄饨们挤挤挨挨,鼓鼓的肉馅儿似乎要顶破了那层薄薄的皮;切得细细碎碎的蛋皮、紫菜、葱花,在汤里轻轻浮游。那小笼则一个个静静地躺在木质的蒸笼里,那晶莹剔透的皮仿佛一戳就会破。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个,蘸些醋,送到嘴边小小咬一口,轻轻一吸,那美味的汤汁在我嘴里蔓延开来。一口小笼包,一勺小馄饨,满口的肉香余留在嘴里。外婆则帮我把油条一截一截拧断,又问老板娘要了一碟鲜酱油……吃饱喝足,我和外婆幸福满满地回家了。

上海里弄里那种宁静而热闹的早晨,那能传得远远的各种早餐的香味儿,成了我心头挥之不去的美好的记忆。只可惜,那条里弄拆了,摊位没有了,我家也搬走了。现在虽说还能在一些娱乐广场或者连锁店内吃到上海传统的早餐,但总感觉味道不对了,也没了那种露天摊位前边吃边跟熟人打招呼、聊天的自在了……真的没了以前的感觉了。

上海能不能再留一些这样的里弄,多留一些回忆给大家呢?

壮乡的“三月三”_800字

750字 六年级 叙事

壮乡的“三月三”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有吃五色糯米饭、唱山歌、抢花炮等习俗。下面我就来详细地讲解吧。

No.1五色糯米饭

壮乡人在三月三、清明等节有吃“五色糯米饭”的习俗。壮乡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五色糯米饭颜色鲜艳,由白、黄、红、紫、黑五种颜色组成。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用来染红颜色的“红兰草”具有生血作用,染黄颜色的栀子具有清凉解热凉血等作用,而染黑色用的则是枫叶。《本草纲目》里说枫叶“止泻益睡,强筋益气,久服轻身长年”的作用。用枫叶煮出来的饭,能“坚筋骨,益肠胃、补髓。”后来,壮乡人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每到节庆日,五色糯米饭的清香便萦绕着壮乡人的生活。

No.2唱山歌

广西壮族山歌是文化的精髓,主要靠口头创作,随意而出,曲调悠扬,歌词以七言四句为主,讲求平仄押韵。演唱方式有独唱、对唱和合唱等,伴奏乐器一般为二弦、竹萧、南胡等,配合歌声抑扬变化,听来可是别有一番风味。

No.3抢花炮

抢花炮是一种流行侗族、壮族和仫族等民族中的传统文娱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由于它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所以长盛不衰。

传统的抢花炮方法,场地通常在河滩或山坡上,不限人数,只放三炮,每炮大家一起抢。花炮是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圆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放在炮架(送炮器上)。炮架用的是旧式铁笼,内装火药点燃火炮,先后把三个花炮轰上天空,带落下时,所有人员都可奋力夺取。按民间传统,抢得头炮者,人财两旺,抢得二炮者,五谷丰登,抢得三炮者,吉祥如意。因此,参与抢花炮的人个个奋勇争先,互不相让。花炮最终被某人抢到后,唢呐声、鞭炮声响成一片,场面十分热闹壮观,胜利者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这就是壮族农历“三月三”的风俗。

六年级:黎庆华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