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心都在远方流浪1200字以上

文人的心都在远方流浪

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

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在各类书籍中,加在三毛前面的形容词都是倔强、坚强、特立独行等等。但仔细想来,三毛毕竟是个女性,再坚强、再倔强,又能到何种程度呢?

其实每个文人骨子里都是清高的,他们不屑与别人混为一谈,所以敏感的心正是他们所需要的。这一点尤其适用于女性,因为与生俱来的东西不可能用之不竭,所以生活经历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上,三毛值得任何人膜拜,她可以穿着破旧的牛仔服席地而坐,潇洒不羁。她可以流浪异国,不受阻碍。就算无情的现实一次次将她打垮,她永远可以用别人艳羡的姿态凌驾于现实之上。这也可能是许多喜欢三毛的原因吧。同样,她可以像个小女子一样,将深入骨髓的思念写得如此动人:“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它有着小女子的情怀,大女子的魄力,有着生命的宽度与厚度,所以上帝只能狠心夺走她生命的长度,让她在不惑之年就匆匆离世,留给后人无限的哀戚

无论怎样,对于三毛我永远只能是企羡,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人文情怀铸就的母性

毕淑敏的作品大多充满人文关怀与现实主义,但又不像白先勇写浮世繁华,我曾看过她的一篇《婚姻鞋》,观后拍案叫绝,文笔到位,犀利中透着过来人的情感,其余作品也是文笔细腻,委婉流长。别人说作家里的犀利一枝花应该是龙应台,一支笔写遍万般沧桑。其实这是要分类别看的,毕淑敏文中有一种母性的光辉是别人所不具备的。据说,福楼拜曾把莫泊桑的手稿付之一炬,要他描绘大街上行人的样貌,而这正是毕淑敏所特长的,用尖锐的笔锋描绘人事物,所以她才会被读者所接受。试问,谁会不接受一个描绘生活的人呢?

她将每一对灵魂伴侣的生活写得入木三分,将幸福写得如此动人“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赢得了所有人的爱戴。

所以,毕淑敏一生善良。她的光辉,照亮了千万读者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让我们追寻真实的自己与他人。幸福不是深情,而是久伴,在于点滴之间的关爱。

以平常心生情味

我常常想,世上再无第二个林清玄,可以将文写的如此淡然却引人深思。他的文章,经过了岁月的沉淀,如清酒,又清又有味道。

这个世界有人追求名利,有人追求自由,也有人淡泊一生静静写文。林清玄就好像我们心里某一角落安静的自己。每个人都会想过到了某个年纪能平安喜乐自由,达到林清玄文章中的高度“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每天被世俗杂务压制住的时候,能让我平静下来的只有文章与歌曲。林清玄的文字有治愈的功能与直达心灵的力量,让人沉醉其中,不忍离去。

记得《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中写道“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林清玄确实以“花”来证明了自己的存在。这是一种崇高的情操来支撑的心灵,留给读者难以摒弃的美。

这也可能是林清玄写文的情思所在,情味淡然,醇香悠长,似一杯清酒,流进每个人的心里。

春天,十个海子

与大多数人一样,初读海子,是那首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此,我的脑海里边有一个海子。我惊艳与这位先验性的诗人。有人说,海子是为情而死。这也众说纷纭。诗人的内心比作家的更孤独,这是我一直赞同的。也许是没有能够支撑他活下去的东西吧。海子一生爱过七个女人,其中一个是她的母亲自不必说,他与其余的六个有着怎样的纠葛我们也不妄加揣测,我们不是他,又怎会懂他。诗人内心是怎样的孤独落寞竟能让他如此决绝,留给后人无限的哀叹惋惜。

他的内心世界我们不懂,只有评赏生前的作品了。他的诗没有过多的浓墨重彩,反而给人清晰的存在感。所以,海子死后,大家才会说法不一。一位诗人选择用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到底是为了什么?

诗人似有憎恨《圣经》的情结,圣书“肮脏而快乐”。这一情结更明显地表现于《太阳》一诗中:“肮脏的书杀人的书戴上了我的头骨/因为血液稠密而看不清别的”,这也就更加明确地交代了死亡:圣书让人死亡,死亡的结果是血液横流,再也看不到远方。然后有人在海子生前的作品中找到了死亡意识和死亡景象,而且它们是那么的生动和真实。而尤给人以警醒的是,在他生前,人们是不会注意,有时即使是注意也是不会警觉这些景象的。但是当人们后来一遍遍地感受这些时,诗人已逝。

在一个和煦的春日,我看见远方,看见海子向我走来,面带微笑,身后一片春暖花开。

每个文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感情,而他们愿与读者分享,这本就是最大的幸运了,我们不必苛求太多。余秋雨曾执笔写道:“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是的,文人。

文人的美

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文人有大美,墨赠灵珠妹。

人在世上走,风雨一程霜雪又一程,踏过生命的经途,总会有几段难忘的美丽让我们铭记。这种美可以是自然美、生活美,也可以是艺术美与伤怀美。若说美是上天厚赠的礼物,我们且把文人称作是这些美的记录者。

文人与美有着数不清的纠葛。文人爱写作,善美心中藏,偶尔文思兴起时,总会忍不住挥毫指点;情至沉醉处,也会忍不住的忘我流连。古时,文人驱车采风、踏青策马,诗情喷涌下便能成就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如今,文人端坐书案、屏观天下,方寸空间中也会有鲤鱼过江般的驰骋纵横。

悲悯感怀,谱《楚辞》、《史记》是文人引类譬喻孤苦忧愤的伤怀美;临水而歌,咏《诗经》、《汉赋》是文人情致脱俗铺陈推新的艺术美;安枕而卧,诵《论语》、《春秋》是文人之乎者也褒贬世俗的生活美;意浮天外,窥《老子》、《庄子》是文人意象旷达清静无为的自然美。

无美则难立文,无文则难济天下。纵观历史潮流,每一个年代的崛起都离不开文字的恣行,每一个时期的烙印都离不开文字的框架,若说衣食住行是生存的必备条件,那么文人与文字的通行则是一个时代繁盛的象征。循规蹈矩也好,文思怪诞也罢,没有哪个文人会置美于不顾,立文者心必存美,反之岂不成了画饼充饥的痛苦……

唯存大美乃可慈悲,无习九思不以君子。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讲究五行八卦,其间错综复杂深奥难明,不作详说。写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对文人而言,只有先参五行方可立文。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即是万物之母,也即是美之源。这是个需要阐明,并且谨记的问题。

文至此句,也许有人心里将要发问,你写的是文人的美,扯到君子干什么?这算什么事儿呢?君可知,最是书香怡神啊,古来多少奇葩,现下几多豪杰,你是独领风潮的鳌头,他是一枝独秀的骚客,不尽数的总是掌舵前行的先驱者。闲话莫说,那么,是什么成就了文人的生平呢?而文人与君子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看官莫急,放眼瀚海滔滔,苍茫渊深,中华典籍滚如狼烟,且待在下慢慢道来,以求沧海掬水,取之点滴。

这君子不一定就是文人,但文人一定得是君子。隋朝著名诗人杨素,有让却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破镜重圆的佳话,时下有金岳霖舍爱林徽因,甘愿孤身终老寂寞一生的美传。都说君子有成人之美,文人何逊乎?要做文人,先做君子,君子所具备的品格与操节,文人当一丝不落,反而要更加完善并修持自身的品性。敢称自己是文人,那你就要经得住世人考盘的眼光,那你就要经得起世俗暗礁的拷打,过得了这斩马关,你,就是最美的。

三国时期,魏曹丕曾言:“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文人醉墨留香的前提下,必有一颗认识美、欣赏美及追求美的善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发现美,继而创造美。但是,文人知道,对于美的看法,各有不同的见解与诠释,而真正的文人是不会排除异己,唯我而尊的。

文人对于美的品味各有不同。君可见,蒲松龄浸淫鬼诞,郑板桥善画兰竹,曹雪芹大旨谈情,王国维人间词话;君可见,油盐酱醋皆是料,风霜雨雪尽其妙,春花秋月俱美景,梅兰竹菊各娉婷。一切来源于美的思想都不应该打击,一切纯洁的物事都不应该玷污,不拘一格出真知,百花争艳才是春呐。以己之准,苛世人同则者,心中并无大美;以自我感知的美,令百家同尊者,不是真正的文人。心存此念者,与假酸儒,伪道学何异?

作为文人,对于美都有自己的偏爱与执着追求,而对于另类风格下的另类内涵,是否应该在“求同”的前提下而“存异”呢?区区不才,只喜搬弄几本典籍,闲来翻阅。每当走进文人留下的墨香中,读着那些各有千秋,刚柔并济般的文字,便似与多位充满智慧的圣贤隔空对话,体味人生百态,尘世冷暖,让人感觉到那么的亲切与儒雅。

若说文人如云片片,何事晓言分说,待化雨滴落,润紫尘灿烂,那么文人的心则是一颗沉默的水晶。初念学堂时,我也就五岁。我不知道母亲要把我送去哪里,去做些什么?只是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弱小的心湖像几只点水的蜻蜓在闹,扑腾扑腾地不安分起来。母亲拉着我,拿着小书包向前面走去,我则在后面用手指缠绕着衣角不知所措地跟随着。

我知道今后我将在这个地方度过一段很长远的时光,伴着郎朗的读书声,开始我的求知路。先生在讲台念一句,我跟着读一句,渐渐地,我知晓了文字,渐渐地,我了解了人文。懵懵懂懂的我,意识懵懵懂懂的清晰,我知道,书本中记载的东西离我很远很远,但我不知道,写东西的人去了何处,会不会被我惊醒。只有这些如汲甘露、开胸启智的文字,如一颗沉默的水晶般,照亮了我年少的梦……

文人心中的美是寂寞的。年轮一圈又一圈的转着,四季的风雨也在不断的更迭。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文人的了解也从最初的表象渐渐深入到了内涵。文人的一生都有着寂寞的经历,相对漫长的岁月来说虽然短暂,但是他的心却寂寞了一辈子。我知道,这种寂寞可以令文人用生花妙笔写意尘世的种种,但是心中会有很多话,却又无从诉说。

随着岁月的迁流,文人心中的寂寞便会尤为厚重。天色正浓,风声入耳。萧条的季节里,文人总是会站在一旁,呆呆地眺望着天空远去的雁影,直至日落西山残红,直至夜来凉月初升。文人与美,长话短说;文人与我,不说也罢。当岁月飘落了花满径,当时光消退了人事休,还有文人的笔墨,可以在寂寞的回望中相得益彰已然足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三
散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