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乡愁》读书笔记_600字600字

《中国的乡愁》读书笔记_600字

600字 初二

当我在读书报上第一次看到对《中国的乡愁》这个书名时,唯一的反应就是掏出手机写在记事本里,回到寝室立刻在网上下单。吸引我的无非是“乡愁”二字。  如果中国的文学主题都能幻化为人,我想有两个人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是盼归的思妇,一个是漂泊的游子,他们已经被镌刻在中国人灵魂中的最重要的角落,即使念起来也能体会到唇齿间的绵密温柔。  对于这本书的作者,一群日本汉学家来说,“乡”却有着不同的含义,吉川幸次郎先生的同名小文里有一段话,可以让我们一窥这群日本汉学家口中的“乡”之意——不管怎么说,中国的思想,都是人类的故乡之一,一到某种时刻,有意无意的,就在讲述着对它的乡愁。乡已经不是具体的地方和人,它可以是曾在北京亲手栽种的一株小花,可以是卯时饮得一口热酒,可以是茴香,也可以是在京都的柳树,它们都是穿越时空的钥匙,让他们得以回到中国的历朝历代,和过去的历史发出共鸣之音。  着重推荐的则是所选的文章,须知这小书选辑的时间和人选的都刚刚好,中西碰撞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再难重现的时机,在这个时期在中国留学过的日本汉学家也再难碰到,人选和时机都很有意思,文章自然也很有趣致。若是要在国内找些对照,我以为还是周作人的文章,所记多为一些小事琐事而引出的东西,却不失学术性与趣味,淡而有味,实在是难得的精品。另外也有些和章炳麟、鲁迅、周作人、胡适等交流的记述,也很值得一看。  过去有比现在更多的未来,乡愁,还真是令人着迷的字眼。读罢此书,心神宁静,仿佛已忘却积压已久的作业,回到宋时那杨柳依依的西子湖畔了。

《墙头马上》读书笔记_600字

600字 初二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白乐天这首《井底引银瓶》便是白朴的杂剧《裴少俊墙头马上》的灵感来源了。总说《墙头马上》是歌颂自由爱情的好戏,但读完之后却没有感觉到一股畅快之意,总有一口气不出不快。  第一折里,李千金与梅香讨论屏风上的佳人才子。后来裴少俊骑马,梅香扯着李千金要她“休看”,怕“倘有人看见”,可是李千金却是“恨不的倚香腮左右偎”,“便锦被翻红浪,罗裙作地席”也不在意。第三折开场,李千金和裴少俊结为夫妻。两人在裴家后院整整过了七年,还生了一对儿女——当然这个实在有点不符合现实。最后被带上芙蓉亭,裴尚书的严厉和专横让他们七年的夫妻从此断绝,骨肉分离。但是最最让人来得心痛的却是裴少俊那一句:“少俊是卿相之子,怎好为一妇人,受官司凌辱,情愿写与休书便了。告父亲宽恕。”情愿写与休书便了!这是何等的薄情无义, “题倒西岳灵祠,煮滚东洋大海”的誓言就这么烟消云散。  最后虽然大团圆了,可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我想各人有个人的看法,我倒是觉得《墙头马上》的结局是比悲剧更彻底的悲剧,这种深刻的女性悲剧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是永恒的主题。在追求爱情自由的戏里,追求爱情坚持到最后的总是女性,《墙头马上》的李千金也不例外。她虽出身官宦之家,却率性大胆、敢作敢为,没有大家闺秀的犹豫和软弱,比起红楼梦中的史湘云犹有过之。但一个人是无法与漩涡泥沼对抗的,被抛弃的阴影永不能消除,当年一见倾心的少年郎最终还是成了不可重现的旧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