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池250字

荷花池

250字 三年级 写景

外婆家的田野里有一个荷花池,每年暑假的时候我都要到那里去玩。

夏天,浓密的荷叶长满了荷塘,但是却遮不住美丽的荷花,它们舒展着粉色的笑脸,在荷叶中伸出长长的脖子,微风吹来,左右摇晃,好像在翩翩起舞,太漂亮了。荷塘边有一棵歪脖子的老柳树,垂着长长的柳枝,轻轻的拂过水面的荷花,好像妈妈的手在拍着自己的孩子。要是你离池塘很近的话,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荷香,若有若无,让你觉得神清气爽。

水池的水很干净,清澈见底,还能看到一群群小鱼在池中嬉戏,它们摆着尾巴游来游去,我站在水边看它们,它们依然是很悠闲的样子,一点也不惊慌,好像知道我是它们的好朋友一样。

外婆家的荷花池很美吧,欢迎你有空也来玩啊!

自行车大国开始名不符实

1000字 四年级 写景

说到自行车,上了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咱中国是个自行车大国,因为中国人口众多,所以自行车也就多了去了。

刚建国的那会,国家需要建设,不管说是重建也好还是规划也罢,反正全中国的人都在那个时候修改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格局。那个时候自行车不是很多,因为解放前留下来的自行车都是进口货居多,现在看来都可以算得上是收藏品了。不过天津在1949年1月解放以后不久,生产出了新中国政府领导下的第一辆自行车。到了1950年的1月,新的样品车投入批量生产,由于这种新车的性能和质量远超其他同类车型,所以工人们亲切的称它为“飞鸽”!

在新中国建设初期,老百姓们普遍认为家里能有一辆自行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方面它标志着家庭富余程度,更重要的是它确实给家人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所以,在那个平均收入37.7元人民币的时代,大家开始为一辆价格154元的普通自行车努力积累着。正是这种消费意识的存在,中国自行车消费量一下子跃居世界之首,成了名符其实的“自行车大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自行车的生产制造工艺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过去的普通型自行车衍生出来山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公主(女式)车、儿童车……到20世纪末,中国老百姓买车已经不再是为了满足家庭出生需要为主要目的,更多的是借自行车来表现个性化和审美观的一种时尚消费行为了。

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随着国民经济的加快增长,人均收入一增再增。在这个时候说买一辆自行车已经不再需要攒小半年的钱了,基本上一辆普通自行车的价格还不到北京市平均工资的十分之一。

国家发达了,工业发展了,自行车开始被新出现的电动自行车所取代。但是这些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欲望。随着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兴起,家庭型轿车开始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光北京市一个城市,私家轿车的总量就已经达到60万辆左右,而且目前仍呈上升趋势发展。可见,汽车正在逐步取代自行车的地位,成为新时期普通百姓家庭消费的一个重要商品。

建国60周年,改革30余载,中国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说现在的消费者已经不再会在自行车上面进行更多的消费,那么我们“自行车大国”的称号可能会在一段历史时期过后被别的国家所取代。但是这恰好说明我们建国60年里的国民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证明了全民生活水平有了惊人的改善。虽然我们正在向“自行车大国”告别,但是我们完全有潜能再创造出一个“汽车大国”的新称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三年级
写景
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