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可以不死700字

一个城市可以不死

700字 高一 散文

有人爱山,有人爱水,我却爱城。

同爱城的人中,有人爱都市,有人爱小镇——这于我都是无所谓的。我爱的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城市亦是可以被人格化的。科技可以赋予一座城市以它所愿意的任何外表,正如人可以选择任何他喜爱的衣装。但这样的城市是不真实的。我想到了帕斯卡尔。在空间和时间的轴上城市和人都被湮没为一个质点,但如笛卡尔所言“我思故我在”,若有了思想和灵魂,一座城市亦可以包含整个宇宙。而城市的灵魂,便是城市中的人。

忘了在哪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爱一个城市的程度,与这个城市的书店和历史成正比。”我是极赞同的。高尔基之语曰“不阅读的人没有灵魂”,依然如雷一般敲打着我。排斥阅读和思考,便如阿伦特所指出的,是将人置于自然属性的压力下,满足于物质消费,成为生存必然性的奴隶。马克思把劳动看作人之所以为人的必要条件,而我以为阅读和思考是人成为公民的必经之路。

没有公民,城如何称为城?

而历史则是公民气质的源泉。不是建筑的历史,而是习惯的历史。一个城市从他诞生的那一天起,便因为它的居民们而有了生命。居民的话语、故事,他们订立的法,他们的为人处事构成了城市的血液;到了现在,成了代代相传之后的道德律例和价值判断,体现出来的便是人的性格。如中国北方人的豪爽,南方人的细腻;又如巴黎的浪漫和激情、柏林的严谨,这是城的历史性,一座城无法磨灭的印记。

写到这儿,我突然意识到触摸城市的提法是不够恰当的。触摸是物质上的。在横店或者好莱坞,你能够触摸到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座城市。但那城是死的。城市的血液、生命和灵魂,是被摩天大楼、汽车和飞机忽略为质点的人。我爱我的家乡,因此我感受到他:他的呼吸和脉搏,与我的是一样的。

四川的地震如此强烈,几乎毁了汶川城。但汶川的人还在,他们只是暂时的离开。只要他们还选择成为公民,选择继续书写汶川的历史,这座城市的生命就还在。一个人放弃了阅读思考才会死去,一座城忘记了历史才会是灭亡,汶川还没有死。

合作——打扫房间

5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要有合作精神,一个集体只有大家相互合作才能取得进步。如果大家都不肯合作,那么,只有永久失败。

星期六,我约了好朋友来我家玩,到我家后,妈妈让我打扫自己的房间。我开始求妈妈,但是妈妈面不改色,叉着腰,我只好放弃。朋友走了过来,不约而同地说:“我们来帮你吧!”我听后,沾沾自喜。妈妈说对:“这怎么行呢?”我说:“不是我求她们的,她们可是一厢情愿。”妈妈只好点了点头。

来到房间,我们分好了工,我拿起一把扫帚,往有垃圾的地方扫,来回地扫动,我一边扫一边往后退,把垃圾扫出去。过来一会儿,地面变得一干二净。晓晓拿来一块布,走到水龙头前,小心地拧开水龙头,用力地搓洗起来,等到洗出来的水不脏了,再把水龙头拧紧。接着把布拧干,来到房间,往物品的脏的地方擦,越是脏就越擦地大力,当擦玻璃时,就小心翼翼,等我们做完了,小倩拿起拖把直奔洗水池,她拿了个洗水桶,拧开水龙头,把桶对正水龙头下,等水满了半桶之后,再关水龙头,把拖把放入水中,浸湿了之后,再把水桶提到房间,把拖把拿出,挤完水后,开始拖地,她紧握拖把柄,来回拖,一前一后地拖动,先从里面拖,一边拖一边往后倒退。过了几分钟,终于拖完了。这时,我的房间一闪一闪,十分干净,空气非常清新。我打开窗,一股凉爽的风吹了过来,我的心情非常舒畅,坐在床上舒服极了,我兴奋不已。整个下午,我们快活地玩,楼下能听见我见我们的欢笑声。

合作,才能使人成功,合作,拥有这种精神的人才是真正快乐,最值得交朋友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一
散文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