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神笔马良》有感450字

读《神笔马良》有感

450字 三年级 写景

读完《神笔马良》这篇带有传奇色彩的民间神话故事,我深深地被问中马良那种刻苦学习,帮助穷苦人和不怕坏人的精神所感动了。

马良从小家里穷,买不起笔,有一天,马良看见画师拿着笔在给大官们画画,就不知不觉地走了进去。说:“能不能给我一支笔,我想学画画。”大官和画师笑得合不拢嘴说:“穷娃子也想学画画?”说完,大官和画师把马良轰出去。马良气呼呼地说:“我就不信穷娃子不能学画画。”从此马良每天都拿着树枝在沙地上画。每天全神贯注,废寝忘食的,终于成了名。马良刻苦钻研的精神特别值得我学习。我在学习上不够专心,缺乏刻苦,从马良的身上,我明白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我们不但要学习马良刻苦,而且还要学习他助人为乐的精神。记得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同学叫我帮他拿衣服,我觉得很烦,就说:“你为什么不叫别的同学帮你拿,别来吵我!”那位同学只好伤心地走了,唉,同学叫我帮他拿衣服我都不肯,而马良心甘情愿地帮助人们,与马良相比我可差远了,至今我还感到万分的惭愧啊!

《神笔马良》这本书还令我明白了另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在学习上碰到困难,应当迎着困难上!“困难想弹簧,看你强不强。”我会以马良为榜样,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学好本领,将来也像马良那样专门为人们做好事。

指导老师:范栩

让顾客给服务员发工资

1200字 初一 写景

回国第一天,对中国餐馆里服务员之多大吃一惊,紧接着,开始感慨美国跟中国餐馆服务质量之差别———最能反映其中差别的典型情况是,每当出现退菜,美国“小二”二话都不会说,而在中国往往是僵持半天,吵架收场。

细考其中奥妙,发现中国是老板给服务员发工资,而美国其实是吃饭的顾客给服务员发钱。

当年求学美国,在不少餐厅端了好多年盘子,生活费基本都来源于小费———老板给的底薪通常是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每周两百多美元,而小费每天几乎都能达到这个数目。

那时候,即使上一秒钟刚刚跟女朋友大吵一架郁闷到恨不得砸人,下一秒依然会对顾客体贴周到,哪怕挤也得挤出笑容来。因为当客户吃完这顿饭,他们给的小费的多少常常决定了我当时的生活水平,可以说,他们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

更重要的是,我用不用心服务,服务水平的高低,在每一顿饭后马上就会得到评价和兑现。

也就是说,服务基本上是由顾客来定价的。

而在中国,大多数时候服务员的收入跟顾客没什么关系。

每个月拿1000块还是800块,是老板决定的,工资也是老板发的。好一点的餐馆,老板通常会以一套服务规范来要求员工,但只要你不打碎盘子,只要不是服务太糟糕惹恼了某位顾客跳起来吵架,那么满厅吃饭的人通常跟你的收入毫无关系。

这样的结果,就是从激励机制上看,服务员做好服务的动力相对要小很多——美国餐馆是每一位顾客在吃完饭后马上就会决定给你1美元还是100美元,而中国餐馆里,即使你长期提供着金牌服务,也必须倚赖于老板某天突然想起给你加上一两百薪水。

定价机制的不同,正是餐厅里的秘密。由此带来的是餐厅管理成本的不同。

在美国,每个餐厅只有一个经理,剩下都是服务员,而且每个服务员既领路又端盘子都争相干活希望减少同事数量——每个人若“拥有”桌子,就意味着将有小费。而在中国,除了一堆总喜欢站在一边闲聊的服务员,还常常要有咨客、领班、部门经理、大堂经理等好多层级。

当然,有人会说美国有小费文化,而中国没有。其实归结于文化,不过是个借口,如果明白了商业模式上的不同,完全可以藉由不同的定价机制来想出解决办法。

已经有人开始在这条路上探索,比如说着名的“海底捞”火锅,在中国的连锁餐饮中罕见地被评价为“服务好到让人肉麻”,以致拥有肯德基和必胜客的百胜集团曾经将区域经理大会开进了这家火锅店,带着两百余经理们登门“参观和学习,提升管理水平”。

“海底捞”如何改变定价机制?不是通过小费,而是一种类似员工持股计划的制度。每位一线员工,无论是扫厕所的阿姨,还是上菜的小二,都能参与店内利润的分红。

这意味着,员工的收入不再完全由老板决定,而是跟顾客挂上了钩——你的服务好不好将决定客人是不是再来,客人多不多影响着火锅店的利润,而最终,店里的利润服务员是可以分享的。

也就是说,与美国餐馆每位顾客为每一个单次服务定价不同,在“海底捞”,服务员在一段时间里的服务实际上会得到顾客的整体定价:即按照你在店里的级别所能分享到的店内利润——你的服务越好,晋升的级别越高,分享到的利润越多。

也许有老板并不愿意将股权分给员工,没关系,其实还能想出许多“中国特色”的办法。我想到的?对不起,那是商业秘密。记住,关键是转换定价机制,让服务的价格跟服务对象的评价挂钩。

九中初一:13115604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三年级
写景
4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