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联想900字

根的联想

900字 六年级 散文

朋友,你注意过根吗?他深埋在地下,默默无闻,顽强生长,托起一个绿色世界,供给植物以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料的根,也许你会很惊讶地说:就是那沾满泥巴的根么?它们没有花朵的芳香,没有绿叶的美丽,没有果实的诱人,是那么平常,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呢?

但是,朋友,我要赞美根!

是谁创造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奇迹?是根。当野火将地面的茎、叶都烧光,自鸣得意时,它不曾想到,还有那深埋在地下的根。根埋在地下,虽默默无闻,却在顽强生长。当春风再度吹拂之时,地面上冒出了一片绿油油的嫩芽,瞬就是一个绿色世界。要知道,这就是根创造的奇迹。

你看那沙漠中红柳的根,它虽纤细,却很顽强。地面上的水分少,它会深深地扎下去,有时长达好几米,默默地从沙漠的深层为茎叶的成长集聚水分和营养。

你看那松树的根,不论是肥沃的土地还是砂石岩缝,它一样能扎下去,托起苍翠挺拔的青松。你看那田野里丰收的景象,有哪一个不是靠根的奉献?

不论是主根还是侧根,他们都深深地埋在地下,从不炫耀自己。是的,它们不如枝条那样婀娜多姿,不如叶片那样青翠动人,不如花朵那样娇媚艳丽,更不像果实那样肥硕诱人,但它们却那样有力地抱住大地母亲,为了植物的生长默默奉献自己的一切。

如今,人们开展植树造林,栽花种草,绿化环境,就是利用根的力量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根又成了人们战胜大自然的有力武器。

即使是枯老的树根,也可以制成美丽的根雕,装点生活。粉碎后的根还可以做成纤维板,制作家具,就连稻根麦根也可以用来当柴烧,供给人类自己最后的热能。

根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根要求人的可谓少矣!根的用途可谓广矣!

根在土地下面,无声无息,不知停歇地供给植物体以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料,使他们发芽、开花、结果,趋向成熟,植物的生命依靠庞大的根部系统不断延续。

它不正像我那敬爱的老师一样吗?他们默默无闻,从不炫耀,每天早出晚归,不图名利。教我们科学知识,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使我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为我们的健康成长不断输送营养。

还有工作在各条战线的人们——驻守在猫耳洞的解放军,劳作在田野的农民,给我们提供生活用品的工人,为我们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的清洁工人……他们无论在什么环境里,无论在多么贫瘠的土地上,总是顽强地工作着。就像根,为了托起壮丽的中国华夏,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中国之根就在于此!中国华夏就建在这样坚实的根基之上!面对这些勤劳勇敢而又忠诚的人们,我要高声地赞美根!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我一向自诩读书甚多,常常冷不丁地从书中拣一句出来,把和我谈话的人说得瞠目结舌,然后夸夸其谈的告诉他出自谁谁谁的某某某名着。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很得意,就以为自己已经博览群书,通天晓地了。还装出一副文绉绉的样子,像中了状元郎似的,好不骄傲了。昨天,我与好友M君正在闲谈,正起兴时,我眼珠子一转,脑筋一动,又冒出一句托尔斯泰的名言来,并用调侃的语气问他说看过这篇文章没有。他很恼怒,大声质问我:“你太自以为是了,我问你,《格列佛游记》,看过没?”这一下可把我问住了。说实话,我对这部世界名着早已久仰,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能拜读。于是,找了个空闲的时间,去书店把这本书捧回了家。

古人读书有头悬梁,锥刺股之说,而我读书大概也有此种精神吧。只两天,这本二指厚有余的大书就被我看完了。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先生的奇遇。这本书第一站是小人国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确小,格列佛一只手就能拖动他们的整只海军舰队。大致说来这是个十二分之一的微缩国度。作者耐心的描述格列佛一餐吃了多少鸡鸭牛羊,喝了多少桶酒等等,反复的提醒读者牢记这个比例。例如,小人国的国民为了把他这个庞然大物运到京城,动用了五百名工匠,搭建了一个长七英尺、宽四英尺、有二十二个轮子的木架:但是主要的困难是怎样把作者抬到车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竖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工人们用带子捆绑住作者的脖子、手、脚和身体;然后用像作者他们包扎物品用的那么粗的绳索,一头缚在木柱顶端的滑轮上。九百条大汉一齐动手拉这些绳索,不到三个钟头,就把他抬上了架车……一万五千匹高大的御马,都有四英尺多高,拖着我向京城进发……在这般小的玩具世界,所有的雄心和邀宠、政争和战事都不显的渺小委琐。而后,格列佛又来到了大人国,他与大人国国王的一段对话,不仅构成对英国的批评,也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并使它们互为评议。《格列佛游记》的讽刺在揭示现状的同时,也构成对某些语言的模拟和挖苦。这也是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的缘故。这个较有人情味的格列佛,把小说带向另一个层面的讽刺:即对人性的怀疑。

两次尺度转换起了某种否定的作用。到了大人国,这点就变的十分明确了——因为格列佛自己也变成了“小人”:他用自己少得可怜的几片小金币向那里的巨人讨好;他弄刀舞剑,展示自己的勇武;他和王后宠爱的侏儒闹矛盾、斗心机。但他的讨好保护人的行动又实属迫不得已——因为他随时可能被任何外在的力量伤害。而说它所谓的讽刺意味,则又可以用书中的另一句话来诠释,“一个人如果要在与他的地位完全不可相比的人们面前保持自己的尊严,即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是徒劳无益的。转眼见又到了书的第三卷,飞行的岛国,这一卷在我看来是最为引人入胜的了,作者再一次去进行航海,但一样也是遭遇的厄运,他被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之上。却意外的发现了飞行的岛国——拉普他。这里的人十分奇怪,似乎对乐器有种莫名的喜爱,他们除了把饭菜都做成各种各样的乐器形状以外,还时不时的就皇帝连同所有大臣拿上乐器演奏三个小时。并且把音乐视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如果不懂音乐,或是不精通音乐,那他不管有何德何能,也是要比别人矮一头。格列佛先生在这里先是受到了很好的待遇。他去参观了位于飞岛国的陆地领土上的首都拉加多,并去游览了着名的“设计家学院”。在这里见到了许多的奇人,了解到了许多奇怪的事,甚至见到了一台能自己写出哲学,诗歌,政治,法律,数学和神学着作的书。作者在这里呆了一段时间后也离开了这个地方。随之来到了本书的第四卷,慧马国。格列佛在慧马国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完全融入这个社会,以致于与暗喻人类的耶胡交往时形成强烈的反差,因为他们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诚实,使他感到失落,对人类产生了极度的厌恶。他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看完《格列佛游记》之后,我们不能不审视自己,我们身上有没有这些顽疾劣根的影子。

总而言之,《格列佛游记》既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优秀小说,也是一章具有着强烈讽刺意味的哲理文。他讽刺了社会上的种种丑恶,却又不明说出来,而是巧妙的将它们安插在书中的故事中,把人类贪婪,为了谋权牟利的心机在小人国的大臣们身上体现出来。把人类妄自尊大,自以为是,掠夺残忍的本性在与大人国的交往中体现出来。至于飞岛国与慧马国的启示,在上面我已经说到了。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3)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4)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5)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6)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7)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8)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9)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0)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1)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2)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3)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4)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散文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