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买走了生命的火夏与赤秋1200字以上

谁买走了生命的火夏与赤秋

1200字以上 初二 记叙文

谁买走了生命的火夏与赤秋?

究竟是谁呢?如此毅然地把你拉进死神的国界,如此狠心地省略去我们最后一次告别。

你就像被蒸发了的水珠,永远从这个你曾如此厌恶的世界蒸发掉了。那么,天堂那儿,你幸福了吗?死神是不是像板着脸拿着教鞭的老师那样管着你呢?所以你才一直没回那封我寄给你的信吗?

翻开那些被时间小心存放着的记忆,桌上还放着你的笑容,这个女孩爱笑,爱闹,爱撒娇,还爱在下着大雨的空地上欢呼狂奔,你说你是在雨天出生的,所以一下雨你就会感觉在过生日一样幸福。

同桌的你简直就是我的生物钟,你睡觉的时候肯定是上课了,你醒了之后绝对是下课中,所以我从来都不戴手表。因为大人说数学好的孩子都是聪明的,所以除了数学成绩名列前茅之外,其它科目你都倒数有名,而对此你也只是抿抿嘴一笑而过。

父母对你漠不关心、老师天天愁眉不展地给你上“政治课”、自然好学生对你敬而远之,坏学生你更不屑与之为伍,所以只能形单影只。我知道,你只不过是在做你自己,却不知道做你自己的同时也远离了集体。

相处的日子,我们总是形影不离,你总能让我很放肆地笑,这就是你吧,一个不被任何所拘束、不被任何所纤绊、放肆追逐的花季女孩。也因为这样吧,了解最真实的你,对于别人对你的冷嘲热讽,对于“别接近她,她不是什么好人。”这类忠告我都不加理会,因为我知道你并不是她们口中如此恶劣的人物。

可是,为什么你却对我越来越冷淡了呢?

我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还是你遇到什么不快乐的事呢?……

谁能告诉我,真相是什么?

开着无声的列车渐行渐远了,让我来不及问上一句:“不是说好要做一辈子的好姐妹的吗?”

看着旁边总是空荡的座位,看着出勤表上已经缺席多天的你,心中总有不详的预感,连着前些日子你对我的冷淡汇成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快要爆发了似的。

那天放学,我一个人心不在焉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没想到便撞上了迎面走来的你,真希望是我的眼睛出了毛病,让我相信眼前这个挑染了头发、涂抹了指甲、一身流行装束的女孩不是你。

不同的是,你的身旁多了两个陌生的朋友,和你一样的浓装艳抹,你们一起说笑从我身旁晃过,没有任何理睬,难道,我们已经是陌路人了吗?难道,你真的堕落成别人口中的坏学生了吗?

这中间的变化过程也未免太短暂了点吧。

那天之后,我不曾再见到你,没想到再听到你的消息,竟然是你的死讯。他们说你是因为喝醉了,在回家的时候因为下雨路滑跌进河里淹死的,你才十几岁呀!就这么结束了,就这么永远离开了?有时想起来都觉得荒唐。

你的桌子就要搬走了,看着你当若画板的桌面,上面还圈圈点点地留着你的涂鸦,而再也没有人可以涂鸦上一样漫画的人物了。我帮忙收拾你抽屉的时候,意外地掉落出一本本子,翻开两页才知道是你的日记,里面的两则是这么写的:

“想一个人独自承受流言蜚语,却不得不把心爱的姐妹牵扯进来,我并不希望蕊像我一样被认为是坏学生,唯一的方法,就只剩分开了吧。”

“好希望可以变成鱼,游到远离嘈杂的地方。”

原来,真相在这里……

原来……

突然想起在雨天出生的你曾经说过最爱的就是雨天了,是因为这个原因吗?所以请求了死神在雨天让河流急促的呼吸带走你?好像是应验了的一切,你真的如你所希望地变成鱼了,也用你所希望的方式游离了这个世界。

我还能做什么呢?只能祈祷你在天堂那里幸福地活过了。

你,会幸福的吧?

我心里下了一场好大好大的雪,因为雨已经不会再来了,因为你已经不会再来了,那个像雨一样降落我的生命的你。

才刚绽放的花季青春,一夜便凋零作冬日残雪。

是谁买走了你的火夏与赤秋呢?

是流言,是偏见,像是可怕的瘟疫,让人失去理智的判断,否决了真理。倘若你的父母、老师、同学都把你当作只是一个顽皮的学生,不去用你所表现的去判断你的内心,去把你当作一个女儿、一个学生、一个朋友来对待,这一切,或许就可以彻底重写了吧。

人生不像铅笔字,写上了,永远就留着了,即使时间的风吹日晒也磨灭不掉;人心不像玻璃球,看一遍,就看得透彻了,只有时间的日积月累才能看清楚。

成长的路上,总是听信许多,所以被埋没,所以走向失落。

成长的路上,拜托你,让我陪你一起过,至少,不会一错再错。

我想:这世上本没有坏学生,说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坏学生。

谁会等谁

1200字 高三 叙事

一时间的停滞,不悔的诗。

孤独的失落让他发现自己的诗,没有一首是属于自己。他拥有了最美丽的世界却失去了自己。在母鸡下蛋时,他会用一首歌颂奉献和充满母爱无私情节的诗来纪念。而他却忘了那天也是他的生日。他明白自己不如一只破壳而出的小鸡。所有的人关注的是他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想象,关注的是他绝妙无比的诗歌和他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去忘了他最喜欢骑马和扫地。诗人在烧掉最后一篇创作时决定去找自己。他让自己的生命停下来,留出一段喘息的时间,他决定为自己写一首诗,一首不悔的诗。

二凝望,那不朽的诗篇。

他的诗渐渐消失,报刊上仅留着最后一首残痕,所有关注他的人开始骚动不安,不久有安静下来了,这些世俗之人开始在设想这位不凡的诗人或许在酝酿着惊世之作,或许他去布拉格的广场与白鸽共舞,或于他已经与死神作伴。所有关注他的人都在设想中等待,他等待中凝望,凝望那些不朽的诗篇。

三塞纳河,世界的另一半是诗。

报刊头条,有人在法国的塞纳河见到过他,报纸上还附有照片,他站在河边的绿荫草地上,朝着河对面一间小木屋凝望,孤单的身影在这个浪漫的国度里,在斜阳的映照下开始飘渺了。所有的人开始不解。诗人归隐塞纳河了?

诗人坐在木椅上看完这张讨论他的报纸后,用这张报纸包上早点走出旅店的大门,走向河边他的确如报纸上所说,站在河边绿茵的。

草地上向河对面一幢小木屋凝望,在小木屋的窗口,有一个和诗人一样孤单的身影。偶尔这个身影会飘到门口伫立。那是一个美丽的女人,蓬松的金发散而不乱,缕缕丝丝在风中轻轻飞扬,平坦而白晰的额头还没有来得及留上岁月的烙印,而双眉却一直紧扣着,眉下那双眸子就如赛纳河般清澈、源远、深邃,仿佛有说不完的故事和苍桑。眼神中的凄凉是诗人从未见过的,幽深的凝望伸向远方,伸向赛纳河与天边交接的一点,在黄昏的时候偶尔会有一位邮差,他骑着自行车,还未到小木屋的门口就大声地叫道:“于莎,瑞恩来信了”。每当这个时候,这个凄凉哀伤的女人就会欣喜若狂,光着脚丫去迎接邮差,然后一头扎进屋里直到第二天的朝霞映红赛纳河。而这一幕幕就是诗人每天所想看到的,犹如这个女人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诗人每天都会早早地来到河边等着读,读他的忧伤,读他的凄凉,读他的眼神和欣喜若狂。读完了她,诗人就会创作这个世界的另一半。

四谁是谁的诗

“于莎……”诗人每天都会重复这个名字,在塞纳河畔,他与草地,木屋,斜阳,邮差绘成一幅完美的画卷,和谐的风景让诗人小心的呵护着,因此诗人从没想个渡过河,去告诉她,他就是他的女神,他就是他诗的新生。但就象你看到一句谜底的谜语,诗人耐不住好奇的折磨,他看了谜底:一位鱼夫告诉诗人,于莎的丈夫去了前线。至今以有三年了,于莎孤独一人守着那个家,那间小木屋,等待着与丈夫的重逢。诗人沉默了。于莎是女神,是他的诗。而瑞恩去是于莎的全部,是于莎的诗,是于莎一生的期盼!

五诗为谁作

所有的人焦急了,渐渐失去耐心。另一批新的杰出的诗人取代了他的位置,一篇更吸引人的诗引导人们进入另一个新世界,淡忘了诗人,是时间的祝福。

邮差送来最后一封瑞恩的信,里面有瑞恩的笑容和泪水,他飞上了浩淼的天空,她投入了塞纳河的怀抱……。

独剩的诗人,写下了这篇等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