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随想1200字以上

地铁随想

1200字以上 初二 记叙文

北京回来有好几天了,有关京城饭菜昂贵交通拥堵天气干冷的记忆渐已模糊,唯有乘坐地铁的情景,却依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愈加深刻和难忘。甚至有时感觉自己还在地铁里的列车上,在拥挤匆忙的人潮中寻找着自己的方向,哪里是起点?哪里是终点?

14年12月,我第二次去北京,却是第一次乘坐北京的地铁。

2013年暑期,我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旅游团去北京、青岛、大连等地去旅游,旅游的第一站就是北京。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在北京待了四天。随团旅游,日程安排紧张,早出晚归,赏景走马观花,不甚尽兴,想找机会坐坐城市地铁体验一下都市人的生活节奏,却始终挤不出时间来,甚是遗憾!

这次在北京培训期间,我们入住安定门外大街的一家酒店,但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在北京十几天里的好几个晚上,我都住在望京附近打工的亲戚那儿,晚7点左右去望京,早上6点左右又从望京回到酒店,来回都得坐1小时左右的地铁。那些日子,地铁成了我每天必须搭乘的交通工具——不仅因为地铁便宜方便,而且坐地铁还能感受别样的人生况味,看到一些别样的风景。

北京的地铁票价确实很便宜,带一张地铁交通图,在某个地铁站进站,花2元钱买一张卡,只要认清线路认准换乘车站,想去哪儿都行,如果谁愿意做都市的“地鼠”的话,只要不出站,在地铁上晃悠一天也行。这样的“地鼠”恐怕很少,地铁不拥堵不需要避让红灯,乘客们要么上班,要么忙生意,大多是为了赶时间,一般是不会在地铁里猫上一天的。当然,在地铁上行乞和偷窃者就另当别论了。

虽然,我只是一个都市里的匆匆过客,但为了寻觅属于自己的那些温暖和感动,我不得不挤进涌向地铁的人流乘坐地铁穿梭在城市的躯体里。每天晚上,我从安定门地铁站进站乘坐2号线列车,至东直门换乘13号线,至望京西站后再换乘15号线到望京,第二天早上又按照相反的路线返回。

来过北京的人都说,乘地铁如同打仗,讲究的是速度和反应敏捷。每次买卡进站,我都跟在站台上排队的乘客身后,然后踮起脚伸长脖子急不可待地向列车进站的方向眺望。地铁上的常客们看上去很悠闲,有在一起聊天的,有倚在站台柱子和护栏上玩手机的,显得很悠闲。可列车一到,他们就立即警觉起来,“咣当”一声车门开启时,他们已冲到了车门前,不等下车的乘客出来,他们便挤进了车门,然后迅速扫视车厢抢个空座位坐下来。规规矩矩排队的我,每次上车都落在人家后面自然就抢不到座位,只好站在车厢里艳羡那些在座位上打盹和玩手机的人。还有些人,行动稍缓了些,当他们背着大包提着小包,气喘吁吁的跑到列车前时,已迟了一两秒,列车车门已经关闭,他们只好站在车厢外,等待下一趟列车。

列车在每一站大概只停留3分钟左右,待乘客一上车“咣当”一声车门关闭,它就爬虫一般开始在城市的腹部蠕动。每次进站出站,列车都会发出几声长鸣,似乎在宣告自己的忠于职守和不知疲倦,站在车厢里听,那声音节奏缓慢清脆,如同军营里的号角一样嘹亮悠长。驶入隧道时,列车的速度似乎加快,车身晃荡加剧,车厢内外气压压差增大,呼啸而过之时,轰鸣之声不绝于耳,如虎啸山林,若龙吟大海,又似滚滚惊雷从远处跌撞而来,让人听了有些惧怕。

这种惧怕是对我而言的,那些经常在地铁上奔忙的人早习以为常。他们坐在车厢里,有的打盹闭目养神,有的聊天,更多的都在玩手机,情侣们则肆意在一起拥抱亲吻,偶尔也有行乞者弯着腰从车厢里穿堂而过。人们似乎都很忙,各干其事,但都很警觉,列车进站时,那些站着的乘客就用开始用敏锐的目光在车厢里搜索起来,一旦有人起身,他便马上转身把屁股落到座位上,然后再瞧瞧又上车的站客,仿佛打了个胜仗似的,心满意足地露出些许微笑。有些人很霸气,一个人占了两个座位,别人要坐时,他便耍起横来,这种人大概不是地道的北京人吧!

列车过了一站又一站,有人下车,有人上车,车厢里始终很拥挤,狭窄的过道里站着乘客,还堆放着手提箱以及大包小包的行李,有时候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在这里,都市的白领,农村来的务工者,涂脂抹粉修眉美甲的女人,满身汗臭满口烟味的男人,春情萌动情窦初开少男少女,步履蹒跚相互搀扶的白发老人,相识的不相识的人,走进了同一个空间,在某一个瞬间有了交集,在列车的摇晃中挨挨挤挤,交换着彼此的眼神和味道,只要一到自己的目的地,人们便会擦肩而过,谁也不会记得那一段路上谁陪过谁。

列车一到某个地铁站,出站的、要换乘另一个线路的乘客得提前拿好行李向车门前挪动。车门一打开,人们便从不同的从车厢里争先恐后窜出来朝着不同的方向跑去,脚步匆忙急切,那情形酷似农村人打开鸡笼或羊圈给鸡、羊喂饲料,那些鸡呀羊呀从圈里窜出来时的情景。对于没有到达目的地,需要换成另一线路列车的人来说,这里既是起点也是终点,从下车的站台再到换乘的站台还需要走几百米的路,为了赶时间,不论男女老少,一下车便拎着行李一路小跑,向换乘的站台奔去。上下站台,人潮涌动,大家争着挤电梯,挤不上电梯的就步行走老高的台阶进站,乘上电梯的人也觉得慢,还要噔噔蹬的在电梯上往前走。每一次,走换乘站的路,我都会想,这些人干嘛走这么快,刘亮程不是说过“骑快马狂奔的人和坐在牛背上慢悠悠赶路的人——他们衰老的速度是一样的,时间才不管谁跑得多快多慢呢”,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有一两次在人潮中行走时,我故意放慢脚步想悠闲点走,谁知我脚步一慢,就挡了很多人的道,那些后来者不得不绕我而行,慢腾腾地走路的我好像成了多余的障碍物,甚至感觉有人给我投来不屑的目光。最终,这种感觉迫使我不得不加快步伐,随人流向前涌去。看来,人在路上,身不由己,刘亮程说的是农村,而这里是都市,走在这生活节奏快机会稍纵即逝的路上,怎能不匆忙不急促呢?

我乘地铁,也有运气好能坐上座位的时候。坐在靠椅上,除了闭目养神外,可以观看车厢里的众生百相,品读人生的匆忙和沧桑。若是晚上,当列车驶出地下隧道进入地面行驶时,坐在车窗前隔着玻璃向外看,只见都市的街道上霓虹闪烁,来来往往的车辆忽远忽近忽明忽暗地眨着眼睛,宛若夜空里的萤火虫在飞舞律动。经过立交桥时,在疾驰的列车中,抬眼向外望去,交错相通的桥梁两边一排排的路灯也跟着变换形状,一忽儿好像两条垂落的平行线,似乎有仙子要挑灯从天而来,一忽儿蜿蜒曲折此起彼伏,像几条彩色的巨龙相互缠绕上下翻滚,一忽儿又腾空跃起,好像夜空里镶嵌了无数个耀眼的星星,车移灯转,流光溢彩,煞是好看。坐在车厢里,欣赏都市的夜晚的灯光,倒别有一番景致。

每个走在路上的人,总会有自己的方向,每个地铁上乘客也应该有自己的目的地,经历一路拥挤一路匆忙,看一路风景,品一路人生况味,在某个地铁站我们总得下车要出站,去追寻自己梦想和希望。然后,终点又会变成起点,又会奔忙在地铁的路上。

人的一生,其实都走在路上,上路了,我们便不会停止,哪里是起点?那里是终点?坐地铁的经历让我有了新的人生感悟,让我坚定了人生航向!只要有明确的方向,终点也是起点,起点也是终点,不管在哪里我们都会饱览美景,奏响华美的乐章。

上路了,就得前行,就得去等待彼岸花开!

地震

1200字以上 高二 状物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以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成因是地震学科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有如大陆漂移学说、海地扩张学说等,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板块构造学说。1965年加拿大着名地球物理学家威尔逊首先提出“板块”概念,1968年法国人把全球岩石圈划分成六大板块,即欧亚、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极洲板块。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也是火山、地震较为集中的地带。板块学说是大陆漂移、海地扩张等学说的综合与延伸,他虽不能解决地壳运动的所有问题,却是地震成因的理论研究。

现代科学对地震的成因作了以下解释: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

地震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

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90%以上。

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生地震。这类地震数量不多,只占地震总数7%左右。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陷落引起的局部地震。陷落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规模小,次数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

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军事施工及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触发某些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称诱发地震,主要有水库地震,深井抽水和注水诱发地震,核试验诱发地震,采矿活动、灌溉等也能诱发地震。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自1959年10月建成蓄水以来,截止到1987年,已记录到337次地震,其中1962年发生了6。1级地震,使混凝土大坝产生82米长的裂缝。

地震的发生不是说来就来的,都是有前兆的。

所谓地震前兆是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异常行为。它包括地震宏观异常和地震微观异常两大类。宏观异常指人们可以听到、感觉到的,如小震前震、气象异常、动物异常、地下水异常、地声、地光等。微观异常指通过仪器测定获得的异常,如地壳形变异常、地磁异常、地电异常、地磁波异常、水化学异常等。概括性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自然灾害,除了直接造成房倒屋塌和山崩、地裂、砂土液化、喷砂冒水外,还会引起火灾、爆炸、毒气蔓延、水灾、滑坡、泥石流、瘟疫等此生灾害。此外由于地震所造成的社会秩序混乱、生产停滞、家庭破坏、生活困苦和人们心理的损害,往往会造成比地震直接损失还更大!

一、直接危害

1、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

2、地面破坏。

3、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地震的直接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

一、此生危害

火灾,由于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于水坝决口或山崩堵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于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于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面对如此厉害的自然灾害,我们不能束手待毙,任由地震吞噬我们的生命。当然我们有防震须知十要点:

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6、在公共场所时以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7、汽车须在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10、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我不能保证没有伤亡,但是能减少伤亡,避免无谓的牺牲,毕竟生命只有一次。

高二:尛俷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