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200字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1200字 初二 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由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尔凡尔纳写的一部的小说——《海底两万里》。

主要讲述“鹦鹉螺号”的故事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偕同他的助手龚赛伊受邀参加追捕,在捕鲸船上有幸认识了捕鲸大王尼德兰,追捕过程中三人一同落水,掉到独角鲸的脊背上。发现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潜水艇是艇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中大量的氯化钠分解出来的钠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罗纳克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进入地中海、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罗纳克斯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

全书中共有四个主人公。尼摩船长是小说中描写篇幅最大的人,也是全书的核心。他仇视人类社会,和他的下属一起生活在远离陆地的大海深处,同时还是一个反对殖民统治,反对种族歧视,反对奴隶制度的代表,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他拥有很多截然相反的性格:既热情,又冷酷;既和善,又危险;既沉着,又暴躁……。但是在本书中并未说明其真实身份。他的真实身份在《神秘岛》中,才得以揭晓。尼摩船长是印度的达卡王子,是本德尔汗德君主的儿子,印度英雄第波-萨伊布的侄子。

关于他的身世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一开始想把他写成一个波兰人,因为波兰人曾经反抗过沙俄的残酷统治,但由于出版商在俄罗斯有巨大的市场,这样一来会使他们亏损。所以机智的凡尔纳把他的身世之谜留了个悬念,直到《神秘岛》的完结才介绍了他的身世。

凡尔纳借尼摩船长之口谴责了殖民主义者在印度次大陆的野蛮的扩张行为。表面看来,尼摩船长似乎是个与世隔绝的心如死灰的隐士,然而从他内心深处迸发出的炽热的感情,表明他是一个时刻关注着世界政治风云的科学战士。尼摩船长所渴望的不是金钱和财富,而是人身的自由和幸福。书中写出了尼摩船长对殖民主义统治的强烈不满,反映了他对自由的追求。他把自由看得高于一切,为了自由他对肮脏的大陆连“一寸土地也不靠近”。他在大海下漫游着,生活着,他生活的一切必需品都取自于大海,他宁可把多年的用心研究的科学成果同他的身躯一起奉献和葬于大海,也不愿为野蛮的殖民统治者服务。透过他的个性,可以看到处在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那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阿罗纳克斯,法国人,就是书中的凡尔纳,他对小说的主要作用是为读者介绍水下的生物,让大家在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潜入海底的同时增长科学知识,使海底旅行变得有趣而不单调。

龚赛伊是阿罗纳克斯教授的仆人,生性沉稳,他从不大惊小怪。总是那么气定神闲,为人随和,你永远看不到他的着急与生气。虽然描写他的篇幅较小,但是他十分忠诚,总是在关键时刻出手,对于推动小说的情节与延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捕鲸大王尼德兰是主人公中描写最少的,他是这几个人里,最厌烦小艇上的生活的人,每当小艇靠近大陆时,他总是号召教授和龚赛伊千方百计的逃跑,所以在小说的尾声也是他帮助其余两人逃出尼摩船长的小艇的。

这本书中教给我们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意识,在当下似乎已没什么用了。但书中教给我们的那种自强不息,敢于反抗和不屈服于邪恶势力的精神,值得我们花时间好好的体会。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12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在这个看似漫长的寒假,用一本好书填补时间给予的空缺,我想是十分明智的。而这个假期我很庆幸有《海底两万里》陪我一起度过。

第一次看完《海底两万里》是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当时只是很羡慕那两个学识渊博的主人翁,能经历如此丰富多彩的海底旅行,让我的内心充满了好奇与想象。

第二次看完这本后,非常欣赏书中的“阿龙纳斯”这个人物,因为他的理智与博学,还有他对科学的热爱竟能抵得过对自由的向往。这令我吃惊,我曾一度认为自由是一种无可超越的东西,他让我突然发现,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但是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的机会却不可多得。

看到后来,我欣赏内德兰德。喜欢他的极端与刚烈。我承认那鲁莽也许会铸下不可饶恕的错,但我钦佩于他的执着——他从上了鹦鹉螺号那天就开始策划着要逃走,不论旅途中有多少事物分散他的注意力,这位狡猾的、威猛的捕鲸手从未放弃过他逃离的念头。即使他在生他养他的大海里,即使他就算是回到陆地上也得靠大海生活,他仍热切地期盼着离开鹦鹉螺号——因为他清楚,鹦鹉螺号不是他的生活。他让我明白,突如其来的好事也没有意义为之疯狂地欣喜——好事固然是好事,但为了任何的惊喜而打破了自己平静的生活,不值得。

再后来,欣赏尼摩船长。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渴望独立,于是就喜欢冷静、智慧的人物,当然最好还要孤僻,不接受任何人的帮助。我觉得尼摩船长的冷峻和理智,都极其值得学习——他是我那时除了浅薄的日本少年漫画主人公外唯一感兴趣的角色。但是,令我非常的不解的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完美的人会有一个不明不白的结局。后来我慢慢地明白,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生活,耍酷是要有限度的。有句话说得好,人字的结构就是要相互支撑。

现在,我欣赏的人物却是最不起眼的那个主人公的仆人——孔塞伊。是的,他的确让很多人看不顺眼——对主人惟命是从、理论知识丰富实际经验匮乏,等等。但是,我所欣赏他的,却是他所掌握的“分寸”。他身为一个仆人,他做到了一个仆人所能做到的最高境界——顺服,勤劳,还有最重要的,忠诚。当他得知主人要去参加九死一生的危险而滑稽的捕鲸时,在可以退缩的情况下他毫不犹豫地表示要与主人同去。还有在教授落水时,南极冰盖下缺氧时,他所想的多的是主人,想得少的是自己。他对主人的忠诚甚至超过了人本能的对生命的渴望。

但是,我们能说他是一条哈巴狗吗?明显的不能。孔塞伊在除了忠诚之外,有一套自己的、相当完备的价值衡量标准。对每一件事,他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判断,但在不该他说的时候,他从来不说;不该他做决定的时候,他从不擅自主张。同时,他还在繁杂的家务事中抽出身来,发现了他的爱好:分类学,并且将它努力学透。可以说,孔塞伊——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仆人,在自我的角色与他在环境中的角色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他巧妙地把握着这个“度”,不做越矩的事而又快乐非常。

看完此书,我还想起了一句话:旅途可以用来看清人的本质。《海底的两万里》这本书,让我们感悟了从四个主人公身上映射出的芸芸众生之象。任何的科学,都是与对人的研究息息相关的,而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海底两万里》绝不是一部简单的科普作品,它让我领悟很多很多……

五年级:街角de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读后感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