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想让时光流转750字

我真想让时光流转

750字 初一

回忆是可贵的珍珠,等到潮水思旋着打过了漂。所留下的,就尤为值得收藏。

曾经,家里每年都有这个做法:买上成品的线椒,耗费上大半桶的菜籽油。一家人挤在闷热不透风的小厨房,热火朝天的干一下午,做几瓶自家人爱心出品的辣椒酱。

依稀记得那年秋天,等到我和爸爸将辣椒买来后,我们便紧锣密鼓地开始制作。爸爸妈妈人手一把刀,提块儿厚实的重木板,坐在板凳上“咔嚓咔嚓”地切辣椒。辣椒切成段状后,把它们散开平铺在一块大木板上,放到阳台上自然风干。这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能使辣椒味道更鲜美,储存时间更长,不容易坏。

接着,我也上场了——负责烧火,奶奶掌勺,爸爸则熬制烧油。妈妈功力不够,在外面辅导弟弟做作业。辣椒在锅里滚过几回后,辣椒籽冒了出来,香气,辣气立即溢满堂。奶奶说;“少加点柴。”我忙点头称好。烧火这一环,别看它简单,但实际上它需要极高的技术含量的大工夫。火小了,锅不热;火大了,锅里东西就糊了。我没经验,在奶奶的提醒下尚能掌握好火候。

时机成熟,奶奶便举锅倒油。先前懒懒的,无力地贴在锅壁上的辣椒,此番焕然一新。颜色黄皮红底,微辣香气传出,落一层白芝麻。红白相间,很是赏心悦目,自豪感油然而生!瞧瞧,我做的!

这时,看着爸爸妈妈呢,他们都高兴地嘴角上扬,奶奶也眉开眼笑,我和弟弟自然也高兴,弟弟还直呼要拿馒头就着吃呢。

唉,这做法过去年年都有,年年都不一样。可是近几年呢,自从智能机进入生活,这样一家人分工协作、其乐融融的画面越来越少了。我们一家人坐下来交心相谈的次数也越来越少,而人人手捧手机做“低头族”的时候却越来越多。就好像家人之间有长江天险般难以逾越,可我们明明近在咫尺啊。甚至,我和爸爸妈妈的谈话,也变成了简单的“好”“行”“可以”这样的应答。

笑泪,琐事,烦心。

唉,我真想让时光流转,能永远留在那个一家人一起忙碌,欢声笑语的场面里。

我真想走向诗意的远方

1000字 初一

楼下,有一处树草绿地。草地边,一片巍峨的翠山。

放学之后我喜欢在四楼观察它们。置身在那些和善与静默的植物之间,心里的紧张烦恼可以完全得以释放。

楼下那铺在地表的草地,带给了整个校园一场诗的馈赠。夜静了,草地边那几盏古雅的灯泛着黄晕的光,也晕染了围在一旁的绿松。这样铜黄与松绿交相辉映,好似造成了一种视觉的交响乐。一株株的翠草紧贴在地面,但又不像是扎根在土地中的。草地有一处是绿色,有一处是岩黄,像黄藓一般。此处的灌木丛与草地相结合,宛如一章美妙的乐谱。在草地旁,学校安置了两把公园式长椅。课间或放学时,就会有三两个同学,勾手搭背朝长椅走去,坐在那里,或嬉戏,或耍闹,或谈笑。这样的动静结合,自有一种校园的独特风光。

草地的上面,便是一片巍峨的翠山。

山底,是土黄色的,净是沙土,无一丝生命之绿。可越往上看,越看得有趣。几乎山腰以上布满了翠绿,布满了生机。从未去过山上的我,对这一方天地充满了期望,也觉得很是神秘。山脚的几户人家,有一种城中城的感觉,他们“占山为王”,打造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山是绿的,墙是红的,屋顶的瓦是白的,粉红的门帘旁贴着那灿烂的春联,宛如童话中的地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开心时还可以吼几声。树林中,有一处更让我不可思议的地方——寺庙。碧瓦飞甍的大殿在树林中只露出了它的顶端,它的后面似乎还跟着类似于清真寺的白墙红瓦的庙宇。也许,在我偶然发现这座寺庙时,寺中的和尚与方丈正在打坐念经,就那样避开了城市的喧嚣。山顶上的一座小亭子,又为这座山添了一笔诗意。我羡慕着那居住于袅袅青烟中,被万林环绕着的隐客。每当“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诵起时,我便联想到了他们。沉沉的暮色中,明月升起时,晚风吹林际,我便猜着隐客们必是静静坐着,看远方绿松翠柳,也定是“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般美好。

就这样,站在属于自己的四楼楼道,我一遍遍遥想距我近在咫尺的北坡。脑海里不由得冒出“诗与远方”这样的词语。在我的认识里,“远方”是一种美好的存在,是梦境的期盼,是一位在水一方的“伊人”,是一切美好的事物。

那么,这方天地是我的“诗与远方”吗?它与我不足五百米的距离,但却仿佛是真与梦的临界点,“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那近在咫尺的远方,我却从未曾亲临感受过。不知道当我在那山中树林里听着木鱼与懵懂的念经语,耳边回响着鸟儿婉转的鸣声,是否会有一种美妙感受?现实的我面对每天繁重的学习任务,能做的就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描绘它,想念它,思量它,然后,做一个孤独的守望者。

我多么想走向那诗意的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7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