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翅膀》观后感350字

《隐形的翅膀》观后感

350字 四年级 观后感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政府礼堂观看了《隐形的翅膀》这部感人的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主人公志华在和小伙伴们放风筝的时候,风筝落到了高压箱上,当志华用木棒够风筝,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木棒触到了高压箱时,高压箱发生了爆炸,志华被电击到了,因此她的双臂被截肢了。志华承受不了这个沉重的打击,她想到了自尽,但是她在爸爸妈妈的劝说下,她选择了生存下去,并且要考大学,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她开始学习用脚写字,吃饭,洗脸,刷牙,穿脱衣服……原来用手能做的事情,在她的努力和坚持下,用脚都能做了。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中,她被游泳教练选中,并且参加了训练,在训练期间,她付出了比别人多的汗水,别人训练她训练,别人休息她还在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全国残疾人游泳大赛上大显身手,获得了冠军并收到了大学通知书。

这部影片给了我许多感想和启发,使我终身难忘。我想:我和志华相比,我是多么的幸福啊!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就能达到你想要的目标。

国家兴亡,我辈担当

800字 高二 议论文

谭嗣同横刀向天,肝胆昆仑,从容地喊出“变法流血请从嗣同始”;瞿秋白书生白面,为了理想,在狱中写下《多余的话》,矢志不渝,“秋之白华”的篆刻令人回味。他们何以如此?因为他们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国家兴亡,我辈担当。

我辈既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就要“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这是孙中山先生给予我们的精神嘱托。我们为了国家的兴盛富强,能被困难、挫折、失败吓倒吗?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面对着困境与失败,孙中山先生是怎么做的呢?面对着清政府的腐朽没落,他毅然举起“三民主义”的大旗推翻帝制;面对袁世凯的复辟帝制,他又愤然发动“二次革命”,护国北伐。为什么他要为“天下为公”呕心沥血、死而后已?为什么他要嘱托我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为什么他要信奉“不做大官,要做大事”的格言?一句话——为了中国的兴盛。

为了国家的兴盛,我们在困境面前能止步不前吗?当红军遭遇失败时,毛泽东他们没有丧失信心,反而进行了五次反围剿;当遭遇文革的重创之后,邓小平他们没有丧失信心,大胆改革,让深圳“闯出一条新路来”;当南方遭遇百年一遇的水灾,当汶川大地震突然袭来,我们的党与国家并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众志成城,最终战胜了罕见的灾难。

中国要改革,中国要发展,中国要兴盛,中国要富强,就一定会面临困境。面对重重困难,我们该怎么办?正如温总理所言:“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我们要精神贯注,猛力向前,挑起改革的重担,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担当己任,要有“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的精神,要有“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的风范。为什么林则徐能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操守?为什么王安石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遗训?为什么钱学森大声疾呼“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什么袁隆平渴望水稻像高粱一般的大穗?因为他们都有一份责任铭刻心间。我们是中华复兴的未来,我们的担当何在?

面对全球化、多极化的社会,面对转型带来的种种挑战,面对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高速发展的“副产品”,我们要心存忧患敬畏之心,仁爱之心,诚信之心,善良之心。我们要记住“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青年朋友们,请记住“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古训,只有这样,我辈方能担起国家兴亡的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四年级
观后感
350字